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读书笔记|成为高手的秘密——暗箱

《跃迁》读书笔记|成为高手的秘密——暗箱

本周学习的书目是《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本章题目为《第1章高手的暗箱》。

01 面对未来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在一个人工智能盛行、行业无边界的时代,什么是未来的职业通用竞争力?一个人能够用机器学习和处理信息,用大脑整合和创新思想,用系统思维思考问题,会是未来最有竞争力的。
今天每个人都需要面对未来,问自己三个问题:

  • 我今天做的事,机器能做吗?
  • 我今天做的事,会被外包吗?
  • 我今天做的事,明天会做得更好吗?

02 拉斐尔的暗箱

大卫·霍克尼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英国画家,国际画坛的大师之一,他还是一名艺术评论家和摄影师。
霍克尼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偶然得知16世纪的画家已经知道有暗箱——就是中国所谓的“小孔成像”——这个玩意儿的存在,达·芬奇的手稿也提到了凹凸镜,而且画家和磨镜片的工匠属于同一个公会……他在想,有没有可能,哪怕一点儿可能,这些大师是用暗箱投在纸面上,勾出素描稿,然后上色的呢?
巨大的颠覆需要海量的证据,他整理了500年来几乎所有的画作,查阅了许多资料,在2006年出版了自己研究的结果——一本331页的书《隐秘的知识》(Secret Knowledge )。
这本书里有清晰的证据显示,16世纪以来,几乎所有的画家都知道暗箱的存在,而有相当一部分画家,在使用暗箱。他确定达·芬奇在暗箱里看过蒙娜丽莎,但他这种天才也许没有描手稿,估计是看完自己手绘出来的;米开朗琪罗是技术狂,肯定不屑于用这种技术,但是拉斐尔,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肯定用了暗箱技术。

03 爱因斯坦的奇迹年

1905年,爱因斯坦还是一名26岁的默默无闻的瑞士专利局小职员,他业余时间一直在思考光与时间的关系。在那年3——9月份这半年里,他连续发表了6篇论文。

  • 3月18日,《关于光的产生与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讨论了光量子以及光电效应,启发了量子力学;
  • 4月30日,《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方法》,确定了原子的存在,推导出计算扩散速度的数学公式;
  • 5月11日,《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提供了原子确实存在的证明;
  • 6月30日,《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提出时空关系新理论,被称为狭义相对论;
  • 9月27日,《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推出著名科学方程E = mc2 ;
  • 12月19日,《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

只需要你有高中物理水平,就能感觉到这6篇文章发出的王之蔑视。费曼点评说,那一年的爱因斯坦至少应该得3个诺贝尔奖。其实诺奖都不足以定义爱因斯坦,接下来整个20世纪的物理学大楼,都盖在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基础之上,在6个月之内,爱因斯坦搞出来两个奠基工程。1905年也因此被称为“爱因斯坦的奇迹年”。
不过这并不是历史上第一个奇迹年,上一个是1666年。那一年,牛顿在乡下老家躲瘟疫,在宁静又无聊的乡村日子里,信手发明了微积分,完成了太阳光的分解实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04 自我迭代与自我跃迁

如果把个人通过刻意练习、自我迭代而带来的渐进式进步叫作自我迭代,那么利用科技、社会系统的能量,快速跳跃式升级,则是自我跃迁
个人成长也是一个“渐进——跃迁”的过程。
持续的学习、阅读中,突然有一天一个概念击中你,你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过去困扰你的一切突然清清楚楚,顿悟,这叫作认知跃迁
于是你按照新领悟的方法持续地积累、练习、见人、蓄势,却长久没有什么变化。有时候,你都快要放弃了,但是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上升了一个台阶,这就是第二个阶段——能力跃迁
我曾经有段时间每天听英语新闻广播,连续三个月好像并没有什么长进。那个时候我也很迷吉他,正准备放弃英语去全力学吉他。我的吉他老师反而回头劝我:“先别放弃,再等等。音乐里这个阶段叫作‘薰耳朵’,你要不断地听好东西,然后听着听着你都以为自己忘记这件事了。有一天,你就成了。”一天早上,我突然发现自己一边骑单车,一边不经意地听懂了所有的英语内容,而且一点儿都没反应成中文。

05 莱特兄弟更换范式发明飞机

《科学革命的结构》里提到一个概念,叫作范式(paradigm)。重大的商业和技术突破,往往不是技术突破,而是对于技术的应用和认知方式带来的范式的突破。飞机的发明就是个好例子。
人类一直在尝试发明飞机,他们观察了鸟的飞行,于是认为飞机的机翼应该像鸟的翅膀一样拍动。但是不管怎么努力,都做不出来。但是莱特兄弟换了一种范式——他们思考,飞机的机翼有没有可能不像鸟的翅膀,而是像船帆呢?
这个想法一旦清晰,飞机的原理就呼之欲出,接下来只是如何沿着正确思路改良的过程了。莱特兄弟在1903年领先比他们学历、财力都高很多的竞争对手,在自行车修理铺造出人类第一架飞机。飞机的发明不是科技的突破,而是认知范式的跃迁。

06 三种时代溺水者

如果说读书像是在思想的游泳池里畅快地撒欢儿,那上网就像是在大海里游泳,永远看不到地平线。
第一种时代溺水者:无法掌握自己注意力的人。
第二种时代溺水者:无法过滤信息,找不到重点的人。
第三种时代溺水者:不理解系统,无法与陌生人联机协作的人。

07 人类历史上大脑发生的三次外包

人类历史上大脑已经发生了三次外包,一次比一次聪明。
第一次是语言产生的时候。正是通过语言,单机式的大脑变成了联机式的:通过讲故事,人类可以一起协作打败大型动物,而通过八卦,人类可以走出150人的小圈子,与陌生人协作。《人类简史》一书很翔实地解释了这个“讲故事让人类进化”的概念,并称之为认知革命,其实是独立思考和工作的外包。
这次外包以后,人类从个体蛮力走向群体协作,讲故事成为新技能。 随之是智人打败所有种群,主宰地球。
第二次外包是书写和印刷术的出现。书本极大程度提高了人的记忆力、思考深度和影响力。有了文字,我们才不用什么都记,这让记忆容量扩大;一些复杂的运算和逻辑推理,只有写下来才有可能实现,这让我们思维变得精确;而有了书,这些思想能传播很远很久——你今天还能读到古代庄子和远方的亚里士多德。
这次大脑外包,人类走出了语言短暂又不精确的限制,读写能力成为教育体系新宠 。随之是科学、人文、经济领域的大爆发。
第三次外包就是互联网的出现。这次我们把记忆能力外包给了搜索引擎,把协作外包给了网络,把体力和职能外包给了机器。这一切的底层逻辑都是网络——网络提高的不是记忆力,而是到达速度。那些信息在书里面也有,所不同的是拿到信息的速度。当线上搜索的速度比线下快,你就倾向于上网找资料。当发微信比走到隔壁同事面前说话快,你也就选择了网聊工作。如果有一天电脑比人还好使,你就会使用电脑。这一切正在发生。
这次外包,必然也会有一些技能减弱,而有一些技能则需要百倍增强——大脑不该用来记忆,而是要用来观察、思考、创造和影响他人。这本书谈到的,就是这些在新时代高手必备的认知、一定要理解的社会规律,以及必须掌握的技能。

这是尾巴。


PS:阳志平老师说:在任何时候,精读一章错不了,它是一种性价比极高,并且容易坚持十年以上的方法。我准备通过每周读一章书的最小行动,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日拱一卒向前进。以十年时间尺度自我修炼,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盈而有趣。


跃迁.序言
跃迁.第1章高手的暗箱

你可能感兴趣的:(《跃迁》读书笔记|成为高手的秘密——暗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