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英雄联盟、王者荣耀有排位?为什么快手短视频可以刷红包?为什么双十一那么多人剁手?因为他们都想干同一件事——制造多巴胺陷阱。
对于APP开发者游戏厂商来说,掌握了多巴胺就等于掌握了流量密码。他们利用人对多巴胺无止境的追求让我们放弃早睡、放弃学习、放弃运动…告别一切长期缓慢却有效的自我提升行为。
若你还觉得一切都是自己不自律没毅力,那你真的太小看各大互联网企业了。
有没有办法走出多巴胺陷阱变得更加自律更加优秀更加的“彭于晏”呢?当然有,不过在了解和逃离多巴胺陷阱之前我们得先弄明白多巴胺到底是啥?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他不像血清素、内啡肽和催产素那样能给我们带来愉悦感和满足感,多巴胺让我们对新的经历和可能存在的奖励充满期待感和兴奋感,让我们不断索取无法自拔。
1954年心理学家詹姆斯·奥尔滋和彼得·米纳尔做了一项让人细思极恐的实验,他们在小白鼠大脑的某个区域接了个电极,外面接了个杠杆开关,小白鼠一按开关电源就会接通刺激到它的大脑,分泌某种神秘物质。过程中实验人员没有干涉小白鼠的行为,猜猜看它一个小时按了多少次?一百次两百次还是五百次?
两千次,而且是不吃不喝的按到精疲力竭。哪怕在小白鼠和杠杆之间做了一条带电的路,为了追求那种神秘物质,小白鼠也会忍痛冲过去按。这种操作让实验人员感到震惊,以前有食物做奖励的实验,小白鼠也有吃饱的时候。但是它们对这种东西的渴望却永不满足,科研人员用了二十多年才揭晓这个能让小白鼠几乎自杀的元凶——那就是多巴胺,更可怕的是这个实验还有人类版。
为了缓解一位患者慢性疾病给她带来的疼痛,医生给她设计了一个遥控电击器,并且在她的右丘脑安装了电极。让她疼得难受的时候就按下开关,用大脑受到刺激带来的快感来缓解疼痛。
两年之后医护人员发现这位女性为了追求这种快感,按到自己患上了心律失常,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按开关,不洗澡不擦身忘记了吃喝,甚至完全不管老公和孩子的事。最后送去医院才发现,她按按钮的手指已经皮开肉绽,却还沉浸于多巴胺的刺激,恐怖程度堪比吸毒。
可能连游戏厂商和短视频开发者都没有意识到多巴胺陷阱的效果和他们以为的有亿点点不同。它不是让我们想要玩手机,而是让我们变得只想玩手机。
如果你给看书和玩手机的有趣程度打分,最低一分最高十分,然后想想多少分的事情才能让你做呢?比如六分是及格线。
小M认为看书六分,玩手机八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看手机有意思但看书也不算无聊,然而人脑很喜欢做对比,在有趣和没有那么有趣的事情之间做选择的时候,管理冲动的多巴胺肯定会先占上风。如果我们放任不管,每次挑有趣的事情做,很容易陷入负面循环,看书会变得越来越无聊。
所以说我们难以自律并不是因为看书学习很难做到,只是平时我们太纵容多巴胺来操控我们,让这些事情看上去好像很难。
想要变得自律第一步要做的并不是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和毅力,而是通过降低有趣阈值,让早起跑步和背单词这些单调的事情变得更有趣。比如我在健身前,做热身时就开始听躁动的音乐,帮助我进入battle状态训练会很来劲。结束后做拉升,我又切换为舒缓的音乐,让自己情绪放松下来。这样也能心平气和的很快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提出多巴胺斋戒这个概念的赛博教授给我们列举了六种常见的多巴胺驱动行为。
想要变得自律第二步就是找出生活中那些让我们苦恼的多巴胺驱动行为,并给它记录下来,反复观看提醒自己。比如:
1.早上醒来就想看看手机有没有新消息和有趣的内容推送。
2.搜索文章或者问题时,忍不住去点开推送的其它有吸引力的标题内容。
3.忍不住点开b站推送的小姐姐跳舞的视频。
4.创作内容后,忍不住打开手机看有没有新的留言评论。
我们想做我们列表上这些事情的时候,就对自己说:“算了吧,做了又不是真的高兴。别玩手机了,看看书吧。”
想要变得自律第三步加强巩固型操作——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如果你觉得实在心痒,ennn……先别动,找个纸和笔,把你现在的感觉记录下来,当你用文字表达感受的时候更容易发现冲动背后的原因:
可能是因为心情不好,比如和老公(男友)吵架,被他的幼稚行为气到心塞,于是打开手机忍不住逛淘宝商城来转移注意力。
也有可能是想逃某项工作,觉得时间充裕不着急,早早做完了又会被委派新任务,于是能拖就拖,结果忘了时间到了要交差的时候手忙脚乱。
总之写下来,对症下药,你会更容易逃离多巴胺的掌控。
在真的少做了那些多巴胺操控的事情后,我们也不会再强迫自己自律,强迫自己学习看书,强迫自己跑步锻炼。
不需要什么21天培养习惯,而是自发的觉得,好像跑步、看书什么的,也挺有意思的哈~
我们开始为延迟快乐感到满足,毕竟没了多巴胺我们会投入内啡肽、催产素和血清素的怀抱,这些才是让我们感到满足和幸福的物质。哪有什么自律,谁都不是靠毅力一直做着觉得无聊的事,而是从这些事,找到了多巴胺给不了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