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的四相

《金刚经》里面频频出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佛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从字面意义上看,相即外观、外貌、姿态,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行为表现的统称。四相即我、别人、众生、寿者的行为表现的典型特征。
《金刚经》是大乘佛法,讲的是如何生菩提心。佛法唯识宗里面讲二无我:人无我,法亦无我。无我,即不执着于这个"我"相。六祖听闻“应无所住处而生其心”顿悟自性。在传宗大考时刻,神秀教授写出自谦之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慧能反思作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从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可谓是深刻了然“无四相”之要义。他说,“修行人有四相。心有能所之分、主客之分,轻慢众生成为我相。自恃持戒,轻破戒者称为人相。厌三途苦,原生诸天,是众生相。心中眷爱长年而勤修福业,法执不忘,是寿者相。有四相者即是众生,无四相者即(可能)是菩萨。”
另外。《圆觉经》对此四相也有解释: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
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
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
云何寿者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
这几句解释是从心识上来解释的,已经比较通透明了了。
明白这四相有什么作用呢?明白这四相就无需饮用太多的心灵鸡汤了,不用在“我相”上颠倒梦想纠结作态。看透红尘又能入红尘,所谓不畏生死,不驻涅槃,日益精进,方能真正达己乃至普渡众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刚经》的四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