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的力量----读《我心归处是敦煌:樊诗锦自述》有感

      开启这本书仅由于一次无意打开微信读书的免费推广阅读,无心插柳般的随意阅读,竟意外勾引出了读下去的欲望,并在阅读间隙,好友妖精无意间的推荐,又加重了读下去信念。悠然发现,无意的引导和鼓励,可化为读书人的酒糟,进而在心中酝酿出那醉人的“般若汤”,惟愿开怀畅饮。

      言归正传,这本书出自一位我心中大师级人物的自述,当然,在读此书前我并不知道她的存在,读完后,才被她的朴实坚定与不离不弃打动,或者说被那一代又一代的革命精神所打动。作者樊诗锦从1938年出生时的历史背景说起,一直描述到2019年,在历史的不断变迁中她及她那上一辈在极难环境下为了心中的白月光—敦煌文化而作出的坚守与付出,成绩与收获。她及她背后那一代人战乱下的生活背景,是他们坚持不放弃的本源;而正是这份胸怀与专注,造就了新中国,演化成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本源。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作者有幸出生于一个中产家庭,使幼时的她幸免于生活的困难,并且在爸爸的关爱支持下,还能去学堂读书,且有幸在两次大病中得到及时的救治,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即便如此,她内心依然对日本有着根深蒂固的恐惧与到今天仍然对其不能完全释怀“恨意”。幼时随父亲一起练字、包书皮的记忆、原生家庭的影响,与来自受过高等教育父亲的关爱及言传身教,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长大后的她。小时候无意识的习惯会莫名导致长大后的喜欢与习惯吧,正如小时候每当足球赛季来临时,那时候的我如果想看电视只能被迫陪爸爸一起看球赛,小小的我虽然完全看不懂也不喜欢看,可也在不经意的耳濡目染下知道了足球比赛的规则,并且在长大后居然可以自己在凌晨被闹钟叫醒,只为看一场世界杯的比赛。每逢那时候就在想,如果爸爸还在,估计会很激动吧,女儿居然成为了自己一起看球的球友,当然,我并不痴迷,只是看某几个队和最后的重大比赛,可能只是为了看看帅哥凑凑热闹,也可能只是为了与小时候的那一丝温暖的记忆连接充电,可以更好的载着他的精神继续前行。

      作者的青春在北大中走过,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北大总是莘莘学子的梦想学府,作者特别凡尔赛的描写了报考北大的情景,那时的高考可以报考9个志愿,作者只填写了3个,并且前2个志愿都是“北京大学”。这样的底气与信念在今天也是少有的。当然最终的如愿以偿,使作者如父亲所期盼的那样:“未来的人生将会是另一番天地,将会有更广阔的视野”。作者在这里汲取知识,拜访名师,确立专业,并确立了“去往敦煌的人生走向”,并且遇到的那可歌可泣的“对的人”。北大重塑了她,造就了她。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吧,正是作者这样出众的才华,才能扛起那份沉甸甸的重任。这是不是可以为自己碌碌无为的人生找个偷懒的借口,优秀的人扛大旗,笨拙的我坐享世间繁华就好(此处应有偷乐的表情)。总之,作者的青春时期为作者后续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地基,并指明了方向。基于当时贡献新中国的民族情结,自幼“锦衣玉食”的热血青年毅然决然去往了当时一片荒凉的敦煌,开启了她的敦煌人生。

      在敦煌,她奋斗过,充实过,学习过;也迷茫过,失望过,想放弃过。平实的描述中有两处让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一处是为她的老师兼前辈的常书鸿,段文杰等老一辈在那政治不太平的历史时期,依然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他们都曾经放弃了优渥的生活,秉持着海外学成归来的广博的知识库,投入到艰苦的莫高窟环境中,只为那发自内心的对敦煌、对历史、对民族、对学术最深沉的爱与责任,他们甚至为了莫高窟,妻离子散,并且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得到的不公正甚至“非人”的待遇,依然默默无语的全盘接受并想尽办法继续为保护敦煌做着自己能做的努力。那一辈学者的精神着实感动了我,可能正是因为他们经历了之前被日本侵略并压迫的非人的年代,他们热切的盼望新中国的到来,迫切的想让自己子子孙孙过上幸福平安的生活,也可能正是这些曾经出国深造的人看到和经历过“美好国家”,所以更是相信新中国到来的愿景一定会实现。被这份简单至臻的本源力量,深深震撼着。

      另一处热泪盈眶的地方是为了她们俩“相识未名湖,相爱珞珈山,相守莫高窟”那份不离不弃的爱情,尤其的第一次生产的艰难。那时候的爱情,是那样简单,没有甜言蜜语,甚至没有确定关系,只是一句简单的“我等你”,可以一等三年甚至一生。与当下的快餐时代的快餐爱情对比也是“鲜明的有点过分”,不过也是不同时代的爱情特色,喜欢便捷化的当下生活环境,也要接受现代化的爱情,毕竟做人不能双标嘛。不过还是被他们两个人的简单纯粹的感情打动,在那个年代的两个人都以报效祖国为荣,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并且成绩斐然,而且长期分居的两个人好似一直保持着初见般的热恋状态,可能就因为见面机会难得,并且长期的书信往来使两个人在精神上高度一致,并且共同经历了那段磨人的岁月,而且在后来的年间男方放弃了自己在武大开创的考古系,也来到了敦煌陪伴妻子和孩子,并且也在敦煌做出来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样的男人是真的可遇不可求,拿得起,放得下,并且在新的领域依然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可能这就是爱情本来的样子吧:一经认定,共同经营,年轻时打拼成就自己,年老时安然陪伴彼此。这可能是每一个少男少女的本源希望,所以无论什么样的年代,都会有这样的爱情,我相信。

      一本以敦煌命名的书,我的读后感却没怎么描写敦煌的故事就要结尾了,应该是跟我个人的艺术鉴赏与历史积累过于匮乏有关,所谓知道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渺小,正因为我的无知,所以对于这样的大知识大事件连看法都无从下手。敦煌是个存续了几千年的地方,传承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多维度历史,越是明白的人会越是珍视它的存在,所以那么多的樊诗锦们愿意为之付诸生命,一切都源于他们每个人内心那份本源的搏动,一呼一吸都是力量,一张一弛都是安排。请遵从内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你可能感兴趣的:(本源的力量----读《我心归处是敦煌:樊诗锦自述》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