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囚徒

一曲原生态的民间小调,我想用它来形容此次郴州之行。野性的美,始于粗粝又奇瑰的山间寨堡,终于饭堂里围炉谈笑的乡野人家。

阳山古村是“落天十八坑”周围的村庄,坐落在郴州市桂阳县。廊桥遗梦,柳色成烟。蒙蒙细雨中,扎着蓝色头巾的妇女撑着一竿竹子把一群大肥鸭赶到水边去。大约是因为到了冬季,前来古村游玩的人寥寥无几。鸡鸭叫唤的“咯咯”声、“嘎嘎”声清晰明净。

我们在村里的一个老爷爷家住下来,准备先在阳山古村为拍摄纪录片取景,第三天再去“落天十八坑”一探究竟。

清晨山间的雾,带着清透的寒意。早上七点多,家家户户都已醒来。我扛着相机出了门。

戴着暗红色毛线帽子的老奶奶蹲在祠堂前的小沟渠前,用渠水摇摇晃晃地洗着木桶。

穿灰色绣花格子衣的老妇人打开大门,踮着脚,从门后走出来,慢慢走到靠近公路的地方,张着脖子向县城的方向张望了很久。

搂着小孩的奶奶大老远就与饭堂的东家打着招呼,站在饭堂门口闲谈。一群老人,一个接一个慢慢从石板路的巷子里走出来。

一切在晨光里鲜活起来。卖年货的人从外地拖了一车年货,一样一样拣好,摆在地上卖。村里的老会计提溜着秤砣称着斤两。

我们渐渐与村里的人聊起当地的“落天十八坑”。当地人并不知道“落天十八坑”这个名讳,他们更多的称之为“地洞”、“暗洞”、“地下暗洞”。据悉,此地溶洞是天然形成,百年前为躲避战乱,何氏族人在洞内修筑梯田,打造兵器,休养生息。老一辈的人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许多人扯着绳子下到暗洞,里面还有暗河、炮台、梯田、酒器和红缨枪。

“是一个蛮好的景象”,一位五几年出生的奶奶说起暗洞,脸上漫起细细的笑容。

我们慢悠悠地在村子里逛。红艳艳的煤炉旁,一个爷爷给我们讲述了“形牛”的故事。阳山古村背依几座大山,当地人称其中一座山为“形牛”。形牛去“那边”吃麦子,吃的太多了,先人就把麦子都割掉。结果牛待着这里一直不走,待到最后变成了死牛,化成了村子后面的一座牛形的山。如此实诚固执的牛,一如固执地守候在村里,绵延数百年香火的村民。

我不由得想起一个词“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现代人则更多地把“桃花源”当作一种美好的期许与希冀,一种对舒适安逸生活的迷恋。

然而,理性终于是战胜了情感。野心者只能把这当作暂时的栖息地,而不能是永久的伊甸园。“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温厚慈祥的笑容里,隐隐藏着翘首以盼的孤寂。过期的面包、狭小的小卖部,投下“空心村”的淡淡阴霾。

我妄想着,在阳山古村这样的村落里,做一个故乡的囚徒。质朴素雅的美景在心头凝结,朝气蓬勃的精英不曾消散。

你可能感兴趣的:(阳山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