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洛尔的奇遇与厄运》:迷失歧途的瞭望员

                                              思衣谷

在拉丁美洲文学中,最大咖的作家当数马尔克斯了。但此外,还有跟他同一个国籍,也是交情很深的另外一个作家也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穆蒂斯。先不谈穆蒂斯的文学成就,单轮他在1993年出版的《马克洛尔的奇遇与厄运》就是马尔克斯为他作序的,而他也是有幸成为了马尔克斯作品草稿的第一个读者,他也是影响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的那个人,从这些牌面而言,或许你会觉得他是依附马尔克斯而存在的。此乃非也,要知道他最为成功的作品就是塑造了马克洛尔这个人物形象,连马尔克斯都在《马克洛尔的奇遇与厄运》的序言中评价“失落的天堂再也无法找回。马克洛尔并不是一个人,这显而易见。我们都是马克洛尔。”也因此他获了有“西语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2001年“塞万提斯奖”。

先说说穆蒂斯,他本身就是一个海上船员的传奇,不仅是外交官之子、也是海员、记者,更有传奇彩色的是他挪用公司慈善款项支持文化上的“堂吉诃德”事业,逃亡国外,又被抓捕入狱。于是在他身上似乎会找到一些堂吉诃德的影子,也因为丰富的海员生涯,为他塑造一个有着哥伦比亚版的堂•吉诃德一般的迷失歧途的瞭望员、冒险家。

我们知道《堂吉诃德》中的堂吉诃德这个人物是反骑士英雄主义的人物,是有着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体,但不管怎样,其都是有着坚决寻找自个个体自由,掌握自己命运的主题。因此作者也是想将《马克洛尔的奇遇与厄运》的马克洛尔塑造成一个失败的瞭望员,但可以自我掌握命运,追求个体发展的人物,而非我们传统看到的功成名就的大水手,大船长等光环。于此,《马克洛尔的奇遇与厄运》此书是关于英雄的失败者史诗,但也是永远的流浪者传奇。

对于中国内地而言,今年是有幸的,因为《马克洛尔的奇遇与厄运》终于由中信出版集团和大方联合出版了,这对于热衷拉丁文学的读者而言,是幸福的一件事的。此书是作者在短短六年间就创作出来的高质量的七篇小说,而这七篇小说的主人公都是马克洛尔。而《马克洛尔的奇遇与厄运》就是集结以这七篇瞭望员马克洛尔为主人公的小说集。

其中在开头一篇小说《阿尔米兰特之雪》就讲述了瞭望员马克洛尔的日记故事。说明了他是极为卑微的海上打工人。话说马克洛尔因病在“阿尔米兰特之雪”客栈休养,其间与客栈老板芙洛尔发生了亲密关系,但偶然间听说去雨林上游的木材厂做运输木材的生意可以赚钱,就萌生了溯流而上的念头, 但可怜的马克洛尔最终找到的是废弃的工厂。说着这里自然他的目的性是不如英雄方式的人物那样去找工厂是为了历史使命,找到殖民地经济运行的中心,而只是为了个体谋生。

这么一个活生生的倒霉蛋小人物却在这段奇遇中给予我们安宁的体验。如在一篇小说里,背景虽然后殖民时代,但土著的色彩也是很有浓郁的,如在日记3月18日中,作者就这样描述了当地土著生活景象“都全身赤裸……望着火堆,眼里头是爬行动物的冷淡……一层轻薄的脂肪裹住他们的全身……在余晖下散着光泽。”也介绍了秃鹫的生活习性,是很有热带地区的风貌的。当然作为船员的马克洛尔,其实海上生活也是很艰苦和恶劣,如写到用餐差,只有米糊的米饭,菜豆炖肉干,炸香蕉,而喝的咖啡是不安的沉淀物,液体内还有昆虫翅膀、剩菜渣,而就算船长也是喝劣质蒸馏甘蔗酒。而在6月12日的日记里,就感受到主人公在混乱的航途冒险中,感受一种安身之感,如写到大鹦鹉的划过天空,仿佛它们就找到了自己的安身之所,此外还有在6月21日,也写到了风景和我的精神状态和谐一致的。如写到“大片低矮的植物,绿的热烈,浓重的花粉味贴在人身上散也散不去…….”,这里我们读到作为诗人的作者,也是以富有诗意的文字,为小说的气氛营造说的更为完美贴切主人公那种想安定但不想安定的撕裂矛盾状态。于是最后,对于喜欢漂泊的马克洛尔,自然继续踏上自己的冒险之旅的。

第二篇《伊洛娜随雨而至》中,就说到困顿在巴拿马的马克洛尔,于雨季中认识了马其顿的女儿——伊洛娜,伊洛娜为了马克洛尔走出困顿,就一起经营了开妓院生意,后来他们因此致富了,但都不喜欢稳定的两人决定离开巴拿马。却在这时遇见了来当妓女的有着悲惨遭遇的拉丽萨,拉丽萨想伊洛娜留下,不要抛弃她。但马克洛尔拒绝,结果伊洛娜去了找拉丽萨的船上跟她说明情况的时候,却被拉丽萨蓄意拉着伊洛娜一起葬身火船。故事对于马克洛尔是厄运,但也有着因果报应,说明了不义之财不可贪。

此外,在这篇唏嘘的小说,作者也生动地有了悲剧结局的伏笔写景描写“一道雨帘落在太平洋的脏水上……旋转出了一个个贪婪的漩涡。”这不得不佩服作者那情景交融的生动传神的文笔。

在《绝美之死》小说中,讲述了马克洛尔滞留银港期间,误打误撞是陷入了走私军火的故事。好在马克洛尔按照军官完成任务。而在庆祝的酒馆,比利时人答应很多马克洛尔条件,也说到去摧毁资本主义堡垒的那些革命者无政府主义的正义,但马克洛尔关心的私人的荒原之旅,而在交谈中表达对比利时安特卫普是最有魅力的港口十分感兴趣,要知道该港口是远转之和谐,在斯海尔德河上,精细巧妙的不熟,不慌不忙的操作,令船只的进出往来变成了芭蕾舞一般的存在,作者借马克洛尔之口,体现作者对高度文明而发达的港口的赞美和向往,自然也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存在。这自然也是一种反英雄意义的存在,也是一个哥伦比亚版的堂•吉诃德人物的存在。

期间,也对整个咖啡园的运作和环境也很有安宁的热带气息,如写到“他穿过种满咖啡树的土地,慢慢享受中每一棵树和每一条安静的水渠……蕨类植物”,这一静的描写也反衬了主人公之后动荡的经历,他经历了被政府军队抓住,关入监狱,但幸好被释放,离开银港。

而在《货船最后一站》中,说的马克洛尔际遇到一个凄美的航行的爱情故事。那是他的好友巴舒尔的妹妹瓦尔坦与“神翠鸟”的船长伊图里的阴阳两隔的爱情故事,说明了海员的命运的无常。

在《阿米尔巴尔》中,就说到了马克洛尔挖矿淘金的故事。话说在马克洛尔圣米格尔的一家旅店里认识了女招待朵拉,朵拉的弟弟是矿脉研究者,于是带马克洛尔几经实努力找到了非法矿洞,并也淘金成功。但朵拉的弟弟将淘出的金子拿去卖掉中被捕而被打重伤才放出来,至此无法挖矿。于是只有马克洛尔一个人劳动导致采矿迟缓。朵拉请一个远房亲戚安东尼娅来帮忙。安东尼娅深知马克洛尔是个无法安定下来的流浪者,于是就想趁马克洛尔睡着,在他身上浇煤油,想要将他烧死。马克洛尔逃了出来,决定从海港出海。

这是很有惊悚的一出,也是展现人心险恶的一面。但我们从马克洛尔采矿的和勘探的工作中,又找到了那片宁静,如写到:“我们把勘探的工作留给了第二天,摊在牧草山吃起了埃乌洛西奥从牧场带来的咸肉、炸木薯块和烤香蕉片。”但即使这样宁静的美好,也无法留下一个安稳的心,于是他继续选择漂泊。

在《航船梦想家阿卜杜尔•巴舒尔》以时空变换的叙述模式,说到了伊洛娜、马克洛尔、巴舒尔三者的情感故事。一般而言三角关系是有着人伦的一面,但在这小说里,是一种无序而又和谐的存在。这其实是比较冲击我们的价值观的,这自然看似一种虚无的情况,却在马克洛尔身上发生了。他可以和好友巴舒尔分享爱人伊洛娜。而在伊洛娜死亡后,马克洛尔还为好友巴舒尔购买了他一艘梦寐以求的航船,但命运多无常,巴舒尔在前往收船途中,飞机失事而坠亡。这看似冥冥中的事情,事实上是作者刻意为之的,因为他想表达批判这种无序的关系,同时也为塑造一个悲剧主人公提供更多的戏剧性强的关于奇遇和厄运的内容。

最后一篇是《 海陆三部曲》,第一部分写的是捕鱼人詹森。他自杀前说他从来都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决定不再忍下去,他只是等着这一天的到来。而其实马克洛尔也是在用航海做着和詹森一样的事情。作者就是借詹森的遗书说明了一个自杀者的心声,也反映了主人公的心声。但詹森的存在意义不是也叫马克洛尔去自杀,而是叫他“请您继续这样像无人驾驶的船一样游荡吧,这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做詹森所做的事。”

第二个部分说的是画家阿莱杭德罗•欧布雷贡。欧布雷贡救了马克洛尔,从此而结下深厚友谊。这里也透露出了马克洛尔是喜欢伊斯坦布尔的猫的,因为是绝对的智慧。“它们完全控制这那座城市的生活,然而方式却极其谨慎、隐秘……”。另外,马克洛尔觉得欧布雷贡想要画的是生命本身,因为那些画是“记录着他所创造的现实”,而这又何尝不是马克洛尔所神往的呢?

第三个部分写马克洛尔照顾了巴舒尔的儿子一年的故事,他与他产生了深厚的情谊,这是他一生中从未体验过的眷恋,在男孩被母亲接走后,马克洛尔有了温情和救赎、反省。如云:“他长达一年的陪伴对我来说有种救赎的意味,即使没有把我变成另一个人,至少也让我成为一个隐忍的观者,默默观看我们与黑暗的斗争,它唯一尊严的来源是,努力保守我们曾是的那个孩子。”但他终归是一个“一个没有祖国,不守法例,只投身于供诸神娱乐,受众人嘲弄”的一个人。

最后,我们知道事实上在马克洛尔整个长篇的中途就揭示了,当然是与相爱的女人死在航行途中的船上。马克洛尔有着哥伦比亚版的堂•吉诃德一般的迷失歧途的瞭望员、冒险家,自然死也在航行的路上。这是一部英雄的失败者史诗,但也是永远的流浪者传奇。

这里的马克洛尔是很像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诃德那样,他们都是是可笑的理想主义者、可笑的实用主义者。因为马克洛尔是我们每一个当代人的原型。他的命运就是每一个在现实中挣扎的人的命运,都是追求个体自由的。他永远要远离繁忙的港口,远离安稳的生活,永远在流浪的路上。在这七篇小说里,作者赋予了叙事以非同寻常的现代方式——让小说里的时间与人生像海浪一样奔涌往复。马克洛尔从中升华出了一种新的生存态度,那就是用不断的失败将人生过得波澜壮阔,或者不波澜壮阔也行,起码要有安宁和温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克洛尔的奇遇与厄运》:迷失歧途的瞭望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