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需要注意的是:有情绪了不要用忍或压,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不急于解决事儿,而是要学着去看见人。

20200315 周日

*这一段时间,每天晚上,我都会给孩子做杯酸奶麦片水果坚果奶昔。孩子呢,也十分卖力捧场,每次都开心的喝,夸张的赞。看似我们俩很享受一个做奶昔一个喝奶昔,其实,更多的是我,很享受“我为孩子做事了的付出感,及得到孩子夸赞了”的被认可感。

*昨晚,我只顾低头忙着整理我的一些记录表格了,忘了给孩子做酸奶奶昔。估计中间孩子明着暗着提示了我几次,我都一心只在我的事上,直接忽略了或口上应了其实压根没在意。

终于,孩子叫了起来。“妈,我的奶昔呢?!”他的声音很大,又突然而起,吓了我一跳。

一瞬间,我有些不舒服。

我忍。我把这初始反应的小小不舒服压了下来,忍了回去。

(我越来越发现,忍情绪,尤其是我这种目前心量很小的,真不是个好方法。因为心量小,忍不了多少情绪,也忍不住多少时间。没几下,就忍不下去了,刚忍的情绪再勾着以往的垃圾,就该乱哄乱炸了,杀伤力从小鞭炮变成大炸弹,到头来损人不利已。

我发现,就我目前这容纳和消化情绪的能力,还不如别忍,有什么直接真实表达的好。)

因为刻意忍着那小小的不舒服,我的语气就不是那么亲切柔和了。

“我忙了一晚上,忘做了。”说出来的话,没有对孩子抱歉的意味,反而有那么点理直气壮的。(我忙着,我忘了,有啥大不了的。)

“你现在去做!”孩子有点急了。

“现在九点半了,太晚了吃东西不好。”(我生硬的拒绝。拿出的理由,看似合理。)

“不行,谁让你忘了?你现在就去做,我今晚就要喝!”孩子也强硬起来。不过他是话强硬,配的音调却是由高转低,夹杂着委屈。

我心里的不舒服更甚了。

一是我手边的事还没有弄完,我急着想把它做完,不想去做奶昔了。(划重点,是我不想做)

二来,我觉得孩子不听话(划重点,是不听我的话)。再者,我觉得我已经透露出不想去做了,可孩子不体谅我,不依不饶的非要喝。(这会儿复盘,才发觉,我对孩子说的是太晚了吃东西不好。并没有明确表示我还有事没忙完,不想去做。呵呵,是我有话不直说,不说是我的原因,还找冠冕堂皇貌似为人家好的理由,而且还想要别人理解我的潜台词。)

*想着这些天我正在经营着和孩子的关系,我怕我再拒绝下去会让孩子有情绪,我们俩会有冲突,我还是想维持着自己“在改变做慈母”的形象,所以,我又把情绪忍下去。(因为怕和想维持表面上的和谐关系,我只想赶快解决问题,让事情过去。并没有去了解孩子强硬的今晚非要喝奶昔的背后,是什么需求,什么感受。我只想解决事,没有看到人。)

我压着心里的不舒服,(忍了两次不舒服了,情绪已经开始在积压发酵了)我一声不吭的站起来,去做奶昔了。(我虽然没说话,但下意识带出来的表情神态,行为,估计都显示着我的不情愿。孩子能感受得到。)

*我剥好了核桃,正往酸奶里放核桃仁。孩子过来了,哼哼唧唧,“不要放核桃仁,你干嘛又放?!我说过多少次我不想吃核桃。你为啥都不听听我的,我喜欢的你不让吃,不喜欢的非让我吃。”说着说着声音里竟带了哭腔。

立刻马上,我忍呀忍的情绪,啪的一下子被点爆。(其实是我接不住孩子的情绪。他诉说的委屈,我认为是对我的指责,否定。我内心里那个“我不好,我做了这么多你没看见,我为了你好你不认可,我还是没做好,没让你满意”的警铃被按下,在呼叫。我又开启了攻击戒备自保模式。)

“你爱喝不喝。我欠你的?!给你做就不错了,你信不信我把这倒地上。”我耍狠,甩狠话甩脸色,甩手走人。

孩子一愣,显然没料到我突然发这么大脾气。

他不再吭气,默默的把我做了一半的奶昔喝了,把碗刷好。又怯怯的,故意的来找我说话。

*说实话,在我爆完情绪之后,我稍稍回顾了一下,就看到自己情绪的走向图了:从第一次不表达自己不舒服的忍,到第二次不明说自己的需求(我想把表格弄完,今天不想做了)再忍,到(认为被否定)的点爆。同时还夹杂着对孩子的怨(你没看见我在忙么?突然大声叫我,吓我一跳。我忘了,你就不能体谅一下我么?我都给你做了,你咋还挑三拣四,埋怨我非给你吃核桃?你不理解让你吃核桃是对你好么?)

全程,我要么是在向孩子要理解要体谅的情绪感受里;要么就是想赶紧把事解决了。我没有看见孩子的感受,没有关注他这个人。

现在想来,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喝奶昔重要;而是,每天晚上,妈妈为我做一碗奶昔,妈妈关注我,妈妈在意我,才是最重要。

原来,孩子非要今晚喝奶昔,孩子哼唧你怎么不听听我的,我不喜欢吃核桃你还要放,其实,更多的是在提醒,是在撒娇,是在委屈,“妈妈,你晚上光忙你的事儿了,你忘了关心我了,你忘了在意我了。”

其实,孩子并不是非要我去做奶昔,他要的仅仅只是,哪怕我有一句对他解释的话,“乖,妈妈今天有点事要忙,忘了给你做奶昔了,明天给你做哈。”;哪怕我有一个安抚他的举动,抱他一下;哪怕我给他一个感觉,“妈妈是在意你的”…

想起一个朋友说的,很多时候,在关系里,事儿不重要,重要的人。我们看见这个人(看见他的需求,他的感受),比赶紧去解决事,重要的多。

*这回顾和觉察,并没花费多少时间。当我意识到我刚才的问题,意识到孩子想要的是来自妈妈的看见。我跑到孩子房间,我说,“乖,刚才是妈妈的情绪问题。我没有意识到你要的不是奶昔,而是想对妈妈撒娇,想要妈妈对你的在意。妈妈估计下次会做的好一点,欢迎你再给妈妈撒娇哦。”

“不敢不敢,我再撒娇,估计你会把酸奶倒我一脸。”孩子虽是做着往外推我的动作,可是,脸上却有了笑意,语气也带着调侃。

我们俩你推我进,说笑起来。

看见了人,回应了人的需求,顺畅了人的情绪,这事儿呀,才能算是解决和过去。

*的确,于我而言。目前需要注意的是:

有情绪了不要用忍或压,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合适的方式,慢慢尝试,摸索着来。或向别人真实的说出来,或自己说给自己听,或写,或…)

人比事儿重要。不急于解决事儿,而是要学着去看见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目前需要注意的是:有情绪了不要用忍或压,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不急于解决事儿,而是要学着去看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