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日记】春暖花开,关注粮食和蔬菜

可能昨天在朋友圈说了面粉难买的事儿,今天一大早,好多外省的朋友要给我寄东西,从米面油到酒精口罩消毒液……真的特别感动。这些人,有从未谋面只知道我叫“可可妈”的网友,有只买过一次橙子再无交集的外地老板。

何德何能,我能收获这么多陌生人的温暖。无以回报,只能用琐碎的笔墨,把他们记下来。

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

湖北是内陆省份,面朝大海是做不到了。其他几项,我看基本都实现了。昨日雨水刚过,武汉真正迎来春暖花开的日子。朋友圈里,各种花儿正盎然绽放。据说一个困居乡下的语文老师钻进菜花地,给她的学生直播“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我也很庆幸女儿一放寒假就送回乡下,得以完整领略中部平原从冬到春的自然变化。

至于喂马劈柴,我那些回到乡下老家的朋友们,早已过而甚之。谁能想到,久居城里的男人,平时连个电灯泡都不会换的,居然用原始工具,做出一台精致的小水车。白花花的水流一冲,下面殷勤的小人儿就开始推磨打水。真是妙极了。

关心粮食和蔬菜,是如今困居城内武汉人的头等大事。虽然本周吃喝都够了,但仍不忘关注各大买菜群、鱼肉群、豆腐干子群、热干面群、草莓群、藜蒿群、临近小超市群……也不一定都买,就喜欢看邻居们凑一块风风火火地热闹。一个在外地的邻居被这气氛闹得有点慌了,生怕自己回来没吃的。我说你要真怕的话,回武汉时就先把老家的菜地薅了,塞满后备箱,还可以顺便支援下我。于是彼此一笑,不再忧虑。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在这大事面前,以前习惯了点头之交漠不关心的邻居们,竟前所未有地亲厚起来。后门果蔬店的老板建了群,俨然成了后湖片区几十万人的菜篮子救星。他的菜品种很多,新鲜可口,价钱也只比平时略涨一点而已。更可贵的,老板勤勤恳恳,事无巨细,有问必答,配送及时。于是迅速获得附近居民好感。他办不下车辆通行证,没法出三环进货,大家为他接力拨打市长热线……

昨天晚上,隔壁双汇店的老板也入了群,大家欢呼雀跃。慢慢地,买菜群居然成了大型认亲现场。“你是哪个小区的?”“我记得你,有一天,你上这来买过菜。”“我那次买葱没带零钱,说下次再给,结果就封城了”……真的,群里忽然蔓上来的热乎劲,让我们这些习惯冷冷相待的假城里人忽然不适应起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实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以前,我们习惯隔着屏幕,为那些很远的人鼓与呼。如今,在粮食和蔬菜的感召下,我们慢慢学会跟身边的人建立联系。

当外面看武汉人犹如一个个人形病毒时,我们这里边的人,自然谁也没法嫌弃谁。就连前十天大家谈之色变的“疑似”“发热”的人,当他们平安归来,群里是一片片热乎乎的祝福。

慢慢地,我们其实不大在意外面人怎么看我们。这年月,嘴炮容易,口号、谴责都容易,可他们在武汉待过一天吗?

早上一个朋友给我传来一篇文章,标题是足够吸睛的“愤怒体”“震惊体”。打开略微看了看,两个事:一个是百步亭1月16日居民排队进超市的视频,一个是武昌医院院长因新冠肺炎不幸去世的新闻。两者一对照,于是震惊和愤怒来了,携枪带棒的教训也来了…… 这样的文章,如果读者想看,我可以炮制出几十几百篇。只要戏剧张力足够大,情绪震荡就足够大,转发点赞也就纷纷来了。

现在,貌似随便什么人都可以随意拼几则或真或假的武汉新闻,然后振臂一呼:蠢啊,悲啊,哀啊,怎么办啊…… 言辞之间,甚至颇有活该之意。有的举出别省防控措施多么严格,连一只鸟都飞不出去,可武汉人还是源源不断往外窜……

这事儿,我当然也愤怒,也感到羞耻,也恨铁不成钢。尤其我亲自在危重小区值守过,跟那些执意要出门买菜的老头老太太们干过架,嗓子至今还疼。可任何事情,不是发泄情绪挥动道德大棒就能解决的。

首先,林子大了…… 武汉有1400万人口,一个普通小区人口量可能就超过别处几个镇。这么多人,一刀切的政策放下来,完全服帖是不可能的,老百姓不是军事化管理。其次,我们换位思考,别的省份疫情没那么严重,工作人员和老百姓心情相对放松,不担心物资短缺,没有医患矛盾没有干群矛盾……自古清风朗月出诗人,这时候呆在家里不上班,哪个不乐意?

昨天说到面粉的事儿,外省的同学都惊讶:面粉很难买么?本地同学更加惊讶:居然可以买到面粉?——所以你看,哪怕一件小事,城内城外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鲁迅说,我们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如果做不了这几种人,那么远离键盘侠,远离狂吠文。听海子的,春渐暖,花渐开,让我们埋头粮食和蔬菜。

你可能感兴趣的:(【封城日记】春暖花开,关注粮食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