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友情和好的爱情,一定要共同进步,这个非常重要。”
这是韩雪在综艺节目《女人有话说》里提到的一句话,以前看节目时没有任何触动,但是在和闺蜜的一次聊天后,突然觉得这句话很真实。
我和闺密是高中同学,高一的时候是同桌,高二文理分科,我把理科改成了文科,她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学了理科。
但是我们的关系一直很好。晚自习下课,我们会一起约着奔去食堂吃宵夜,平时学习累了也会约在走廊上聊天、诉苦,生病的时候,课间十分钟,她会跑到寝室看一下发烧躺在床上的我。
高考前,关于未来的憧憬,我们都有自己的规划,也希望彼此可以越来越优秀。
高考之后,我考上了一所湖北二本学校,她去了省会城市的一所专科院校。
我更愿意通过电话交流,而不是喜欢聊微信,所以沟通的频次并不高。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之间的联系少了,不过对彼此之间的关系一如既往地珍惜,只是我们开始审视思考的角度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发生了改变。
初入大学校园,我们都被大学校园的新鲜吸引,加入了学生会,还有自己的学业,貌似除了偶尔有时间聊一下她的感情问题,我的工作问题,我们之间其实除了每个寒暑假之外,用来交心的时间真得很少。
两年前,也就是我们大二的时候,她告诉我想专升本,我很高兴,也支持她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一年半的准备时间,寒暑假时她都是要去上课的,知道她放假不能回家,会给她准备礼物,希望可以鼓励她。
大三的寒假里,我也确定了要考研,约着她一起去图书馆复习。因为她还要上课,年前年后的时间,差不多只在图书馆复习了十五天左右。
专升本考试的前两个月,她的心情变得很不好,有感情的问题,也有对自己的不自信,担心不能通过考试。那段时间,我经常和她通电话,是“开导”,也是在告诉她身边有一个人陪着她在一起努力地变得更好。虽然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她离报考的分数线差了两分。
可以想象她脸上的懊恼、后悔和无奈,但是作为旁观者的角色,我清楚地告诉她这些都没有用。在她考试之前,我们都已经设想如果考不上怎么办,她有说要去工作,但是本科一定要考。我见过她学习的状态,曾经想过如果这次专升本没有成功的话,就劝她先放弃继续考本科。
不过当时我和她商量的时候,表示支持,这大概是我作为朋友希望她一直保持为目标奋斗的热情。
可是我们之间的一次交谈让我明白,我自以为是的理解她、懂她,包括“为她好”,其实都是站在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者说一切都是我认为的理性思考得出的适用结论,在最开始就用错了思考的途径和方法。突然觉得作为好朋友的失败感迎面袭来。
刚吃过午餐的我们,晃晃悠悠地在图书馆附近找了个遮阳的地方坐下,一开始聊着现在彼此的的学习情况,之后话题越来越沉重,有关于学习、关于爱情,也有关于生活,甚至涉及未来。
大多数的时候我都是发问者,而她是回答者。
我有提到为什么如此坚持要读本科,以及读研。
她告诉我说:“你想,我玩得比较好的朋友都是本科学历,而且你们很多人都要继续考研的。我不想太差。”
她说出这句话时,我有一阵莫名的心酸,好像从一开始我对她的关心都是有一些“自私”的。我甚至会想到当初我们四个(包括她)玩得比较好的朋友聚在一起聊天,我说我是打算考研,然后坚持自己的兴趣,A、和B也同样说在准备研究生考试。
当时的她,心里一定思绪万千,和一些不知所措,貌似只能做个听众。
她想选择一条路,让我们之间的前进的频次更接近一些,可是我却不理解。这大概是我作为朋友的悲哀。
假设我是友情里,或者爱情里走在前面的那个人,我们大概都会觉得只要自己不介意朋友的不同步就可以。可是我们都忽略了友情开始失衡,变得含有越来越多的杂质。
你有可能会说,彼此之间的相处要不忘初心才能保持长久,交朋友不应该看学历、看工作和看收入等。可是你不曾考虑你身后的朋友愿不愿意,这大概只是你理所应当地为友情的失衡找的借口,你并不知道友人内心深处的不安,不了解害怕被朋友抛弃的无措。也不要说停下你的脚步,因为这一定不是你的朋友愿意看到的“委曲求全”。
我觉得,友情里美好的模样应该是,她欣喜你的成功,明白你的酸甜苦辣,你也欣赏她的努力,陪她在岁月里成长。不要给予过多的干涉,因为你永远不可能精确地捕捉到她的内心活动,你可以是她的避风港,却永远不能成为她的掌舵人。
现在的我和闺蜜,她在我复习考研的最后阶段获得了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也通过了关于本科招考的第一次考试。她经常发微信询问我复习的进度,我偶尔埋怨自己,可是她却总是安慰着说“我相信你一定会考上的”。几天前她放假休息,回家约我陪她出去逛街,她抱怨说工作忙,私人时间少,可是我却觉得这样的她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