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每个被追赶的生命,都值得被救赎

最近《我不是要药神》刷爆了朋友圈,这是一部能够和观众产生共鸣的影片,收获了一致的好评,影片讲述的是一场在中国抗癌药市场的残酷现状下,关于法律、人情、利益的相互博弈。

影片中,吕受益是一个白血病患者,当时的正版抗癌药“瑞士格列宁”在国内售价近4万元一瓶,普通人根本没有办法承受这样的价格,但是,印度的仿制药的价格只要2000元,但是印度的格列宁在中国是禁止销售的。所以,吕受益就找到了卖印度神油的程勇,托他从印度代购这种药,程勇是在利益的驱使下答应了吕受益的请求,但是在他随着和白血病患者的深入接触后,他渐渐意识到他贩卖的不只是药,还是很多人的生存的希望。让人产生感触的大抵就是人们追求生存的那一种毅力,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药神,但是每一个被死神追赶的生命都是值得被救赎的。

影片中,戳中人泪点的地方有很多,看完这个影片,最大的感受就是:谁家还没有个病人?小人物在面对生活苦难时,唯有坚韧,才能向死而生,贫穷和疾病本不是原罪,每一个向死而生的善良灵魂,都值得我们去尊敬。当真正的疾病或死亡降临在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时,谁又能从从容容做到视死如归、谁又不想抓住唯一的一点曙光?有很多人都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活下去,如此说来,承受压力而身体健康的我们,倒是一群被上天眷顾了的人。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写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有人说这句话放在现代也同样适用,其实,没有最好的时代,在小人物的世界里,任何时代都不是最好的时代,就像影片中讲述的一样,“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无论在哪一个时代,小人物总会比大人物多,有那么多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低层,在命运的挤压下顽强地追求着生命的曙光,于万千人之中,你拥有着健康的体魄,你有什么理由说放弃?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题材敏感,人物性格十分犀利,在影片的结尾,既体现了“法之上,有酌情”,也表明了“政府在行动”。这是一部叩问与良知的电影,根植于中国这片土地之上,注视众生的悲辛与坚韧。电影中以神之名,探索的却是神明缺失的时代,人该如何活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不是药神》:每个被追赶的生命,都值得被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