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件事,你越早知道越好

人生的道理有很多,听完了,觉得有道理,如果你不去做,这道理你就白听。

不去实践,你知道的所有方法、道理,都跟你没有关系。

我先把这话说在前头。

我下面要讲的内容,如果你觉得有道理,请你先点个赞,然后收藏,赶紧去执行。

作为一个在大公司如美团、携程干了7、8年,也在创业公司干了2、3年的人,我真的有很多内容可以跟大家分享。

我觉得我最庆幸的,是在我的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能遇到不少好的导师。

他们给了很多启发!

我之所以能比同龄人、甚至比那些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成长得更快,都是得益于这过程中的思考和训练。

我希望把这些分享给你们,让大家在个人成长的阶段中,能事半功倍。

对我影响大的启发有不少,我今天先说说最让我醍醐灌顶的三点(其余的会在后续文章写,欢迎关注):

一、你看起来很痛苦的事情,日后大多是你的谈资而已

我相信大家在职业发展或者自己创业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很多让你痛苦不堪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今天说一说我的糗事:

那是刚毕业进携程之后的第一件让我痛苦到快哭的事情。

1)带团旅游实践

当年毕业之后,我以全国管培生的身份进了携程。

没过多久,我被安排了一次带团实践,负责作为领队,带一个团的游客去上海周边的一个A风景区漂流。

工作内容也不复杂,无非就是跟着团出发,跟司机和当地导游协调沟通行程,全程照顾好客人。

那一天,阳光明媚,我和客人一起坐上了大巴,开开心心出发了。

大巴开了2个小时,快到风景区的时候,我突然看见路牌跟我手中的目的地A风景区不太一样!!!

仔细看了一下,才发现我们走错路了!

这是去B风景区的路线啊!A和B两地相距1个多小时!!!

我记得原来的行程确实是去B的,但是在出发前2天,主管说B景区没水了,没法漂流,要改为去A。

难道司机不知道吗?!

我瞬间懵逼,于是去问司机,司机说:“A景区?什么情况?不早说?”

我心想,行程都是提前发过去了,司机没理由不知道的。要么是他忘记要么是他没看。

我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跟司机讲,先停一下,我打电话回公司看看要怎么弄。

于是,我站在一旁,跟主管打电话。

电话中,我提到说司机可能是忘记了改地点。

这给司机听到了!!!

2)遭遇突变

突然之间,情况完全失控!

司机怒发冲冠,然后离开车子,狠狠地跟我说:“不开了,你自己搞定。你T M D竟然告我状?!”

我愣了一下,心中一万个卧槽。

车里的30多个游客看到这个情况,也是纷纷发飙,你一言我一语,骂我的,骂司机的,骂携程的。

不瞒大家,刚毕业的我,懵懵懂懂,当时真的有那么一秒种想一走了之,我觉得我HOLD不住了。

当然,这种想法很快就闪过了。

我告诉自己,得硬着头皮搞定这个事情。于是,一脸虚汗的各种忙活:

给司机好言相劝,送烟加点火;给客人安抚,道歉加赔笑;给主管电话,争取补偿措施。。。

经历了半小时之后,司机终于开车了。。

本来应该3点到的景区,结果最后是5点半才到。客人排完队准备漂流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

看着游客愤怒和不满的深情,我真的心碎一地,阵阵恐惧感悠然而上。

不仅担心这个团后续的投诉,还担心我在携程的前程。

3)事情没我想象中的坏

果不其然,整个团结束后的第二天,我收到了20多个投诉。

唯一意外的是另外还有1个表扬。

我不知道那1个表扬的是什么心态,但是那20多个投诉,以及主管的责备,都让我连续半个月郁郁寡欢。

毕业之后的第一次出师,就如此不利,对我的打击简直是灾难级的。

到这里,故事讲完了。。

大家觉得如何?不知道有没有经历过类似遭遇的同学们。

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在这个事情之后,我在携程的发展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因为这个事情,我跟那个主管更熟悉,在她身上有更多的交流学习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这事情很好地锻炼了我的大心脏,锻炼了我的应变能力,就好像帮我开了一扇大门,打通任督二脉。

时间越长,我就越发现这个事情给我的是好处,而不是坏处。

4)用长远的目光来看当下

这个故事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我非常想跟大家说的:

任何人的一生中,都不可能不犯错。尤其是刚进入某个领域时的萌新阶段,受打击那是再正常不过了。关键是我们看待这些痛苦事情的心态。

不需要过分在意,不需要失去信心,不需要懊恼后悔,更不必做傻事。

这些事情,未必有那么差。相反,它们对你来说,反而有可能是值得回味、值得琢磨的好事。

让我们成为现在的我们,都是那些你看起来很小的事情;而那些看起来很大的事情,拉长时间看,对你的人生都起不了什么决定性影响。

所以,那些看起来很小,但是对我们影响很大的,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

也就是我下面要说的这两点

二、认知能力,是你最值得重视和训练的东西

1)信息爆炸时代

在我之前的文章《我们的脑子,还需要用来记忆吗?》里面讲过,我们早在10年前,就已经进入了信息爆炸时代。

互联网让我们无时无刻都处于信息轰炸的状态,只要你愿意,点开任何一个APP,点开任何一个连接,就能看到无数的信息。

于是有了“谷歌效应”,有了我们对网络的依赖。

只要你能熟练掌握查找信息的方法和渠道,你大概也能长得一副学识渊博的人模狗样。

2)认知时代

可是,到了今天,逻辑又进一步迭代了。

经过10年的信息爆炸之后,人们开始反思如何能从海量的信息中寻找价值,于是,来到如今的新的时代:

认知时代。

《教父》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命运。

在如今的时代里面,信息不对称已经比较难成为核心竞争优势了。

而真正的竞争优势,是对信息的提取、归类总结分析、预测能力。

同样一条信息,你能比别人看得更深入,理解得更透彻,并且能以此解决问题、预测未来,才是当下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

3)思考和认知的自我训练

Peter Thiel在他那本著名的《从0到1》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每当我面试应聘者时,都会问到一个问题: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这句话,也是我现在日常训练自己的思考方式。

在我从业这10年左右的时间,我观察到那些晋升较快,那些受人敬爱的人,都往往是意见领袖,他们说的话说服力很强。

为啥说服力强?

因为他们不是罗列信息,而是通过信息整合,总结一些有用的结论,给大家帮助,不管是给公司还是给同事朋友。

当下时代,人们需要的不是烂大街信息,而是独到的观点、建设性的意见。

从3年前开始,每当有朋友在微信转发新闻给我,我都会先回一句:观点?

这个动作不管能不能引导他们加强思考,至少能训练我自己。

三、足够专注,才能输出价值

1)能聊和泛聊的区别

在饭桌上,一般我们都可以看到有一些人能滔滔不绝地说话,不管说什么,反正就是一直在说。如果喝了酒,说得更多。听的人,不明觉厉。

但是如果我们细心留意,就会发现这些人的聊天,还是有区别的。

有一些叫能聊。

他们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面,确实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和见解,分析依据和案例素材,统统不缺。他们说的内容,确实能给其他人很不错的帮助。

另外还有一些叫泛聊。

他们感觉任何话题都能搭上一嘴,都能说出一些信息,但实际上,他们说的内容都不带观点的,都是非常粗浅的信息堆砌,而且信息也是有限。这种人说的内容,你基本可以不用听。他们的话,只有唯一的功能,就是让他们假装参与到聊天当中。

两者的核心区别在哪?从表象来看,就是内容的深浅,有没有营养。从底层来看,就是这个人平时的积累。

只有足够专注,才能在某一个领域上积累到足够的素材和思考次数。

2)才华施展的好时代

互联网浪潮下,大量普通人也能依靠才华成为流量红人,这是以前难以发生的事情。

在这种大环境下,在某个细分领域有特出才华的人,才会更容易发光发热。

原来在美味不用等里面,开发有一位同事,全公司只有他懂某一项重要技术,而且这个技术是公司当时大项目的必备环节。

于是,这个开发同事就成了公司里面的国宝大熊猫。

先不管从公司角度来看,极度依赖某一个人是不是好事,至少从他个人层面,他在该领域的特长,就让他发光发热,收获颇丰了。

专注,让他变得不可或缺。

我们再看看那些网红和主播、那些大众选秀、那些知乎微博大V,哪一个不是在某一个领域上有所见长的人?

大家可能都听过一个传统理论,叫“短板效应”。

最近,这个理论被认为有点过时,取而代之的是“长板效应”。

说的是如今的时代,你最长的那部分,才是决定你成就的主要因素。

3)聚焦、深入、有所成果

那究竟,要专注到什么程度,怎样的结果,才算合格?

我简单说一个判断标准:在某个领域,你能给别人讲课,并且别人听了觉得受益匪浅。

如果说要再进一步衡量,那就是大家愿意不愿意为你的成果输出付费?愿意付多少钱?

在下决心坚持下去之前,得先确定你坚持的事情是对的。

请相信我,上述这三点,如果你坚持了,一定能会让你拥有巨大的成长和收获。

欢迎关注我,和我一起持续进步。

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所启发,请你点个赞,给我一些鼓励。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三件事,你越早知道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