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我们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时韩寒说过的话。这句话被引用的次数之高。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许多道理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的懂,我们只是知道一个名词。知道这个名词的存在,从来都不知道这个名词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
比如另外一句流行的话“只有潮水退去水,我们才知道谁在裸泳”,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我觉得这句话真是一句俏皮话,感觉形象生动。真正理解到这句话,就是当潮水退去的时候,自己恰巧是哪个裸泳的人,才知道自己有多狼狈和尴尬。
今天要总结的这个知识点,其实我早就知道。我们在日常的沟通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对话:
老婆:“老公,你今天能陪我去买衣服吗”
老公:“我今天还有别的事情要办,你自己去吧。”
老婆:“你就是这个样子,每次让你去陪我做一点小事情,你总是没时间。你看人家XXX的老公,每次都陪她去逛街,夫妻两个词无论干什么都在一起”。
老公:“人家老公工作不像我这么忙,人家老婆挣钱还多呢......"
或者:
老板:“小李,你这个工作干的不行,逻辑上推理不过去。”
小李:“老板,这个不怪我,这些数据都是相关部门给的。我是按照你的要求整理的。”
老板:“为什么,你不能向小王学习,自己动脑子过一下,看看这里面的逻辑关系是不是有问题?”
小李:“小王是理科出身,他的逻辑推理能力本身就比我强......"
或者:
妈妈:“儿子,你背一背今天的英语课文吧。”
儿子:“好的,妈妈你陪我一起背”。
背了一会儿。
儿子:“妈妈,可以了吧”
妈妈:“再背一会儿吧,你们已经学了三个单元了,你看你只背了一课,明天就考试了。”
儿子:“妈妈,我已经背了半个多小时,今天就这么多吧。你说过让我一次背半个小时的“
妈妈:“儿子,明天这不是快要考试了吗?你多背一些,你看人家XX,所有的课文都能背会。”
儿子:无语中......
上面的三个场景其实我们经常见,这三个场景里的错误我都犯过。我是那个随意就扯入第三者的人。
能够就事儿论事儿,而不扯入第三者是一种能力。作为一个初级领导,我就曾经犯过这个错误,跟员工交流的时候,总是轻易撤入第三人。当扯入第三人的时候,员工就轻易陷入了解释的境地。后来经过一个朋友的提醒,我发现了这个错误。我也只是在工作里改了,但是在家庭生活里并没有改掉。跟孩子和另外一半儿沟通还是经常扯入第三者。导致沟通进行不下去的境地。从而给两个人之间蒙上一层隔阂。与家人还好,即使沟通不下去,一般心理上不会留下什么阴影。但是领导与下属之间,总是这种沟通方式,势必会造成双方的自我保护模式的开启,从而进入长期不能坦诚有效沟通的情况。
昨天跟一个人做咨询的时候,从第三者的视角,觉察到他的领导就是一直再犯这个错误。他因为领导这种情况,一直自责。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他的错,而是他领导的错。经过我的开导,他放下了自责。
把这条写出来,主要是要提醒自己要在每天的生活中,把自己身上枝枝杈杈都剪掉。这样无论将来到什么时候,都能带着一身的软实力都有重新上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