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力量

《看见》(柴静)读后感

采访是生命之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就越深;反之,亦然。

                                                                                                                                                        ---题记

从呱呱坠地到耄耋之年,我们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跨越一百年左右的界限,在这期间,我们总需要去体验、去感受一些滚烫,炽热的经历,以此来唤醒我们沉睡的灵魂。

从前,我认为采访是一个咄咄逼人的过程,作为媒体从业者,我们的任务是去报道社会中的阴暗面,做一个“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后来,读完柴静的《看见》,我发现,其实采访是一段很奇妙的经历。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与无数的人交流,我愿将这短短的采访称为询唤灵魂的历程,复杂的人性在这期间得以淋漓精致的展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比如,在《双城的故事》这一章中,几个十二三岁的青葱少年相约自杀,这是一桩非常古怪的事件。但是,在不断采访的抽丝剥茧的过程中,我看到的是青春懵懂的留守儿童在面对生命中的复杂时刻,无法凭借自身力量解决时,自杀于他们而言,成为了唯一的办法。孩子是单纯的,但在他们的小小世界中,也存在成人难以理解的压力。关于双城的报道让我联想到一个星期前自杀的鹿道森,他选择在最美好的年华结束自己的生命。一切都源于他小时候的经历:被校园霸凌,学校中的男孩子认为他的行为举止过于“温柔”,强行扒下他的衣服验身……这些事直到他的死亡才被知晓,在博客里他写道:无需为他立碑,只愿玫瑰年年为他开放。不论是双城中的少年还是鹿道森,他们的死亡

都是一种对社会的昭示,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如果不是看了《沉默的尖叫》这一章,我可能很难想象到家暴对于女性而言,为她们带来了多少无声的痛苦。在柴静的采访中,我看到有因为忍受不住丈夫的毒打而过失杀人的女性,她们是不幸的,婚姻不但未能给她们带来安定、平静的生活,反而让她们痛苦不堪。家暴者的人性得不到抑制,便会不断吞食别人的恐惧长大,直到某一天,这只代表恶的巨兽突然爆发,撕咬身边无辜的人。未曾经历过这些女性所经历的,不敢说出同情二字,好在今天的社会中,《家暴法》正在不断得以完善,柔弱的一方,终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看见》由无数个鲜活的新闻报道组成,每读完一个章节,我的内心都难以平复,柴静总会在平静的叙述中打动你的内心。读完此书,我更坚定了我的从业理想,我愿用余生去感知每一个鲜活滚烫的人和事。

《看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