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心理学

        作者:[美]卡伦·霍妮

        提示:本书中部分内容没有提供来源,有的观点稍显偏颇,仅供参考。除【】标记内容外无任何私货。

爱为何物

        社会生物学中,父爱和母爱分别叫做亲职投资和亲代抚育。前者即两性交配前为交配进行的付出,后者即两性为后代的成长而进行的付出(下文统称为亲职投资)。

        女人对后代的投入远高于男人。关于其原因,一方面,孩子对女人后代数量的影响比对男人的影响更大。用亲职投资的理论解释:在哺乳期和养育、保护后代上投入占自身资产较多的一方在择偶(这里指性行为)上将表现得更谨慎,而较少的一方倾向于多撒种。另一方面,有时男人无法弄清孩子是否是亲生。

        婚姻对女人有保护作用,使其安心养育后代;单纯的性则不然,只可以用来交换更好的生殖资源;女人潜在一种“东食西宿”本能,即同时得到供养者的抚养资源和情人的优质基因。而婚姻对男人更多是一种约束,所以男人会尽可能多地寻觅性,对婚姻则不一定给予承诺或尽量拖延承诺。男人对婚姻的态度类似女人对性的态度,女人对婚姻的态度类似男人对性的态度;男人深爱一个女人,会本能地愿意给她婚姻,女人深爱一个男人,会本能地愿意和他有性关系;反之,男人和女人发生性行为、女人嫁给一个男人不一定是因为爱对方;想要得到男人的婚姻,女人应在性上表现出(和他对于婚姻一样的)谨慎态度。

        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斯坦伯格提出了爱情三角形理论,认为爱情有三个基本成分: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指由于他人强有力的吸引而产生的强烈、着迷的想法;亲密是对建立更有凝聚力的和谐关系的渴望,双方或一方愿意把自己的生活以坦诚、不设防的方式与伴侣共享;承诺是心甘情愿的宣誓。激情是热烈的,亲密是温暖的,承诺是冷静的。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三者的完美组合。

        完美的爱应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性吸引和欣赏为催化剂,以承诺为约束形成的活力和稳定性并存的情感集合。

        我们爱的对象一定是我们性的对象,即理论上可以繁衍后代的对象;繁衍操控着性欲,性欲操控着爱情。女性的价值主要在于生育,男性的价值主要在于养育。

        婚姻是不是为了浪漫或爱情,而是基于两性对后代的抚养而建立的契约。大多数人感知的爱情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如想象中的浪漫,而是一系列条件下的产物。我们应在择偶这件事上睁大眼睛,不听凭荷尔蒙作祟而将自己交给不合适的伴侣。

        坠入爱河不是成为某人渴望的那样,而是让自己不断变得更加优秀。坠入爱河是相互接受、坚持不懈地做出努力、关乎忠诚的。

        “它是一种永恒的伸展,自我的推延,一种推动个人奉献自身以寻求真、善、美的更高形式的永续更新的动力。古希腊人一直认为,这种永续的自我再生就蕴涵在爱里。”

        ——[美]罗洛·梅

吸引如何产生

        吸引的感觉不同于爱,不一定会发展为爱情,但开启了发展爱情的可能性。

        距离的远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成为朋友,我们选定的居住、上学和工作地点意味着将建立亲密关系的人;男女之间物理距离太大可能导致心理距离的疏远。

        人们陷入爱河并有着强烈的感觉时,可能是潜意识中少年时代的憧憬强烈地被唤醒了,牵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关系,即我们小时候与父母的关系模式。很多人即使知道爱的感觉是重复童年的渴望,仍忍不住重复童年,因为理性没有情感那样强烈的力量。

        人们容易相信:美丽的人一定也是好的,这一偏见容易发生在交往的初始阶段;这种偏见可能导致人们混淆美貌与才智。人们对貌美之人说的谎往往更多,如编造自己的良好形象,因而貌美之人可能会有意识地开始不信任他人。

        最具吸引力的身体的腰臀比对男性为0.9,对女性为0.7。普通的男性面孔通过电脑成像变成略显女性化的样子,会显得更有魅力。美貌可能是一种显示健康状态的信号(对于符合上述腰臀比的人),男性特别看重女子的外表,是因为与健康和生育能力强的女子婚配更容易成功繁衍;女性则不必关心伴侣是否年轻,因为男性一般终生保持生殖能力,而是更关心财务状况,确保在孕期和哺乳期内能得到供养;因而女子的年轻貌美和男子的地位资源相互交换就很普通了。吸引力的标准也受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变化的影响。

        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受刻板印象影响,这种倾向使第一印象占据更大权重,基本决定了我们对他人的印象。

        尽管我们给朋友或恋人的印象比给熟人或陌生人的印象更有影响力,但在维持良好形象方面,我们对亲密伙伴比对其他人更少费心。这时我们可能在伴侣身上看不到我们预期或所希望的特点,而简单地认为“Ta们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好”,使彼此间的关系恶化。

        在那些已经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中,伴侣之间的外表吸引力水平常出乎意料地相似,这一现象叫作般配。

        “值得拥有的程度=外表的吸引力×被接受的可能性”这一公式可评价我们对别人的实际兴趣以及接近并试着展开关系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有潜力的伴侣往往是外表说得过去,也很有可能接受我们的人;其他条件相同时,人们更愿意接近喜欢自己的人。

        相似性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不仅使我们感到自在,而且让我们相信自己之前的人生做了正确的选择。三观相似的人更容易认可我们的行为,因而更受我们喜欢。而对于相反的地方,没有证据表明人们喜欢不相类似的伴侣。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指出,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加强;人们似乎很愿意迎难而上,喜欢追求那些不容易得到的人。如心理逆反理论所指,人们被强迫选择时会对其产生高度的心理抗拒,促使其做出相反的选择,实际上增强对自己所选对象的喜欢。越难得到的东西对人们越有吸引力,轻易就能得到的对象或已得到的对象,其价值往往被人忽视。

        大多数人的人生就是不断地重复同样的事情。如果得到幸福就不断重复幸福,如果学会信任就不断重复信任;如果得到痛苦就不断重复痛苦,如果学会敌视就不断重复敌视;不幸的人多数时候在不断重复同样的错误,不断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孩子在经历快乐或痛苦的事情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体验同样的情感,这种强迫性重复可能成为所谓的命运;在人际关系中,这一现象可理解为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关系模式的不断复制;就像我们只习惯拥有过的生活,如果现在的生活变得与过去不同,则必须做些什么来消除这种差异。

        马丁·布伯说:关系有两种,我与它,我与你。当我们将一个人当作实现目标的工具时,无论这个目标看上去多么崇高、伟大,都是“我与它”的关系。迷恋不是真正的爱,之所以时有发生往往因为我们的童年很容易缺失爱,导致我们容易幻想理想完美的异性。和狂热的迷恋者在一起,被迷恋者会感觉到孤独。

        感情可能会受错误归因影响,如吊桥效应:男人可能带女人看恐怖电影;女人在初次见面或交往期间让自己保持神秘感,使男人感到紧张,并将其归结为女人的魅力。此外,女人对男人表现出崇拜、欣赏及肯定也会引发男人的错误归因,因为尽管这一定程度上传递了自己“易得性”的信息,但主动权仍在女人手中;此时,男人因觉得女人易于得手而追求,女人却没有马上接受,男人则会思考是女人太好还是自己不好,但后者因为自己正在受女人崇拜而被排除了,于是男人认为女人没有接受自己的原因是女人太好,于是越发被女人的魅力吸引并更加主动地追求。

择偶行为

        一个人的受欢迎程度大致就是其婚恋市场价值(或伴侣价值Mate Value,以下简称MV),即Ta在婚恋市场上能够匹配的伴侣的水准。除此以外,MV还由对伴侣的需求度和伴侣选择权决定。总结起来,MV=受欢迎程度/需求度×伴侣选择权。男人的MV主要看年龄、身高、长相、财富、智商、情商、性能力和长期承诺,可总结为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女人的MV主要看年龄、身高、长相、体重、罩杯、学历、性格和家庭环境,可总结为生育潜力。保持自己的MV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择偶的主动权。

        男人的爱有两种:短期择偶策略(短择),不伴随婚姻承诺和后代抚养的感情,如小三、情人、一夜情;长期择偶策略(长择),伴随婚姻承诺和后代抚养的感情,即常说的负责任。如果同一男人身上并行这两种策略,就叫作混合择偶策略,即既对家人负责又在外寻欢作乐;采取这种策略的人手持最大利益,既不在单纯采取短择时因女人难以独立抚养后代而基因灭绝,也不在单纯采取长择时因被戴绿帽子而基因灭绝。男性更可能选择身材曲线较好的女子作为短期伴侣(约会对象),但选择长期关系对象(妻子)时女性的容貌更重要;因为短择时更关心怀孕的效率,长择时更关心后代的质量。

        想获得长择的女人应保持矜持,使对方逐步成为让自己心安的男人。如果在女人因没有安全感而拒绝男人后,男人仍不顾女人心情继续试探,即是短择。由于男人短择时不需负责,通常也就不太挑食,因此女人遇到的想短择她的男人总是比想长择她的男人条件更优越,一个条件明显好于女人的男人找到女人,多半是短择。如果女人不能意识到这一点,那难免受其伤害。男人在长择时倾向于寻找懂得拒绝男性性要求的女人,以免被戴绿帽子;因此当女人拒绝男人的无理要求时,试图短择的男性会撤退,但长择的男性会留下。

        男人对女人说她适合做情人(短择)而不适合做老婆(长择)时,女人会觉得被轻视;但当女人对男人说他适合做情人(短择)而不适合做老公(长择)时,男人多半会心中暗喜;这可以由两性对性和婚姻的态度差异解释。女人也有自己的长择和短择策略;女性在不要求长择时,可以用短择换取比自己所匹配的正常伴侣更好的伴侣,这是其性别优势。

        男人和女人在用“玩玩”解释自己出轨时,男人暗示的是“这个女人不如你”,而女人暗示的是“这个男人比你强”(即在利用性别优势进行短择),因而前者或许可以被原谅,但后者无法被原谅。男人在出轨但仍给予女方和孩子长期的投资和保障时,女方的损失较小;女人出轨很可能导致孩子非男方亲生,使其所有亲职投资付诸东流甚至断子绝孙,因而女人出轨对男人造成的伤害更大。

        无论男女,每一个人在本质上都具有同时保持长择和短择的倾向,即轻微多偶的倾向。但现代社会法律约定了一夫一妻制,普通人必须克制多偶的欲望,它不被法律允许也不被道德倡导。

        有一种说法认为,女性越爱男人就越爱闹他、惹他、烦他、欺负他,但在男人的逻辑里,只有崇拜他、哄着他、惯着他的女人才是真正爱他;这是因为,由达尔文主义,“漂亮的雄鸭不是好父亲”,即大多数情况下男性的“好基因”(好的身高、相貌、智商)和“好养育”(付出心血资源对孩子进行亲职投资)不能并存,女性可能会想找一个提供“好养育”的供养者,同时偷情得到“好基因”;“闹他、惹他、烦他、欺负他”实际上是将男人视为供养者,是验证男人能否对自己进行长期亲职投资的行为,这种女人给男人戴绿帽子的可能性极大,而“崇拜他、哄着他、惯着他”是发自内心、无怨无悔、不考虑能否得到亲职投资的,这是对情人的态度。因此,当男人觉得女人只将他当作供养者而非情人,他会认定她有危险而很难结婚。如果一个女孩经常表现出嫌弃男友的态度,就说明她很可能在以找供养者的心态对待男友。女人即使真的要找供养者,也不能太明显地表现出来。

        基因为了更好地自我复制会不惜牺牲个体,而这种代价对个体可能是巨大的;人类经常被基因操控着,用下半身思考问题。根据费希尔的“性感儿子”理论,女人若找充满性魅力、到处留情的“种马男”,就有概率生下“种马儿子”,这促使持有这种择偶倾向的基因存在于几乎所有女性体内;这解释了为什么“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性爱

        性的意义不仅是生理的,更大程度上是心理的,是男女情感关系的桥梁。

        人类社会中,男人遇到中意的女人后,会在性能量的驱动下不由自主地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包括注重形象、学习技能、争取权力和财富,以便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并俘获那个女人。与此同时,他们为社会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生命源动力的性能量,不仅促进了物种的延续和进化,同时也为我们创造了五彩缤纷、丰富异常的大千世界。正是在这种源动力的驱使下,各种生命才能在地球上延续几十亿年而不衰。

        有规律的性爱可以促进女性雌激素的分泌,使皮肤更光滑和有弹性,锻炼身体各部位的肌肉以减肥瘦身,且在稳定的伴侣关系中可以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感和被爱的感觉,对增强自尊感有益;研究人员指出【来源?】,性爱时不使用安全套的女性更容易精神焕发,不易抑郁,这很可能与男性精液中的锌、钙、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以滋养女性的身体有关;对于男性,可以增强精子活力,提升生育能力,有助于心脏健康,促进内啡肽和催产素的释放,使男性从日常的高压状态中解脱出来,有一个高质量的睡眠。

        性是男人的原动力,男人往往把爱情看作性的升华,看作自己的尊严、人格和价值所在;而女人对性往往需要的很少。美国《生命科学》的一篇报道指出:多数女性对性生活“无欲无求”,过程中不期望获得情感上的安抚和交流,甚至不希望获得高潮,其伴侣却毫不知情;性爱在她们眼中成为“工作”或“任务”;看到影视剧和广告中的女模特的完美身材时往往对自己的身体不甚满意,继而认为她们的爱人也是这么想的;女性在床上很少提出要求,因为她们害怕收到性伙伴的拒绝,或看轻并离开她们。因此,男性总根据女方同意做出什么程度的行为来判断关系进展到哪一步,但其实女性的判断标准完全来自内心感受,根本不在于男性具体做的事情。

        关于人类接吻的原因,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这不过是为了接近某人并嗅取对方气味的诡计,最有力的证据莫过于我们依然有一个原始的需要:收集外激素样本;另一种理论是:我们希望品尝对方嘴唇边腺体分泌的皮脂,用以测试对方的性化学物质。英国著名动物学家和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在《亲密行为》中提出了另一种解释:“如果年轻的情侣在用舌头探索彼此的口腔时感受到了古代母亲用口喂食的舒适感觉,他们就会增加彼此间的信任和联系纽带。”另外一些理论家倾向于“接吻是吮吸母亲乳房的行为的进展”,尼克·费舍尔在《接吻全书》中写道:“成年后,人们继续用嘴唇来表达深情。它能在人们的心底里唤起愉快的回忆。”

        接吻能帮我们找到合适的伴侣。当男人和女人的脸靠近时,信息素会传递两人是否会生育强壮后代的生物信息。比如,女人很可能更喜欢免疫系统蛋白基因不同于她们的男人,且事实证明这种交配方式可能让他们生育有更强免疫系统和存活概率更大的后代。此外,人类的嘴唇和舌头上布满神经末梢,接吻时可以改变从大脑释放到血液中的后叶催产素水平,使人感觉更亲切。通过接吻还可以嗅出对方的牙齿是否健康,甚至对方喜欢吃什么,是否吸烟,于是可以据此了解一个人并决定是否可以和对方继续做其他的事情。接吻的感觉如何往往是女性衡量对方是否可以做终身伴侣的重要标尺。

        对于相爱的男女,性的互动将加深他们的亲密感和安全感,为他们的关系带来更多的稳定感和确认感,他们感受到自己正无条件信任对方,而自己也被对方无条件地全然接纳。如此,双方可以更进一步地确认爱与被爱的感觉。

        柏拉图倾向于用道德评判性欲而非享受性欲。柏拉图式爱情追求精神恋爱,以双方在精神层面达到共鸣理解从而两情相悦的一种情感维系状态。几乎所有精神恋爱的伴侣都是因为不具备发生性关系的现实条件,而非刻意保持所谓爱的纯洁性。但精神恋爱也有性的成分,因为世间男女没有性能量的驱动就不可能有爱恋的感觉,即便是精神恋爱的情侣也是受性的吸引才相爱的,即使他们没有谈论有关性的话题或做出与性欲有关的动作。此外,精神恋爱也是有生理基础的,只有心理和精神都正常的人才能感受到这种由情感交流而带来的快感。

        男人和女人对待性爱方式不同。女人用性表达内心的感受,当她感到被激活时就判定这是一种爱;男人恰恰相反,认为性就是性,是用性来寻找感受的。在性爱中及结束后,男人与女人都有机会进行真正的交谈,应试着打开心扉。

        心理学家伊尔·莱弗说,性瘾来自于大脑肾上腺素的过度分泌,这导致人们产生对性的极度渴求,以至于形成了一种强迫性的、仪式性的性行为模式,以缓解由于激素不平衡带来的行为。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性瘾根植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不幸经历,缺少情绪的表达和对爱的极度渴望使得性成为逃避无聊、焦虑甚至睡眠障碍的途径。性成为一种救赎甚至精神寄托,比如对某种类型的人格外冲动,对某些部位和性活动的某些方面格外热衷。

亲密关系的黑暗面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吉利根提出两性间的主要差异:男性以独立自主而感到骄傲,女性则满足于自己是两性关系网的一部分。所以,若提及婚姻满意度,对男性来说最重要的因素是有能力养活整个家庭,对女性来说则是夫妇之间的良好沟通。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心理学家休斯敦也认为:“对于妻子来说,亲密关系意味着谈论事情,尤其是谈论感情关系本身。”遗憾的是,男人总是难以理解妻子对他们的期望。

        两性关系出现危机的一个初期预警信号就是尖锐的、对人不对事的批评,尤其是充满轻蔑情绪的批评。这使问题得不到解决,双方心中留有怒气的种子,并随之自我确证,不断从对方的言行中寻求蛛丝马迹以证明对方是错的,中立的行为被视为伤害,友善的行为被忽略,最终情绪爆发,以没有一方获胜而收场。男性为不受情绪泛滥影响可能会对女性的话采取消极应对,而女性则可能寻求情绪对抗,情侣或夫妇若无法理解对方,则会爆发出更加激烈的敌对状态。

        过度依赖是一种无限度的贪婪的需要,没有付出只有摄取,而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比较两句话”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前者是由需求主导的爱情,将产生严重的依赖感,但这并非爱,只是需要和依赖这样的爱情,也很容易失去爱情。

        除过度依赖外,也存在一种疏远、不开心、压抑浪漫和浪费感情的爱情模式。疏离的人不信任他人,总是选择自我认同,而不是相互信任和分享彼此脆弱的一面。而且疏离的人害怕亲近人,沟通倾向于表面化甚至带有防卫性。没有承诺时,疏离的人在性生活中表现得很放松,能够放纵自己;但有了亲密感和承诺的约束,他们对于距离的需求会显现出来,使激情消散。

        伯恩斯坦认为:“在有害的过度依赖和僵化的独立之间,确实存在一个健康的中央地带。健康的依赖是这样一种能力:让你融合亲密和自主,在依靠他人的同时仍保有强大的自我意识,并且在需要时乐于请求他人的帮助。运用健康的依赖方式与周围的人相处时,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拥有从未意识到的潜能,而伴侣间的爱情则会更加深刻。”

        很多女性对爱情的期望非常理想化,带来两种极端认识:一是信奉金钱万能,坚持认为有钱就会幸福,就能获得爱情带来的愉悦感;二是信奉爱情至上,坚持只要爱情不要面包。但面包与爱情从来不是孤立的。在两性关系中,不能因为感情需求而太过盲目,也不能因为物质需求而太过现实。

        有的人试图通过亲密关系缓解自己的孤独,努力用别人的能量填补自己的空虚。但若以这种心态开始一段关系,最终很可能要求别人为自己内在的伤痛负责,而把自己看成是受害者。需要他人填充自己内在的空虚,等于从一开始就剥夺了自己的权力【对亲密关系中“权力”的介绍见后文】。结果只会导致频繁的斗争和冲突,最终会变得比原来更加孤独。

        培养亲近感在促进两人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关怀的过程中是一种很可靠的方法,亲近感可以解决爱情中那些徘徊不定的问题,诸如可靠性。主动开发亲密关系需要用心体会我们即时即地的心境,为亲密关系的发展培育一片沃土,而不是将注意力倾注在伴侣的身上。发现对方的缺点远比承认自己的盲点容易得多,我们需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与其羞辱和指责,不如试着走进自己内心深处并留意自己在相应情况下的感想。尽管关注自我可能比直接指出伴侣的缺陷要烦琐得多,但当我们慢慢熟练了关注自我并试图揭示我们内心的真实感觉,就能为爱情的滋养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你太以自我为中心了,你就只想到你自己。”(倾注于对方的指责)

        “我们最近在一起的时间好少,我好伤心。我想你。”(揭示自己的内心感受)

        为增进亲密,你需要和对方讨论一些二人世界以外你所面临的困难,使伴侣更清楚地了解你目前的处境,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从而更好地支持你。多讨论一些爱情以外的话题是获得支持、避免隔阂的关键。

        嫉妒是占有、猜忌、怒火与耻辱的综合体。嫉妒之人的心中充满自卑感,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来源于外界环境,这种嫉妒心会随时随地地产生。有时嫉妒也会成为助燃剂,尤其对于男性,往往能激发他们的性欲;女人相反,如果性爱时想到男方心里想着另一个女人,就无法全情投入。受嫉妒情绪困扰时,不应窥视对方的生活,而是要坦诚地告诉对方自己正试图控制自己的怀疑情绪,并表达让对方帮助自己完成这一过程的愿望。

        自恋狂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要求伴侣随时随地满足他们的需要,而全然不顾及伴侣的境况。他们并不爱自己,内心世界中充满了恐惧,不愿正视自己。他们在爱情中想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但又不愿完善自己。

        在两性关系的早期阶段,随着伴侣相处时间的增加,女性更擅长发现伴侣的欺骗行为,这是因为她们比男性能更好地解释其他人的非言语行为。但另一方面,她们比男性更容易相信别人,相对不太可能注意到欺骗,也不会心存疑惑地寻找蛛丝马迹。从整体上看,女性不比男性更擅长识破谎言。

        人们在最具回报性的关系中更少说谎,部分原因是说谎违背了共同信任,即便未被识破也会徒增怀疑和猜忌,而一旦被识破则被伴侣看作是对亲密关系的背叛。与一般熟人相比,深得信赖的亲密伴侣的背叛更具伤害性;如果当场发现或被别人告知,就比伴侣直接承认过错对关系的损害更大。背叛发生时,女性常比男性有更为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如寻求帮助或积极思索面对的情况;男性则情愿依靠药物或酒精来麻痹痛苦。在亲密、有承诺的关系中,原谅更可能发生,一方面因为这样的关系使被背叛者更容易产生共情,另一方面背叛者也更容易承认自己的过错并真诚地道歉。

        从社会交换的角度看,权力是对有价值资源的控制。伴侣的权力大小完全取决于你,你对伴侣那里“有价值的资源”的欲望越大,伴侣的权力越大。依赖较少的人往往拥有更大的权力,若想获得更大的权力,可以做出一些“替代性选择”以减少对伴侣的依赖,并让对方更多地依赖自己。我们可能在亲密关系中并不希望自己有更大的权力,只是希望彼此的权力相当,此时也可以用上述理论衡量现有关系中的权力关系是否合乎心意。

        配偶间虐待比率的增加与某些特定的因素相关:失业或意外怀孕等压力事件,低收入或低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导致的低社会经济地位,在暴力家庭长大等家庭背景,等等。在孩童时期目睹父母间暴力的人更可能虐待伴侣或受到虐待,也更可能虐待自己的孩子。

        有时候,我们在亲密关系里要的不是爱本身,而是控制感,尤其是在高度投入感情却得不到爱的时候。选择用暴力解决吃醋的人,在童年时都有过被拒绝、被抛弃的伤痛,或缺乏良好的“男性角色认同对象”(如自幼父母离婚,由母抚养),这一切都可能与想要夺回控制感有关。当没有机会再爱对方多一点时,真正该做的不是彼此伤害,而是转过身来拥抱自己心里那个受伤的小孩。

亲密关系的培育

        许多研究显示,情感上的亲密是所有美好爱情的基石,亲密关系是为生活带来满足感最重要的来源。保持一段关系也许不像新得到的爱情那样令人兴奋,也不像分手那么富有戏剧性,但这种努力依然可以有效地保持一个丰富的、有回报的亲密关系。

        研究者提出了5种保持亲密关系的策略:积极性(积极而愉快的相处)、开放性(自我表露和对关系的公开讨论)、保证(表明彼此的爱意和忠诚,强调相互间的承诺)、社交圈(与共同的朋友共度时光),以及分担任务(尤其是家务)。随后又有人加进了5个策略,这些策略大多数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关系。

亲密关系策略(1)

        

亲密关系策略(2)

        【“避开这个人”“对Ta行为粗鲁”“对我曾在哪儿向Ta撒谎”意义不明确,其含义似乎有相应的限制性语境】

        不同策略可能用在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或用在不同类型的关系中,如已婚伴侣比约会伴侣少一些开放性,而多一些社交圈和保证策略。应当用希望被对方对待的方式对待对方。

        很多伴侣总是待危机到来才向对方表示支持并为增进双方的关系做努力,但其实在关系顺遂的日子里就应通过向对方表达感激而提升积极的生活体验。向伴侣表达感激之情不仅可以让伴侣感觉更好,也会让自己感觉更好,最好的方式就是不遗余力地为Ta庆祝发生在Ta身上的好事情,应当积极地显示出对伴侣真切的理解,指出为什么Ta的好消息如此重要。那些在顺遂的日子获得来自伴侣支持的人普遍相信,他们的伴侣在患难时也能对他们鼎力支持。

        加州的教师利昂和妻子劳拉设立了一个“感恩盒”。在一周的时间内,如果他们中的某人注意到了对方某个善意的行为并为之打动,就将这件事写在便签上并放入“感恩盒”中:

        “亲爱的,谢谢你,让我在周六清早睡懒觉。”

        “谢谢你,在厨房里储存好我最喜欢的零食。”

        “减肥计划奏效了,他的牛仔裤又合身了!”

        ……

        然后,周日晚上,孩子们都睡下了,夫妻两人就坐下来,打开盒子并且大声地念出感恩便签上的内容。有时候,这个活动会引发两个人的长谈,无论是当天的故事,还是更多的赞美,总是能让这对夫妻感到很棒。

        正如利昂所称:“我们每周都期待着这个时刻的到来。”

        向伴侣表达关心的小举动对感情的培育具有重大影响,加州大学戈登博士表示:“这些小举动有助于你认识到自己拥有的宝贵财富。”他还称,当伴侣中的一方表达感激之情时,良性循环便会由此开启,另一方也会更加感恩、更加忠诚。如果你是需要额外关爱的人,可能非常期待某种良好行为,那么就应率先做到。

        一段神魂颠倒的恋情平均寿命大概有两年,一旦这种令人心神荡漾的陶醉感过去,进入到现实的婚姻中,个人真实的愿望、情绪和行为模式会现出原形,彼此会说出或做出伤害对方的事情来。恋人之间要保持有效的沟通模式,并且主动地、及时地“升级沟通模式”,这样才能保持较好的两性关系。恋爱和婚姻不仅是本能,更需要用心学习,努力维护,并尽力避免一些不和谐因素的出现。每个人都需要五种“爱的语言”,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给予对方全部的注意力)、接受礼物(一件提醒对方“我还爱着你”的东西)、服务的行动和身体的接触

        关心和控制的不同点在于,“关心”聚焦于对方的情绪,“控制”聚焦于自我权力。人之所以想控制有许多原因:习惯、不希望所爱之人伤害自己,或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可以,但最大的原因是出于恐惧。控制欲强的人主要希望内心对权力欲望的渴望能得到满足,需要感受到自己是有力量的,通过让对方言听计从来证明自己在关系中是被尊重、被肯定的。

        在给对方建议时应提醒自己“我只是个顾问,而不是领导;我只负责给建议,但不要求执行”。尊重对方的决定,将“我”和“我的建议”区分开来:“Ta拒绝的是我的建议,并不代表Ta拒绝我这个人。”

        如果渴望理解对方,必须放下自己的坐标体系,尝试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应如其所是地理解对方,“如其所是”就是要按照对方的感受去理解Ta;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事实是最重要的,但这只是Ta眼中的“事实”,而不是对方的“事实”。要想理解对方,内心的感受远比所谓的事实重要,在家庭中理解并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最重要的。我们应尝试沟通,理解对方的感受,那么你可能就会发现,对方也会回报以理解。心理需求的核心是感受,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交流并相互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

        挡箭牌是亲密关系发生冲突时的常见策略,将“你曾经背叛过我”“你是个罪人”的挡箭牌竖起,似乎可以逃避这次冲突中自己的所有责任以保护自己,但却具有巨大的攻击性,不仅令吵架每一次都严重升级,还切断了伴侣之间建立链接传递感受的通道,让夫妻关系变得不可沟通。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会主动追求这样一个挡箭牌,使自己永远在亲密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

        谈事情A的时候,只谈事情A,而不牵扯事情B、C和D,否则后者可能成为挡箭牌。并且,谈事情A时,不要非得分出谁对谁错,重要的是自己和对方的感受,具体到你自己身上就是,你能否坦诚地表达你的所有感受,你又能否聆听到对方表达出来的感受。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自爱不是‘自私’,自爱是爱他人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可以创造性地爱,那他必然也爱自己,但如果他只爱别人,那他就没有能力爱。”之所以要爱自己,是因为你很重要,你就是自己的一切。婚姻中的一方可能为了维系这段婚姻而毫无保留地对对方好,但忘了家是由两个人组成的,只一味地爱自己的爱人,却忘了爱自己。心理学家埃瓦尔德·海林说:“我们的感情和态度面对的对象不仅只有其他人,也包括我们自己。”爱自己的人才会有强大的心灵力量,心灵力量强大的人免疫系统更强,身心也更健康。爱自己,是一场终身恋情的开始。

        宽恕的意义在于摆脱伤害,使我们重燃爱恋之火,让我们坦诚地付出并接受彼此的爱。很多时候,爱恋之心越深,不能宽恕恋人所带来的痛苦也越重。真正的宽恕不意味着宽恕或赞同那种错误的行为,所宽恕的是那些确实不好或有害且没有适当理由的错误;要承认错误已经发生,然后再肯定犯错之人仍然值得被人尊重、被人所爱。如果要求别人宽恕,那就意味着承认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认识到要改正,或者说至少将不再重犯。很多人在两性关系中之所以遭遇到痛苦,往往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也不知道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去分享我们的爱”;这时,不妨想想基督的话:“天父,宽恕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努力、耐心、信念和灵活性使我们能在爱中找到双赢的办法。爱情是一门艺术,如同音乐、绘画、木工一般,学会一门艺术需要三个因素:掌握理论,掌握实践,努力成为艺术大师。我们的社会中有不少人经常不断地遭受爱情的挫折,却很少有人去努力学习爱情这门艺术。人们基本上不可能永远放弃爱情,所以看起来只有一条可行的路,那就是克服爱情的挫折,找到原因并去探究爱情的意义。

        T R A N S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情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