如何让大脑逃脱“舒适的谋杀”

读书笔记
追求舒适是人的的本性。人类大脑遵循的原则是,能不用脑就不用脑,所以我们注定是在进行一场逆水行舟的脑力锻炼。当你感到舒适时,一定是处在能不用脑的舒适区,而只有让自己感到不舒适,才有可能避免让舒适谋杀了你的大脑。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有一项研究发现,在单位“混日子”的人往往容易大脑早衰。因为长期从事枯燥无聊的工作,大脑就会因为缺乏刺激和挑战,而大大增加退化的概率。
《刻意练习》里指出,高手就是不断突破舒适区,让自己始终处在学习区。建立这样的认知很容易,但难的是如何关掉微博、微信和抖音,把时间花到让自己不舒服的区域里去。
【我正在尝试的一些方法】
1、阶段性的自省并明晰目标
这是缘于我最近学习教练技术的感悟。我在自我对话、与他人对话的过程中发现,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自我目标,并且所有人的目标都是积极向上的。但更多时候,我们太累了或者太忙了,没有阶段性地停下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因为内外因影响,没有朝着设定的目标在前进。
我们做不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得“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设立一个固定的时间周期,停下来做一次自省或者深度交流,“这还是我的初心么?”“这样做的结果会是什么?”即使方法在迭代、路径有优化,但目标依然明晰。
2、重复动作需要有效的即时反馈
学习区的重复动作极度消耗精力,且往往是相对无趣的。我们需要更多的即时反馈,打破无趣,同时指导我们优化动作。
这里想以混沌大学为例,刻意练习的点评是一个很好的即时反馈方式,但1:5的评审数量和过于随机的练习分配,至少让我在评审过程中,给予练习人的反馈不够好,不能激励练习人不断重复练习这一动作。
3、找到同行人一起完成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竞争或者协作都能帮助我们坚持到底,或者发挥出更好的能力。设立榜样、找到同伴,都是消除孤独感的方式。一个可学习的榜样,是你获得优秀方法的来源,而一个有感染力的同伴,则是你汲取能量的最佳对象。
4、意义不能被赋予,而必须被发现
我们不断突破舒适区、让自己待在不舒服学习区的意义是什么?没有人能帮助我们找到答案。大脑不会主动发出“尽管锻炼大脑不舒服,但我要这样做”的指令,所以一定有某种能带给我们更高级意义的东西,催生大脑产生了这种违背本性的想法。
遗憾的是,这种意义不能被赋予,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与自省,才能发现和更新我们的人生意义。
5、舒适之上,还有一些更重要的需求
走出舒适区就一定的是痛苦的么?郑也夫曾用“舒适-牛逼-刺激”来概括人的三种需求级别。舒适是排除了生理上的痛苦,没有饥饿、寒冷等。牛逼是类似于被人尊重与社交的需求,在现实中,追求被承认的时候,我们常常愿意牺牲舒适。最后是刺激,温饱与安逸获得后,我们需要让人兴奋的刺激来打破生活中的空虚和无聊。
要想“更舒服”地走出舒适区,我们也许还需要功利一点,在让人不太舒服的学习区里,找到那些能够带给我们牛逼和刺激的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让大脑逃脱“舒适的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