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男少女在谈恋爱的时候,可能是荷尔蒙分泌,眼神一交叉,就觉得,对,就是他。谈了一段时间,就分成了两派:有顺理成章谈婚论嫁的。这一派可能因为嫁给了爱情,超级幸福,也可能激情消退以后,无法面对对方冒出来的缺点和生活的柴米油盐,最后没有一起走完这一生。另一派是到了是时候谈婚论嫁了,发现对方没有满足结婚的“必要条件”,于是最后没有走进围墙。
等少男少女长大一些了,恋爱就会变得“以结婚为目的”,恋之前就得旁敲侧击看看对方的条件是不是适合。
相亲就更不用说了,就像是一场利益交换。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择偶是一个理性选择。不是一见钟情、不是电光火石。有一些摆在台面上或者藏在心里的“必要条件”。
之前看到过一个笑话。说女孩儿们觉得自己要求不高,大概就身高172以上、学历专科以上、月收入5000以上、颜值中等以上、有上进心。每一项都很普通,但是假设每个条件刷下去1/3的人,几个条件都满足,最后概率就极低。所以女孩儿会觉得“明明我要求不高,为什么就找不到对象呢?”
而男生的要求就是:长得漂亮。所以他遇到长得漂亮的妹子就去追一下,谈了几个以后,找个最喜欢的,结婚了。
其实就简单的概率统计问题,说起来没毛病。要提高概率怎么办?减少约束条件。所以需要判断,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必不可少的?
老一辈大概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虽然不是用概率分析,但会告诉你“什么长得好不好看的呀,不重要。要找个老实的。”包括我自己的父母,包括闺蜜的父母,都这样。那会儿我就特别反感,觉得老实孩子情商太低了,以后遇到婆媳关系,根本就不知道中间润滑,肯定累得慌。而且老实有啥好,公司里也是傻干活儿那种。回家了两个人也没有话说。这种反感在我接触某一任“没有话说”的相亲对象时达到顶峰。天天回家跟我爸哭。
想找一个“有话说的”。
现在觉得还是自己太想当然。再众多条件中,有话说,其实根本都排不上号。一列出来,就发现他可以舍弃。
而父母说的老实,其实大概是想表达“人品好”。不会家庭暴力,善良,以后就算两个人关系再恶劣都不会欺负你。这个意思。
那现在来说说,一般大家考虑的择偶条件有哪些:
长得帅
个子高
有钱
本地人
父母关系和谐
家庭无负担(父母健康无不良嗜好有社保有居所无贷款)
上进
人品好
工作优秀
首先,长得帅。这个是最不重要的。容颜易逝,实在看不下去,现在医美这么发达,调整调整。
个子高。最开始我觉得这个不重要,不比我矮就行。后来在和y讨论的时候,发现他的择偶观点会考虑到后代基因遗传。要是要生娃,生个男孩儿,基因一半儿来自父亲,好像太矮了还真不行。这个还是挺必要的。
有钱。有些姑娘可能会想着,嫁给富二代,少奋斗十年。可是就这个条件来说,要是他本人很厉害,最终会变得有钱;要是他自己不厉害,再有钱都有可能被败光。现在有没有钱根本不重要,要看未来能不能够有钱。
本地人。当我们在说本地人的时候,我们实际是在说什么?成长环境一致,这样生活习惯大概相差不大,磨合起来就不会有那么痛苦。但是和其他条件比比看看,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父母关系和谐。按照弗洛伊德的流派来说,人很容易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可能你对另一半的样子,就和你的同性家长是一样的。父母和谐家庭长大的孩子比较有优势,因为他从小就被教育了,就知道怎么去爱。按照阿德勒的说法呢,原生家庭都只是原因,重要的是看他今后怎么做。家庭有影响,更重要的是你们双方自己的相处模式不是?这个暂时还拿不定主意,给个半星吧。
家庭无负担,这个很残忍。。可能会被说孝顺不孝顺的问题,但真的很有必要。
上进、工作优秀。这两个其实是有关联的。工作优秀的人肯定是上进的。上进排除。
人品好。这个很重要 很重要。就和前面说的“老实孩子”一样。但是这个没有办法量化。比如说我,就是一个在人际关系处理上特别不在行的人,很多时候辨别不出来对方的真实人品。这个列着,空有一个条件但是我没办法判断。
工作优秀,能说明蛮多问题。上进、双商在线、工作能力强能赚钱、能持续自我迭代,等等。至于量化标准,就看工资好了。具体的工资区间,看自己的城市和自己的要求。当然这个也是对我自己的要求,我优秀了,才能认识更多优秀的人不是?
那么筛选下来,必要的是:
个高
家庭无负担
工作优秀
(父母关系和谐加分)
(注意观察人品)
写完这篇文章,过个几分钟就会又想起新的条件。比如前段时间在听《金钱心理学》中,就提到了金钱性格。其实很多很多条件都还是蛮重要的,根本罗列不完。我们总希望另一半是完美的,但是那要多小的概率,才能找到完全咬合的另一个齿轮呀?只得提醒自己,多想想“这个真的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