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

基本概念

  1. 购买保险的前提在于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当你在心中形成对保险的认知和预期时,保险公司也同步形成对你的认知和预期——双方有了共识,保险这种契约才有存在的基础。
  2. 保险公司赔不赔,首先取决于申请理赔的这件事是否在保险责任范围内;并且如果保险公司在理赔时发现客户在投保时存在隐瞒甚至欺骗的行为,保险公司也会拒绝承担保险责任。
  3. 不少人误以为猝死也是一种意外。整晚熬夜工作以致猝死,怎么能不算意外呢?但医学上对于猝死的定义是:因疾病而突然死亡。保险公司也将猝死责任视为因突发疾病导致的身故。
  4. 原位癌(癌症的早期形式)从字面上看也属于癌症,但治愈率极高且花费不多,便不属于保险条款规定的重大疾病。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重大疾病险“只要是癌症就能付”。
  5. 为了防止消费者采取欺骗手段,保险公司在你投保之前委派特殊工作人员即核保师对你进行健康告知:健康告知,可以被看作核保的第一道防线,这道防线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健康问询:是否有疾病或住院记录等;职业问询:是否从事高危行业;生活问询:是否吸烟、酗酒(酒精依赖),是否有极限运动等危险性高的业余爱好等。除了这三类问询,其他问询还会零散地涉及客户的保险购买情况等。
  6. 智能核保本质上是将一条条细致的核保规则按照可能发生的问询流程进行整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客户—代理人—核保师”三个我们该不该买终身型保险?要不要坚持“买了就得赔”的观念?问问自己的钱包就知道答案了。角色的转换。
  7. 从本质上说,保障终身只是保险产品的一个功能设置,而不应被视为一个优点。就好像我们不会说奔驰的高配车一定比低配车好,这种所谓的“好”(比如增加座椅通风、空气过滤、自动升降窗帘)只是基于成本增加的功能改良,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脱离成本谈价格。
  8. 该不该买终身型保险?要不要坚持买保险一定要返本?问问自己的钱包就知道答案了。
  9. 保险公司会破产,却不会完蛋。保险公司破产后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即我们的保单在换了保险公司后依然有效。
  10. 保险保障基金(保险公司每年需向其缴纳一定数额的资金,这是保险法规定的)的主要作用在于,当保险公司被撤销或者宣布破产时,它会向保单持有人和受让人(新公司)提供救济。统管天量资金但却默默无闻的保险保障基金,堪称所有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有了保险保障基金,保险公司就可以做到“破产却不完蛋”。
  11. 根据偿付能力情况,保险公司会得到从优到差的评级,包括A、B、C、D4个等级。长期来看,只要评级稳定在A和B的公司,我们都可以放心购买其产品。一旦偿付能力指标触碰“红线”,保险公司就会被要求采取暂停销售产品、暂停发布新产品、强制股东增资等一系列手段。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事情变糟之前,把问题解决掉。
  12. 什么样的人在身故后,需要留下一笔钱呢?他们更可能是作为家庭支柱的父母,而不是子女。由此我们知道,大多数时候我们没有必要为孩子购买终身寿险
  13. 责任的多少、保额的高低、期限的长短,这三大因素直接决定了保险产品的价格。
  14. 保险这种产品不是一次性的,它是陪伴你度过漫长人生的一种风险规划。
  15. 用客观的态度看待公司为员工购买的团险。它是一种极好的员工福利,它应该是员工自身已购保险的有力补充,却不能被当作全部。当你离职后,从零开始的除了你的事业,还有你的保险。原因还在于其包含的保险产品的保障期限都是一年。

重疾险

  1. 生病高昂的治疗费用,好歹可以通过国家医保解决一部分。但漫长的治疗周期,足以令家庭在数年时间内失去收入来源,治疗康复期间在理疗、营养上的花销,对于整个家庭的财务状况来说更是雪上加霜。重疾险的诞生,本质上是为了解决收入中断的风险,站在患者及其家人的角度,为已在重病深渊的家庭提供雪中送炭般的经济补偿。
  2. 重大疾病险以是否罹患重大疾病作为保障责任。重大疾病:只要是重疾险就都包括25种重疾标准,囊括所有高发重疾类型。什么叫“罹患”:第一,病情达到某个标准,相当于确诊即赔,比如恶性肿瘤。第二,投保人为治疗某种疾病而接受了某种治疗方法。比如心脏瓣膜手术。第三,某种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比如脑中风后遗症。
  3. 患重疾后,患者普遍面临的是3-5年的治疗康复期,与此同时,重疾导致收入中断将为家庭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重疾险的保额应至少覆盖投保人3~5年的收入。收入没了,房贷还得还,银行可不管你是否得病;孩子和家人的正常生活也要继续,更不用说治病本身的高昂开销了。
  4. 保障期限的延长,会带来保费的升高。在确保保额充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保额拆成两个产品来实现,一个保到退休,另一个保终身。比如,对于需要60万元重疾险保额的小王来说,可以选择买一份保终身的30万元保额的重疾险,再买一份保到70岁的30万元保额的重疾险。这比直接购买一份保终身的60万元保额的重疾险,花费更少。这种终身险和定期险搭配购买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解决人生关键时期(退休前)的风险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确保步入老年后也有保障。

寿险

  1. 意外险只保障由于意外导致的身故。通俗地说,如果是意外造成的死亡,就赔;如果是疾病造成的死亡,则不赔。
  2. 定期寿险赌的则是一段时间的命。比如投保人于30年内身故,受益人即可获得理赔款。一般的定期寿险,除了保障身故,还会把全残也视作与身故等同的责任。
  3. 定期寿险的保额,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个人和家庭的债务额度,比如房贷、车贷等,确保一方身故后,债务不转嫁到另一方或父母身上。二是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成本。如果家庭每年的开销为20万元,那么身故理赔金至少应为100万元,以负担家庭未来5—10年的基本生活开销。三是父母的养老支出。
  4. 缴费年限越长,年均保费越低,从而做到用尽可能少的钱去撬动尽可能高的保额。

医疗保险

  1. 社保就是我们日常说的五险,五险一金只是比社保多了一个公积金,五险分别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其中和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医疗保险,即我们常说的医保了。
  2. 关于医保卡背后,人们有一个相当普遍的认识:只要拿着这张医保卡,看病就可以报销。严格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幻觉,因为医保不是万能的,也做不到“看病就能报销”。在用医保卡看病的过程中,我们都接触过一些陌生的名词,比如起付线、药品目录、自费药、报销额度等。起付线的意思是,每年只有花到一定金额,才能开始报销,否则就都是自费。比如,北京的医保起付线是1800元。如果一年到头只花了1500多元,就都要自费。药品目录指的是在医保系统中,对于医疗机构开具的药品做了不同分类,不同类型的药品报销额度也不一样,有的可全部报销,有的则只可报销一部分,还有的药全部要自费购买。报销额度很好理解,即使药品、治疗等都在报销范围内,医保也不是无限制的报销,整体来看,每年的报销额度范围为20万~30万元。对于罹患重大疾病的患者来说,这一额度根本无法满足他们长期、昂贵的治疗需求。


    image.png
  3. 医疗险其实只包括两种产品:第一种是包含门诊责任的商业医疗保险,可暂且称之为门诊医疗保险。这种产品保额不高,一般是几千元。有的门诊医疗保险会设置一个免赔额,比如单次100元或者累计500元。免赔额和政府医保起付线是同一个概念,都是为了减少理赔支出,实际上也起到了降低保费的作用。第二种是包含住院责任的商业医疗保险,称为住院医疗保险。这类产品的保额就高多了,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都很常见。
  4. 当所患疾病严重到需要做手术和住院的时候,单纯覆盖门诊责任的商业医疗保险就没什么用了,尤其对恶性肿瘤这类危重疾病而言,使用靶向药、质子重离子治疗等医疗手段,往往需要患者自己投入高额、长期的医疗费用。这时候能够挺身而出的,只能是住院医疗保险。
  5. 能被称作风险的,必然意味着财务上的巨大影响。所以和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医疗支出相比,几千元的门诊、住院费用,真的称不上风险。换句话说,如果保险产品同样标价500元,你是用这500元来应对可能发生的5000元门诊花销,还是可能发生的100万元手术费和住院花销呢?当然,我们可以两种保险产品都买,但医疗保险的选择,本质上是个优先级排序问题。只要解决了大额医疗开支的风险问题,买不买门诊医疗保险就完全取决于我们的腰包
  6. 如果一个人罹患影响正常生活的重大疾病,那他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治疗费用太高,掏空家底;二是无法继续工作,失去收入。前者可以靠商业医疗保险解决,后者则只能靠重疾险解决,两类保险的功能不一样。
  7. 一场大病给一个家庭带来的痛苦很难量化,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当风险袭来时,不幸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他们最终都陷入了因病致贫的终局。所谓的因病致贫,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家庭因支付医疗卫生费用而导致家庭整体经济低于贫困线。
  8. 重疾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在定价和续保方面有区别。长期重疾险每年的保费是恒定的,商业医疗保险的保费则会随着被保险人年龄的增加而上调,有的是3年一调,有的是6年一调。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医疗险都是一年期产品,如果第二年你想继续投保,得先看看保险条款是怎么规定的,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卖不卖给你,我说了算;第二种规定是,只要这个产品还在销售,保险公司就肯定会卖给你。

意外险

  1. 和寿险、重疾险、医疗险相比,意外险似乎更容易理解,毕竟它听上去非常简单——只要是意外造成的风险,就属于意外险的保障范畴。但话说回来,到底什么是意外呢:遭受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自然死亡、疾病身故、猝死、自杀及自伤均不属于意外伤害。举个例子,某公司员工小张连续三天加班,晚上12点多在回家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身故,车祸属于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意外事件;如果小张连续三天加班,因过度劳累引发脑梗,且抢救无效不幸身故,则脑梗死亡本质上属于疾病身故,不属于意外。
  2. 除了猝死,意外险还有一些“不保”:比如,意外险通常不保高危职业从业者;还有某类地区“不保”。关于意外医疗责任,保险条款中往往会有一个补充描述:只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内医院产生的医疗费用和支出;最后一个“不保”,是某些行为不保。被保险人从事潜水、跳伞、攀岩运动、探险活动、武术比赛、摔跤比赛、特技表演、赛马、赛车等高风险活动期间发生的意外,不在意外险的责任范围内。
  3. 配置意外险的几条原则:(1)必须涵盖意外医疗责任。意外导致的结果无非两种:伤残和死亡。因此,意外险保障的责任有三个必选项:身故、伤残、医疗。就像在手机话费套餐里,通话、短信、流量是三大必备要素,同样,身故、残疾、医疗是意外险的三大必备要素。至于意外医疗的保额,一两万就足够了。如果是一两万元都治不好的意外受伤,一定已经严重到需要做手术或者长期住院治疗了,这时理赔的责任就可以交给上文提到的住院医疗保险了。(2)一般意外身故的保额应足够高。之前介绍定期寿险时我提过一组数据:在所有死亡案例中,意外死亡占比不到20%。所以,同为100万元的身故保额,意外险的价格远低于定期寿险。这是由发生概率决定的。所以尽可能把意外身故的保额提高。花最少的钱,撬动更高的杠杆。(3)不同人群的意外险,侧重点不一样。对于职场白领来说,意外险既要有足够的身故补偿(用于弥补家庭经济损失),也要保证受伤后有钱治疗;但对于孩子和老人来说,身故补偿就没有医疗费用补偿重要,毕竟他们不是家里的顶梁柱。因此,孩子和老人的意外险,应侧重于考虑提升意外医疗的保额,而没有必要追求意外身故的高保额。(4)保障时间一年就够了。每年各家公司的意外险层出不穷,可能去年买的产品,到了明年就没什么竞争力了,这时直接换一家公司购买就好。由于意外险的几个基本责任都没有等待期这一说,所以可以做到无缝衔接。相较于重疾险、定期寿险、医疗险,这一点是意外险的独特优势。

养老保险

  1. 养老保险又叫养老年金,是以被保险人生存作为给付条件的商业保险。在年轻时一次性或者分若干年缴纳一笔费用,约定未来某个时间点(比如60岁时)开始领取年金,每年领取的金额相同,领取期限通常为终身。这就是最常见的养老保险的形态。
  2. 这个世界上有两碗互相矛盾的鸡汤:一碗是让保险的长期投资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碗鸡汤的制作者是保险公司;另一碗是投资自己、享受当下,这碗鸡汤的制作者是各种消费品公司。这两类公司的最终目的都是掏走中青年人群口袋里的钱。在这场战斗中,保险公司一直处于下风。无论保险公司推出什么养老保险产品,都很难打动这个处于人生上升阶段的群体。保险无法为消费者带来即时的快感,养老保险尤其如此。你可以把当下定义为消费时代或者欲望时代,但无论如何它都不是攒钱时代或储蓄时代。年轻人拒绝递延的快感,他们认为快感能越早体验到,就越值得花钱。能做到按时偿还信用卡欠款,你就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

保险选择

  1. 给孩子买保险:在配置商业保险之前,父母一定要参考当地的医保政策为孩子办理少儿医保。少儿医保可以说是一项政策性福利,不管孩子是否健康都可以购买,每年只需交一两百元,便可涵盖门诊、住院两大责任。孩子真正需要的商业保险其实只有三款:重疾险、意外险、高额住院医疗险。
  2. 如果你想简明扼要地掌握给父母买保险的技巧,请记住以下几点。第一,确保父母双方都有社会医疗保险。不管是城市的居民医保,还是农村的“新农合”,没有的话,赶紧先把社会医保办好。第二,遇到疑难杂症,不少人会选择带父母来北上广等大城市就诊。所以,请提前研究好医保的异地结算流程,确保不让医保“白交”,这一点非常有必要。第三,详细了解爸妈的身体健康情况,对症下药买保险。给父母配置保险,主要考虑的应该是重疾险、医疗险和意外险。
  3. 给自己买保险,不能一蹴而就,应随着人生进入不同阶段而分步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情感进行再分配,说到底就是,回答“为谁买保险”的问题。比如,涉及医疗补偿的保险(如住院医疗险、重大疾病险),是为了让自己不至于被疾病掏空腰包;再比如,涉及身故补偿的保险(如定期寿险、意外险),是为了让家人能够继续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准。

车险

  1. 买车险,其实应该先看人再看车。车险这个名字太有导向性了,似乎意味着我们要以车为主,一切都是为了解决车的磕碰问题。然而,很少有人想过以下问题:我驾车不小心撞了别人,该怎么办?我在交通事故中受伤,该怎么办?朋友搭我便车时遭遇车祸,该怎么办?这些事关人而非车的问题,其实才是车险应主要考量的问题,我们的政府也是这么想的。全面的车险应该从保险责任出发,做到“主要风险保障有力,次要风险量力而行”。主要风险指驾驶行为造成的影响最大的潜在风险。与之相比,影响较小的潜在风险就是次要风险了。比如,驾车不慎撞到人,与非碰撞造成的车漆划痕相比,前者的影响肯定大于后者。因此,第三者责任险肯定比划痕险重要得多。
  2. 交强险:任何情况下,受害人都能得到有效、及时的赔偿。但交强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很像,都只追求最广泛的覆盖范围,而不追求保障的深度。比如,如果驾驶者因驾驶疏忽造成路人身亡,在只投保交强险的情况下,最多可获得的赔付额只有11万元。这显然无法满足受害人家属的合理赔偿诉求。如果之前投保了200万元保额的第三者责任险,那么对于事故双方来说它都堪称雪中送炭。这是商业车险的一项重要功能。发生事故后,不管是你自己还是同车的朋友,都可以通过驾乘人员意外险获得赔偿。驾乘人员意外险的本质就是意外险,只不过将保障对象拓展到了所有乘车人。这种意外险,只要包含意外身故和意外医疗责任就足够了。把人的问题解决后,车的问题解决起来就简单多了。不管是最常见的车损险和盗抢险,还是以附加险形式存在的玻璃破碎险、发动机涉水险、车身划痕险等,都应由你基于预算和驾车环境综合决定是否购买。如果你居住在常年多雨的地区,而且没有固定的停车位,那么投保发动机涉水险和车身划痕险就很有必要。

家财险

  1. 保障房屋财产安全的保险,统称为家庭财产保险,也可简称为家财险。风险和成本成正比,概率更小的风险,相应的保费也不会高。对于国内的大多数家庭来说,一年只需花两三百元,就能购买一份适合自己的家财险。
  2. 家财险也可以设计成“主险+附加险”的形式。主险是必须购买的,附加险则可结合自己的情况选购。家财险中的主险,解决的是房屋本身的风险问题,关注的是可能造成最大损失的潜在风险,具体如下:1.房屋及其室内附属设备,比如水暖、气暖、管道设施等;2.室内装修,比如地板、吊顶、墙纸、水电等;3.室内财产,比如家具、电器等;可以把附加险看作针对小风险的补充手段,其责任范围是:1.室内盗抢损失:因入户盗窃和抢劫造成的财产损失;2.第三者责任损失:阳台花盆掉下致人伤亡和造成的财产损失;3.管道破裂损失:自来水管、暖气水管爆裂,把自家和邻居家都淹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