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了满满的二十七岁,依然还会內向,偶尔还会自卑,不愿意出门,不敢和陌生人说话,反感吵闹的地方,矛盾的讨厌并喜欢家里有客人,间断性的产生焦虑。
如果内向算是一种病,那我可能已经病入膏肓!哦,不,是曾经!(说的现在不是似的)。
从一开始走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内向——较内向”就一直躺在我的工作履历自评上。
从小就是这样子,课堂上不论知不知道答案从来不喜欢举手发言,大学找兼职的时候超级反感找卖场的工作,一切的文艺演出更是和我无缘。总而言之,就是超级不喜欢在公众场合中抛头露面。
退缩在人群边缘,你们尽情的“疯吧”,我只看看,不说话。
说话的时候脸会红烧到耳夹,声音打着旋的飘到别人的耳朵。致使遇到一些老同学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哦,是你啊,以前不怎么说话的”。
简单的寒暄,你捧着大篓子,也接不住别人的话题,尴尬至极!!
内向的人都是慢热型,希望被关注而又不想成为焦点!刚认识的时候,“冷”的要死,熟悉了之后其实也很逗比。
(二)
我也知道这样的性格不好,仅有的一些工作生活经历也告诉我,外向的人在生活与交往中占有着绝对优势。曾经,好羡慕外向的人啊,跟什么人都能聊得一片火热的样子。但性格这东西,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改变的。
对于内向的人来说,敞开自己太难,表现自我太难,放开自我太难......
职场中,外向的人显得机灵,他们是领导的宠儿,内向的人显得笨拙。
所以他们学着改变:
工作聚餐的时候,不管熟不熟悉,借着酒杯向领导赞美,只为下次在办公室的夹缝中能有一双托举的双手。
把你其实一点都不喜欢的东西,所有都点赞一遍。
甚至为了下次顺利的晋升,逼着自己学点大佬交际技巧,只为日后遇见能有一丝共同话题。
有时候会觉得自己不要和看似外向实则圆滑的人“同流合污”, 有时候又很想成为那样的人 ,可真的,还是做不来 !
(三)
以前,和同事、领导聚餐时,一度看别人惬意自如的聊天,而我只会沉默,像桌子缺了一角唐突的存在一样,各种不安和慌张刺穿着大脑。我很努力的想改变自己,可却总弄巧成拙,最后自己还精疲力尽。然后发现自己无法融入人群,我想我完了,好差劲,但是一回到房间听听音乐,练练瑜伽,看看书,我觉得我又活过来了。
现在想通一些了,也不必勉强自己,保持正常的社交就好,不必为了追求过分的亲密而变得不像自己。毕竟比起人前的欢谈与觥筹交错,我更愿意守护着自己内心的一方小小天地。
村上春树的杂文集里,他说: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么艰难的社会里啊!也许我们会抱起胳膊,搔着脑壳。然而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就是我们居住的世界。
内向患者,以文为生。
公司组织晨会的时候,你想一展天地,可惜一开口还是会搞得手忙脚乱,话不利索。但是让你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一只笔却能一纸畅谈!
内向的人最害怕的就是别人对自己印象不好。
因内向而自卑完全是因为不够自信。朋友,同事,家人都相处得很好,但却不是朋友,同事,亲戚中优秀的人,所以自己很自卑,然后有时候会很刻意的回避和不参加家族或者朋友、同学群里的谈话,甚至他们在的场合,所以导致别人以为很怕生,很内向,很拘束!
其实,内向的人只是觉得有时候独处更轻松,合群太浪费时间,但又害怕遭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接着把自己的自尊心无限放大。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唯想逃离!
(四)
前几天朋友圈疯狂的刷着十八岁的照片,而我也找到一张,那时的十八岁还是个青涩而内向的姑娘,但眼神实在无依。
心理学上说,要除去内向和自卑,唯有接纳自己。
现在认识我的人中也有说我活泼开朗的,但其实只有我跟父母知道,曾是有多么的内向。
知乎栏目上关于内向有一句高赞的话“这个世界普遍喜欢外向的人,因为再不济,他们也有「热情开朗」的标签。但内向绝不意味着失败,它也可以意味着可靠,沉稳,成熟,值得信赖。”
其实每种性格都有其需要的价值,就好比有人喜欢说,就缺乏倾听的耳朵。不管什么性格,只要我们懂得进退有度就好。
人生啊,其实不必偏见自己,怎么开心就怎么来,怎么舒服就怎么来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