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谁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你所不知道的可怕真相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2009年在成都温江为500多名汶川大地震后在温江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做心灵抚慰。他抛出新观点:“中国有1亿4千万独生子女,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多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在短时间内集中出现在一个国家一种文化里,完全是地球上出现的一个‘崭新物种’。教育面临巨大的问题,因为没有独生子女教育经验,家庭和社会都难以承担教育责任。”。而这个“崭新物种”是中国独有的,我们今天姑且不论独生子女政策的对错利弊,只探究扼杀孩子创造力的元凶。

如今我们的“独一代”早已成人,且许多都已为人父母,随着物质条件的大幅改善,孩子的教育被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教育的恐慌和焦虑已经到了令人不安的地步。4+2+1的家庭结构,使这些“小皇帝”“小公主”成了全家的焦点,他(她)不仅仅使家族血脉的延续更担任着家族兴旺,光宗耀祖的“伟大”使命。而完成这个使命的唯一“途径”就是成功,在整个社会以金钱作为价值衡量标准的当下。赚钱赚大钱成了所有人的心愿,成功是“必须”和“不得不”。家长一方面挖空心思不惜一切代价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另一方面无所不用其及的在努力将自己的孩子塑造成一个未来的成功的人。

问题是过去和未来都只是时间刻度标尺上的一个时间点或者一个时间段,过去的已然发生无法改变,未来还没有来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焦虑却比未来早了一步。这一步就是我们忽视的从来未曾察觉的当下现在,我们习惯于说明天开始下午开始几点几点开始,却很少提及现在开始。时间是抽象概念我们无法用眼睛看到,只能借助过去和未来区别,假如没有时间,我们所有的二元对立比较都会消失。过去是我们对已发生事情和时间的记忆,未来是我们对尚未发生的事情和时间的愿景,都在脑海中可以呈现具体的图像。只有当下看不见摸不着,我们的眼前能看清楚的只是二维的平面图像,三维的立体图像则需接触想象,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能感知认识的最高也只能达到三维,尽管有科学家提出四维和多维的概念,但受制于无法用直观的图像展示,尚未推广普及。

时间轴经纬度这些词都是我们人类为了方便沟通而创造出来的,自人类诞生以来我们就自然而然地繁衍生息形成族群。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物而单独存在,由此可见,宇宙中从来都没有单一存在的事物或者现象,只有并存。在向心力和万有引力的共同存在下,地球产生自转和公转。气也是物,只是我们肉眼看不见而已,那么可见我们平时所说的空是不存在的。

图片发自App


到这里很多人都已经开始一头雾水,你一会说有一会又说没有,到底是有还是没有?有和没有都是概念,是为了区别才创造的语言文字而已,语言文字是为了沟通交流方便。你可能不仅要问,上文不是说人天性自足就是一个圆满的个体吗?都是有灵性的,意会就可以了。

是的,灵性具足的人可以相互感应。换句话说能够相互感应的人,体内物质的振动频率和大气的震动频率一致(确切地说,是无限地接近,从多维角度来讲,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完全重合,我们常说的相同一致只是肉眼看不出差别而已。),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两个人体内的气(物质)震动频率趋于一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他(她)能感受到你的感受,能讲出你想要讲的话。在偌大的时空中,要找到一个和自己震动频率趋近的人就如大海捞针。所以常会有人说,千金易求,知音难觅。两个震动频率相差太大的人,就会产生鸡同鸭讲,对牛弹琴的窘境。

为了符合我们平面思维的习惯便于理解,我们姑且将这个波理解为圆的一部分,将圆从中间切分,切分的线即为水平线,所有震动频率在水平线以上的为正向震动,产生正能量。水平线以下的为负向震动,产生负能量。正能量遇上正能量会增强,负能量遇负能量也会增强,正能量遇负能量会相互抵消,减弱。这只是理论上的演化,表现出来的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爱笑的人吸引爱笑的人,爱抱怨的人吸引爱抱怨的人。这就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理论基础。同时正负、强弱又是相互转化相互抵消的。

比如一个爱笑的人和一个爱哭的人在一起,生活才能圆满,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正能量跟正能量叠加会增强,达到极值,这个极值的具体数值我们不知道,这是在有限的认知里讨论无限的宇宙。这个模型我还做不出来,还是拿刚才的半圆来说吧,波震动的最高点即半圆的顶点(极值),我们把这个半圆想象成由无限小的幅度连续震动的一系列波组成的,在圆心角等于90度时,振幅达到极值然后振幅开始以无限小的幅度减小,最终回到切割半圆的水平线,单独的一个波的运动周期即宣告完成。刚才我们说过一系列同方向振幅的波会相互加强就如海浪,涨潮时海浪的威力是无比强大的,人可能被海浪冲上岸,是因为它基本沿一个方向。漩涡则不同,力来自四面八方,漩涡的中心就犹如地球的中心,宇宙万物的真相于人就如置身漩涡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只具有二维视觉的人类于多维宇宙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

以前我们也有看到过关于地域隔离体或者身体隔离体,不管什么隔离体产生的根源就是我们的的眼睛,我们只能看到同一平面的东西。我们习惯说眼见为实,而眼见得真实是在有限时空这个前提下。宇宙是无限的,宇宙是0,是虚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只是宇宙万物中的微不足道的生物之一。宇宙是有限的,是1,(1代表所有的数字)是所有可以感知的实体,是一个范围,是这个范围中具体的存在,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命是短暂的,肉体易朽的,这个短暂是相对漫长的历史而言,历史是什么?历史是时间和记忆的组合。从生到死的过程便是从0到1再到0的过程。

我们总认为婴儿出生时蒙昧无知的,但科学实验证明婴儿能够像科学家一样有一系列的心智活动,但婴儿的“知”没有分别的知,没有分别的“知”就是一个整体,无错无对,无黑无白,无善无恶,是圆满的。为什么不说圆而说圆满呢?上文我们为了便于理解举例圆的横切面,圆只是一个平面。将圆装满就是球体,这个球体是多维的,只有切成一个个的平面才可以比较也才有对比才有意义。而球体整体本身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缺任何一块就不是球了。人是球体上的生物是造化的产物先天自带圆满属性。

出生后则开始变得不圆满,有分别心,分别心因习惯教育而成。习惯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文化则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产物。这下一切豁然开朗,我们最早的祖先为了留存记忆便发明了文字,发明文字的同时也创立了时间的概念,这便形成了历史。我们常说参古论今,我们发现很多事物有规律有迹可循,常常说周期性波动,现在看来所谓的周期性波动只是圆周上的一段,我们的二维视觉属性限制了我们理解多维的球体。现在也终于明白为什么知道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不仅仅是相对论的问题而是多维的球体被切割成无数的碎片,我们无所适从。

我们的某个很聪明的祖先发明了时间和文字,从此记下了自己对浩瀚宇宙的所有认知,以为自己给后世留下了无法估价的财富。我们一代代传承完善,总认为后代比上一代更好。却不知球体生物的本性因为不知才全知,人类无视自己的天性,宇宙多维的事实,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话宇宙。我们和井底之娃,又有什么区别呢?

修心是只对成年人来讲的,为此我还做了个小小的实验,让4岁的小侄女和6岁的小侄子静坐10分钟。结果是他们一直在哪里笑,在我的威吓下他们才勉强忍住不笑出声坚持坐了10分钟。我询问他们的感受,为什么要笑?答案是什么都没想,就是想笑憋不住,这可以作为本性未被习气完全蒙蔽,杂念尚未转化成烦恼,便喜乐无忧的实例,大家也可以试试是不是真的。以前我总以为孩子的烦恼是来自于学习的负担太重,现在才明白是因为孩子的圆满天性被我们的习惯教育割裂的支离破碎所致。

我们最大的困惑就是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却从来没想过孩子为什么要听话?我们一方面要求自己的孩子听话不乱动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个个都是牛顿爱迪生。我们的教育都是妥妥地标准答案,我们的孩子天生尽管千差万别,但等到我们的教育过程结束,孩子们的心智都是妥妥地流水线工业品,认知已经被格式化,妥妥地机器人。我们口口声声言论自由,却在电脑系统里设置了敏感字检所,到底是什么字才是敏感字?不同的字用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千差万别,字离开了句还有意义吗?我们的行为要得体,言语要得当,真话讲不得,要想在社会中生存必须把真我藏起来,这就是我们孕育我们成长的土壤。

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性,多维的宇宙有何来正确的答案,所谓的平衡都是动态的平衡,所谓的对错也只是相对的对错。我们的孩子从受教育开始,就在接受我们输入的二元对立价值观,只能说大家认为对的话,只能做大家认为对的事。是我们的习俗习惯是我们的教育合伙绞杀了孩子的创造力,让他们变成了移动的传声机,复印机。

你可能感兴趣的:(究竟是谁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你所不知道的可怕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