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

2.建设学科教研基地,提高研修质量

从认同深度学习理念到让课堂有变化、学生有真收获,这个过程很难。通过区级教研,教师们理解、认同了深度学习理念,学习了优秀的案例,但是到了自己的课堂上,还是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例如,学习单元到底要怎样设计?往往是课堂问题多了,但是思维容量没有增多;活动多了,但是学生的实际收获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师的教学改进需要时间和实践;二是学校内学科教研组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完成学科教研缺位。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建设学科教研基地,使深度学习落地。基地建设能提高学科校本教研的效率,能支持学校优势学科建设,发挥优势学科的示范引领作用。

什么是学科科研基地?学科科研基地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下,由学校首席教师主持、本校教师共同参与,以加强学校学科建设为目标,聚焦学科的课程规划、课堂教学;学业评价、教学资源和队伍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是开展研究和实践,整体提升教研组学科育人能力的学科教研团队。学科教研基地建在学校,分学科建设,以学科教研组为主题,是教师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发展的新机制。

学科教研基地是支点,撬动学校特色发展。学科承载着育人的使命,通过学科建设可以带动学校全面改进、多样化发展。基地建设的意志在于建设本身,学校以自己的优势学科为抓手,通过自我定位,进一步明晰学校育人特色和方向,以课程体系的结构性优化为载体,以课堂教学的改进为核心,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建设学科教研基地的过程,就是由学科首席教师引领教师团队发展的过程,也是一种促进教师发展的新机制。一是强化“关键人物”的力量,将“关键人物”确定为学科首席教师——在学科建设上有想法,在问题研究上能引领,能站在学校的角度思考学校特色和学科发展方向。二是教育行政部门与业务部门协同推进,定政策、发文件,给经费,组织协调;教研员做全区统一业务指导,研制方案、制订标准、集中培训、协调专家,跟进指导,激活基地校学科教师教学的动力与活力,为学校全面、优质和特色发展创造契机。三是学校积极参与申报,强调“校本教研共同体”——这是学习的共同体、解决问题的共同体,大家彼此信任,深度互动;每一位教师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大家互为研究对象,这样的角色不断转换有利于边研究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用优势学科带动所有学科发展。四是强调“基地孵化”,从名师个人成长到带动一批教师成长,学科首席教师要变被动参与教研为主动组织教研,积极寻求与其他学校的合作,积极寻找专家资源,用更深的思考、更丰富的内容、更多样的形式激发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