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在一个漆黑的山洞里生活四十多天吗?

一群男人带着生活物资住进欧洲最大的山洞里,没有任何计时工具,单凭自身去感受时间,从而体验"深度时间"。

山洞里漆黑一片,每个人根据自身情况,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四十多天的洞穴生活结束后,从研究者的反馈来看,在那种条件下,时间感知会变慢。

大多数研究者承认,比起现实工作、生活,他们更享受在山洞里的那段时间。

——这是今天早晨和学生一起读一个英文故事。

故事读完后,我问学生:"你们愿意去那个山洞生活四十多天吗?"

几乎所有学生的回答都是,"不愿意"。

不愿意去的原因主要是"太黑了","没有手机","太无聊","太难熬"……

我也分享了我的答案: "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去体验一下那样的生活。"

学生们都觉得难以理解。我分享了十一月初,我们全家因为一个快递居家隔离一星期的经历。那一个星期里,我的日程如下:

1.坚持运动。

运动方式从之前的户外跑步换成了室内瑜伽,瑜伽之外还会进行冥想。午饭后,会在客厅走路四十分钟。

2.英文阅读。

隔离那晚,我只带着《傲慢与偏见》英文版纸质书回家,日记本和其他正在读的书都在办公桌里。所以隔离期间每天阅读英文小说两章,读的时候中英文对照,记下喜欢的表达。

3.亲子阅读。

给孩子讲《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我也没读过,顺便和她一起阅读;《小王子》的故事,孩子已经听过了,也看过电影,但还是想听,又给她讲了一遍。

4.日记摘抄。

自己装订了临时的【隔离日记本】,每天写下自己的隔离感受。期间摘抄了《小王子》中英文版;还摘抄有我喜欢的文字。

5.陪伴孩子。

陪伴孩子和阅读交替的白天生活,让我每天都可以和两宝贝一起游戏,弥补了平日里上班总是时间紧缺的陪伴。

网上看过一副漫画讲到"隔离生活让我明白了,我除了玩手机,没有任何兴趣爱好"。


隔离期对于有些人来说是挺难熬的,但对于我来说,跟平日里生活区别不大,只是不能出门了而已。

我喜欢向内生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去山洞里体验生活,对于我来说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儿。

如果真的有机会去体验,我想我依然会运动、冥想、倾听自己内心、感受自己身体……闲暇时刻,面对漆黑的洞顶,天马行空也不错。

如果有幸的话,还有可能听到黑暗处流水滴答,蝙蝠振翅,不知名的动物发出警戒性的叫声……

如果一个人的话,在黑暗处可能会有些恐惧感。因为无知,所以恐惧。所以最好有几个人作伴儿,免得一个人各种害怕。

如果大家作息能够同步的话,黑暗中,彼此牵手或依靠,聊聊天,回顾自己的过往,畅想一下未来,也挺有意思。

如果实在无聊的话,大家可以讲故事,一人一段,往下讲,往下编……信马由缰……这样的故事,要是能记录下来,应该是绝无仅有的吧!

……

不知道别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有什么想法呢?会不会觉得我这种想法太疯狂,太天真,太不切合实际了?


就如同我会从下班路上绕道公园,去看落叶,听水流声,看小蚂蚁……当看到这些是,会觉得很美好。这些行为,这些感受,在别人看来,应该是有点不同于常人吧!但我真的很享受啊。


之前还有些困惑,想着我这种是不是有些不合群。直到今早一位朋友跟我讲到: 人生有两种发展方向,一种是向内发展,一种是向外发展。向内发展即追求内心的丰盈满足;向外发展是寻求外界的支持认可。而我这样的个性呢,恰好是第一种,是人生追求的极致。哈哈心里瞬间没有什么困惑啦!

以后,我可以理直气壮的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啦!

人生短暂,难得体验。我喜欢尝试新事物,体验新生活,挑战未知的自己。——这样的状态,会让我觉得生活特别精彩有滋味。

见到杨绛先生的话,"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和他人毫无关系。"更是想得通透了。

生活,是自己的;人生,也是自己的。跟别人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自己,就有什么样的世界。

做好自己,由内而外的发光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愿意在一个漆黑的山洞里生活四十多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