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过程中大脑透支会严重印象你的成长,防大脑透支的方法


学习成了缓解知识焦虑症的一味良药,学了之后做的第二件事情是什么?

写作演讲,也就是用输出倒逼输入。

这样的方法能更好的缓解焦虑,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所谓让成长有迹可循,所谓阶段性的突破,只是看着别人进步,自己更焦虑而已。

我知道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忘掉了“初心”,这篇文章不是在挑战这些概念,而是帮大家找到成长的根儿,让这棵大树更加茁壮。

用输出倒逼输入,什么时候才开始输出?

学习一定知识,形成积累。自己的认知沉淀越来越浓厚,带着满腔热血,想要往前再迈一步的时候,通常是我们开始输出写作的原因。

写作能让我们的成长速度更快,从写不出,无题材、无逻辑到轻松表达,这个过程可以让我们的认知边界一次又一次的放大。更好的解决焦虑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新的压力。

做到游刃有余之后,以为自己可以一直写下去,坚持日更365天都不是问题。但是忽然到某个节点,一切都变了,写不出来,什么都写不出来。大脑似乎被挖空了,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依然坚持更文,但是文章的质量很显然越来越低。

我不知道这种情况和这种感觉大家有没有遇到过,我自己写作的时候遇到过两次,一次是3月份,另一次是一个月前。

产生这样事情的原因,很显然有两点。

第一、大脑被连续输出严重透支。

第二、没有持续有效学习。

一、大脑被连续输出严重透支。

在新知识量累计度超过自己原有认知,错误的感觉到自己懂得了宇宙真理。阴差阳错间,用输出倒逼输入的方法开始写作。

忘掉自己所有的知识都是学来的,还有很多没有真正吸收。而且很多知识学完以后,并没有产生新的属于自己的观点。

用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开始用另一种方式说教别人。还有一些东西连对错都没有考量,拿着自以为的宇宙真理,一开始兜售贩卖。却不知道那些自以为是的宇宙真理,早就长在了别人的脑子里。更可怕的是很多人从小就是那么做的。

举个例子也许就清楚,小李看了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书《今日简史》,一些新的观点给了他很多新的思考。当他看完第三章的时候,突然脑子里灵光一亮,一个全新的洞察悠然而出。

小李赶紧跑去找他的同事小刘,小刘听他说完哦!不就是那啥啥啥嘛,这个我也听说过,他是怎么怎么回事。

小李看了两天书才发现的宇宙真理,而小刘本来就知道了。所以现实社会是这样的,有时候你已经很努力了,拼命努力,还拿不到结果是别人的起点。

刘润老师也说过同样的话:“你以为的顿悟,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对我抛向一句话,“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比人…”,但是回到这个问题的根上,回到最前面那句话。既然人外有人,我们就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

稍微占一点理,就好像自己是皇帝,整个世界都应该听你的;在书中看到一个最简单的概念和方法,以为自己找到了宇宙守恒定律;学会一样稍微复杂一点的技能,就感觉自己天下无敌;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象自己发现物种起源和原子论一样犒赏自己。

到实践中去认识探索,知道自己的脑子和身体被掏空,直到遇到比自己强百倍千倍的人才肯罢休,这就是我们多么不理性。

二、没有持续有效学习。

当我们做到一件事情之后,很难再去做这件事情之前做的那件事情。有点绕口,举例子,就是当你拿过5000块钱工资以后,几乎不会做之前拿3000块钱工资的工作。

学习也是一样最初你认为学习很难,学一段时间放弃了。但又觉得学习很重要,渐渐的又坚持了下来,后来感觉自己满腹经纶,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渐渐的,你开始写作。

开始用输出倒逼输入,进行阶段性的突破,刚开始第一天你满怀惊奇。时间长了以后,你会发现写作比学习要难得多,最初可能你坚持不了,也会放弃。

一边放弃,一边又会尝试如何开始。终于有一天,你坚持了下来,你开始写作,开始按照自己的方向往前走,阅读量和文章质量越来越高,自己显的有点忙碌。

不知不觉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点,自己不知道怎么突破,先是文章质量下跌,后来阅读量也跟着下跌。渐渐的似乎一切归零,想着怎么写文章,怎么提高文章质量,但是却忘记了,写文章输出的学习”。

不能沉下心来认真学习,不能学新的知识,不能拓展新的认知。光想着怎么写文章,考虑排版考虑题材,很难突破自己的天花板。

写作的天花板要想打破它,只能用一件事情来解决。“学习”当你停下阅读,停下输入的时候你的灵感也将跟着一起消失。

成长最块的方法是稳住步伐,不断输出的同时不要忘记让自己的输入量远超输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输出过程中大脑透支会严重印象你的成长,防大脑透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