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真正的博弈是蓝图的博弈

最近在看罗振宇老师《启发俱乐部》时,有一个启发值得深思。他说「人和人之间的博弈,不是力量博弈,而是蓝图的博弈」。

罗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为什么在引进外资,合资造车的80年代,我们一辆自主研发的汽车也造不出来。

1955年,刚刚二战结束的日本就造出了第一台风行全球的汽车——皇冠RS;

1975年,经济刚刚复苏的韩国设计出了第一款自主研发的车型——小马驹。

我们中国直到21世纪初期,还没有一辆批量生产的自主车型。

而在随后的十几年间,为什么自主车型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比亚迪、吉利、奇瑞、理想、小鹏、蔚来等等。

罗老师列举了几个选项来探究

当年中国汽车工业得不到突破的根本原因。

是缺钱吗?

在建国初期极度经济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开发出了“红旗”和“上海”轿车,80年代他们的年销售额已接近1000亿元。

是缺乏技术学习的机会吗?

全世界的主要汽车企业都已进入中国,几乎什么东西都买得到,出国跟国内旅游一样方便,而且世界上还有许多热切盼望中国企业订单的专业设计公司,怎么会没有学习的机会?

是中国技术人员的水平还不够吗?

后来,研发奇瑞、吉利、比亚迪的工程师不都是中国人吗,好多还是从原来合资的车企里出来的。你能说,中国人水平不够吗?

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太小吗?

003年,中国市场的汽车消费量已居全球第三位,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产量已居全球第四位,但中国汽车工业的“三大”“三小”们不还是开发不出来一个车型吗?不还是要从汽车生产规模名列世界第六位的韩国引进产品技术吗?

是设备差吗?

目前中国重点企业的设备几乎都是世界一流的。

所有都不缺,缺什么?

缺脑子里的那张图,一定要做成一辆自己的车的那张图。

后来奇瑞的尹同跃有这张图,吉利的李书福也有这张图。

技术学习是组织性质的,不会自发地发生,必须通过战略决策者的远见和决心才能启动。在战略学上,这叫做主动制造抱负与现有资源之间的不匹配。超出组织现有资源,描绘一个长期稳定的目标,为各个层次和各个职能领域的行动提供始终如一的方向。

回到人的视角。

我们普通人看世界走过路过全是人。

在一个企业看来,走过路过全是组织。

律师从法学院毕业的时候,老师教的最后一句话,说从此你的人生中只有两种人,叫原告、被告。

每个人看待这个世界的单位是不一样的。

真正构成这个世界的,其实不是人,也不是组织,是人或者组织对未来想象的那张图。

如果在农耕社会,谁离我们近,我们就跟谁亲,家庭、村庄、乡亲。为什么?因为大家共享同一张图。

可是在现代的都市,你会发现身边的人跟你不见得亲。你在餐馆的时候,旁边一个服务员给你服务,你跟他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为什么?脑子里图不一样。

图不一样我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别看这两个人坐这么近。

所以,人和人打交道,表面上看是两个大活人在打交道,其实是你们脑子里那两张图在打交道。

人和人之间的博弈,不是力量博弈,而是那张图的博弈。

就像相亲,相亲的时候动不动就说门当户对,你挣多少钱,我挣多少钱。对方挣得多,你们俩就过得好吗?还有人说,两个人三观要一致。这就更不靠谱了,你咋知道对面那个人三观什么样?

最重要的还是两个人把那张图对起来。

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越来越迷茫,

就是因为你心中缺失了那份图,

找到它,一点一点把它拼凑完整。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和人之间真正的博弈是蓝图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