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一生的领路人。父母的格局,会让孩子一生受用。
正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孩子》一诗中写的: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
你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孩子的生命虽然是父母给的,但他们应该属于更大的世界。孩子能否变得更优秀、更强大,并有能力去参与和改变未来的世界,在于父母的视野和格局。
前两天和一位朋友在聊天,无意中听她说起了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一件事:
那是去年夏天,她8岁的孩子在村子里面玩,玩的时间久了,觉得无聊,就拾起一根棍子舞了起来。他边舞边朝前走,不知怎么回事,三两棍就把邻居家的垃圾桶打了个大窟窿。
这下孩子吓坏了,一下子就愣在了那里。这一幕刚好被她看到,她把孩子叫到身边,没有严厉的批评,而是问孩子这件事接下来应该怎样处理。
孩子红着脸说不出话来,当时是既羞愧又害怕。她告诉孩子,自己家里正好有一个废旧的水桶,可以把这个水桶清洗干净,赔给邻居家,并且让孩子当面向邻居承认错误并道歉。
接下来,她带着孩子回到家里,找出家里的那个废旧水桶,和孩子一起到小河边,把水桶清洗干净。
但是让孩子去送水桶的时候,孩子因为害怕邻居批评而不敢去。于是,她就陪着孩子去送。在她的鼓励下,孩子终于鼓起了勇气,向邻居承认了错误。
这是一件小事,但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却是一件大事。
打破垃圾桶,在没有别人瞧见的情况下,还能够勇于承担错误,这样的家长确实值得点赞。他们的格局,他们的做法,为孩子树立了好榜样,让孩子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同样。有的人也会选择溜走,有的人也会装作若无其事,这样做的后果,只会让孩子遇事逃避,做事不计后果。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网络上广为点赞的孩子高空泼墨事件。
江苏宿迁的一个孩子,因为贪玩,直接将墨水从高楼上泼了下去,结果楼下的住户都遭了殃,晾在阳台的衣服,都被染上了墨水,就连楼的外墙都没幸免。
妈妈知道后,并没给孩子找任何借口,而是立刻带着孩子,挨家挨户主动道歉,还把弄脏的衣服拿来手洗,洗不掉的就赔人家新的。
爸爸则是吊着安全绳,逐一地擦被儿子泼脏的外墙。爸爸说,“不是要替孩子做,是这活孩子确实干不了”,不过爸爸在干活的时候,孩子全程站在楼下太阳底下陪着、看着,“要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
这对父母的做法,在网络上赢得了广大网友的点赞。事实确实如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犯错在所难免,做错了就要勇于面对,这在孩子的记忆中可能永远都不会忘记,父母的格局就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在孩子犯下错误,自己又无力承担时,家长的引导和教育极为重要,甚至关系着孩子的一生。
一:首先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错误行为
朋友看到孩子犯了错没有逃避,而是和孩子一起面对。泼墨的孩子父母,也不给孩子找任何借口,而是向别人道歉,对孩子干不了的活,则在太阳下站着,看爸爸替他干。
有的家长会以“孩子小不懂事”为理由逃避责任,有了第一次对孩子错误行为的放纵,就可能会引来以后更严重的再次错误,如果这次是墨水不制止,可能下次就是重物;如果这次砸破垃圾桶不制止,可能下次砸踏的就是一座房。
二:让孩子承担相应的后果
不能孩子在前面“捅娄子”,父母在后面代替他“收拾残局”,犯错代价太低,孩子下次还会有侥幸心理,所以必须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后果。
这两个案例中,父母的做法,都让孩子看到了犯错的代价,那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都是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的方法。
三:让孩子反省避免下次再犯
家长不要觉得惩罚完孩子就完事了,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反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好奇?是无意?还是故意行为?这样的错误能带来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如何避免再次犯错?
让孩子从中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以后该怎么办,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第二次,这才是教育孩子的关键。
四:对孩子表现好的提出表扬
孩子犯错后,也不是一味的批评和打击,父母一定要学会批评教育和鼓励表扬相结合,激发孩子的正能量。
比如过程中孩子没有撒谎,都如实承认了错误,那就要肯定孩子诚实这一点,如果孩子认错态度好,也要具体给予表扬,孩子都是希望被肯定和表扬的,即便是犯错了,也不是一无是处,只有父母做到是非分明,奖罚结合,孩子才会越来越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