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上一篇:【改变自己,我们一直都有选择】
通常我们总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拒绝改变,把身不由己归于环境限制或他人,其实背后的心理机制有两点:
1:当下没有最合适的选项,应该等最合适的选项出现,才能方便我们改变,否则改变将无法执行;
2:不愿承担改变的责任和后果,把自己当成受害者,认为无法改变是由于环境或者他人,反正和自己无关。
总结:改变是一种选择,不改变也是一种选择。反正都是在做选择,那么何不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改变方式呢!
我们应该选择如何改变自己呢?
1:首先要有自省的能力,认清自我;
2:其次要有改变的勇气。
初级学习目标:改掉我的拖延症,能够持续的进行学习输出。
以上,是昨天课程的回顾。今天将进行下一篇学习【改变的本质,如何创造新经验】
我的爸爸是个老酒鬼,记忆中的他每顿饭都要独自一个人喝个二两白酒,要不然那顿饭就吃得非常不自在,要是家里来了客人陪着爸爸一起喝,那就不止二两了,高兴了能干完一整瓶!
近些年,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再饮酒,为此作为子女的我们也经常关心并监督他的生活习惯,强行要求他戒酒,难得的是,为了健康,他的理智战胜了对酒精的依恋,逼着自己戒了。
可是已经有2年没喝酒的他,却在今年十月份出院后,参加了一个朋友的乔迁之喜,在宴席上为了过一下嘴瘾,喝了不少人家自酿的米酒,宴席结束刚回到家还不到一个小时,他病情复发又被送进医院住下了,想必这次经历真的会让他彻底对酒告别了吧!
写到这里,我其实是对爸爸表示深深地敬佩的,喝酒这件事,是他几十年都离不开的爱好,已经成为父亲生活的一部分,如影随形,想要真正的改变自己说放弃,谈何容易呢,但是性命攸关,逼着他做到了!
可是大多数时候对于我们来说,自己清楚知道怎么做对自己更好,却又被经常打脸。我们明明知道学习和健身对自己好,就是无法坚持;我们明明知道熬夜不好,可一不小心就到这个点了;我们明明知道反省到自己性格很多缺陷,就是没办法改变.......一旦自己想要改变又做不到,就会自我怀疑和自责。
其实,内疚和自责完全带来不了改变,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为什么难以改变,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自我发展心理学给出了我们答案,你以为你就是单纯的你自己吗?我们真的会乖乖听从自己的指挥吗?
其实不是,你有两个自我同时控制着你,感性的自我,和理性的自我,你的行为同时受两个自我共同协作完成。
感性的自我是建立在曾经累积的经验之上的,这个经验是被体验过的,比如睡懒觉很舒服,喝酒很过瘾,发呆很轻松等,这些经验的好处,都是被体验过的好处,它发生在当下,马上就能体验到。
理性的自我是我们对自己的期望,也就是想要达到的目标,比如希望自己持续健身,持续学习,持续早起,这些是期待的好处,期待的好处是没有被体验过的,它发生在未来。
我们想要改变自己的某些行为时,“经验的好处”和“期待的好处”就会发生冲突,到底谁会战胜呢,就决定了改变是否会成功。而“经验的好处”被不断的体验过,感受过,所以被不断地加强训练过,已经形成了我们行为的条件反射,被保留到我们的生命里,哪怕我们意识不到,哪怕“期待的好处”比“经验的好处”大得多,它依然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经验的好处”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战胜“期待的好处”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难以改变自己的原因。
想要真正的改变,就应该把“期待”逐渐变成“经验”,改变的本质,就是创造新经验。创造新经验需要通过新的行为,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逐渐形成身体的记忆,才能达到期待中的改变。
通过这一章学习,终于知道为什么懂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了,因为,所有的道理没有转化成自己的经验之前,这些道理就不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