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心得体会

      利用今年寒假空闲的时间,抽空凝心阅读了韩素静老师的著作《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感觉真是受益匪浅,特别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我不由得去主动对照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感触颇多。

    书中说,识字、阅读、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的性质,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我们要用慧眼、用心灵去发现、去感受、去体会生活里柴米油盐中的美,发现贯穿其中的语文元素。例如在平时的周末作业布置上,我尽可能的去让学生写一些片段性的小文章,例如周末游秋日的石鼓园、自己做的一道菜等等,凡此种种紧贴实际的任务,让学生愿意去用文字感悟生活,去用生活浸润文字,这样也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仅学生愿意做这样的作业,更多的则是喜欢做这样的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将别动变为了主动,也更多的刺激着孩子们会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悟、用笔尖去记录身边的种种。

      朴素的课堂要对纯电子化教学说不、对教参的绑架说不,朴素的课堂赢在细节,朴素的课堂要让思考在场,朴素的课堂因真实而出彩,朴素的课堂让范读成为“酵母”……这些观念给我很多启发。现在的课堂上大多数会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播放、色彩背景,早已经成为课堂上的噱头,但内容如过电影一般,充斥着学生的眼球,深受学生喜欢,而学习内容易造成短时记忆。但有的时候,多媒体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不知何时起多媒体的使用居然成了评价一堂课是否生动有趣的标准,所以在PPT的制作上面,或许花费的时间是对课堂设计、构思的一倍甚至是多倍的时间,颇有舍本逐末的嫌疑在里面,我觉得青年教师更应该注重对课本的研读,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把握。

      关于板书的重要性,韩老师认为只有老师用粉笔书写才能让学生在脑海中长时间留存。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觉得掌握多媒体教学方式、运用好网络资源是一项必要的技能,但作为教师的基本功,比如板书、站讲台这方面也要不断提升,而多媒体教学也一定要学会,要为学而做,为需而做,充分发挥其对板书在课堂上的辅助作用。可是,教书这么多年,反观我的课堂,板书的不熟练,让我对PPT的依赖较高,直接影响了一堂课的的教学质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是大打折扣,甚至是习惯了老师翻页学生只用眼睛看,而不是跟着老师一起写、一起理解、一起记的现象出现。

      语文教师的作用是浸润,用自己的语言营造一个场,用场内所有的细节浸润孩子的每一个细胞;语文老师的作用是唤醒,唤醒孩子渴望被文字滋润的心灵,一个语文教师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依靠的绝对不是技巧,而是丰厚的底蕴。对于这些,真是深有体会,之前在语文的教学中,好多东西都是贯穿各个学科、古今中外的,如果不注重底蕴的积累,那么,自己的教学,肯定会在知识点的短板处,显露出无知、无趣和尴尬。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则在于它的广博和深厚,如果没有大量的学术研究,专业知识的积累,这样的课堂不仅是没有趣味的,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上学期在文言文、古诗的讲解中,让我特别能感受到如果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多样化,只是徒有其表、流于形式,在教学技术上再博人眼球的手段,也是空洞没有灵魂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学生一节课过后,浑浑噩噩,不知所学。

      读完这本书,让我真正的意识到,课堂是学生的,他们才是课堂的主导者,真实的课堂更需要教师有一颗平常心,不用个人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不用教师的思维取代学生的思考,不用在课堂里着急如何出彩、如何生动,而应该沉下心来积淀,等风来,等催红一树花开的心动。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由于他们生活的环境、个人的经历、思考方式的不同,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许许多多的答案,而在这许许多多中,总会有一些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东西,展现在课堂中。

      上好一节朴素的语文课,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该沉下心来,修炼好自身,用语文老师独有的魅力,用自己随和的心去感染学生、滋养学生,陪着他们一起姹紫嫣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