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这几句说的是何进无谋。大汉朝天下传到汉桓帝、汉灵帝,十常侍作乱,宫中就起了变化;何进作乱,使权力外移,汉朝就成为一个空架子。何进之所以能当上大将军,就因为妹妹嫁给了皇上,给皇上生了一个儿子,可了不得了。何进本身没能耐,是个杀猪的屠户。虽然他手下有不少能人,但无谋两个字就给他定性了。《三国演义》评论何进,四个字,“心中如漆”。我看完之后,心里总堵得慌:心都抹上漆了,一团黑,还能干什么?漆器雕花行了。可见何进这个人糊涂到家了,永远也明白不了。何进掌握着官僚士大夫这个集团,本来想跟他妹妹商量,把这些宦官都杀了,但他妹妹不让杀。要不怎么说何进无谋呢,你想杀这些中常侍,跟你妹妹商量什么,进宫杀去不就完了吗?最后还是落得一个不能杀的结果。结果袁绍出了个主意,让何进召天下英雄之士来京,也就是外镇掌握兵权的官员带兵进京,把这些宦官都杀了。只要外任藩镇率兵一到,那就不容太后不答应了。袁绍出的这个主意怎么样?按北京话说,馊主意。没想到何进听完了,大指一挑:“此计大妙。”他愣说是好主意。所以您看《三国》都知道何进无谋,引狼入室,董卓进京,实际上这个主意是袁绍出的。
何进看了看主簿陈琳:“陈主簿,马上发檄文往各藩各镇,调四方英雄之士,勒兵进京,尽诛阉竖。”陈琳站起来了:“大将军,慢!”“怎么?”“大将军,不可。俗云: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家大事乎?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君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却反外檄大臣,临犯京阙,英雄聚会,各怀一心,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乱矣。”“哎呀,你们这些念过书的人啊,有话直说,什么俗云?什么自欺?说明白了。”何进没文化,陈琳可有文化。
您要看《三国演义》,后来陈琳奉袁绍之令,写了一篇《讨曹檄》。正巧曹操得病了,头疼,捂着脑袋,疼得在炕上打滚儿。“哎哟……我这脑袋疼啊……疼得受不了……”多高明的大夫都看不好。曹操一看陈琳的《讨曹檄》,檄文中真骂呀,骂得曹操不吐核儿。曹操看完之后,惊出一身大汗,脑袋好了,不疼了。现在陈琳在何进的府中当主簿,实际上就是秘书。秘书可不止一个,主簿相当于秘书长,给何进执笔的,出主意的。陈琳是个大才子,何进让他有话直说,别拐弯儿。
陈琳这番话什么意思呢?俗话说得好: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您要是想逮燕子、家雀儿,先用一块布把自己的眼睛罩上,然后再去逮,这不是自欺欺人吗?这么点儿的事儿尚且不能自欺,更何况国家大事呢。您仗着皇威,掌着兵权,不就是要杀几个中常侍吗?好办啊,如同您烧个炉子,里面都是炭,用鼓风机一吹,火苗子就起来了,然后您往里头扔几根毛发烧掉,简直太容易了。如果现在当机立断,准能把宦官杀尽,可是您非得招外兵来。四方英雄接到檄文,不是来一个两个呀,这些人来到京城,各怀心思,表面上帮着您杀宦官,实际上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您根本不知道。您让他们带着兵来,等于把权力给他们了。这宝剑本来在您手里攥着呢,您非要把宝剑给人家,递给人家剑把儿,就是说你们带着兵来打吧,这得引来多大的灾祸呀!您好好想想,千万不要不成功,反生乱。
陈琳说得非常好。我建议您好好看看《三国演义》毛宗岗、金圣叹的批,反正我看完以后特别有感受。这儿有八个字儿的批,说陈琳这番话是“良言硕画,炳若日星”。良言,良言逆耳,好话;硕,就是大;炳若日星,如同太阳、星星那么光明。您别小看《三国》,看一回得一回教育,看一回长一分见识。我每说一回《三国》,就觉得我原来说得没水平,因为《三国》值得研究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无论我怎么说,就算我再活五辈子,也说不到顶峰,所以只能留给我这些徒弟,再由他们一代一代往下传。中国人说《三国》只能是越说越好,因为听众的水平也在提高,中国人的文化素质整体都在提高。我第一遍看《三国》的时候,根本就不懂得这些。
没想到何进听完,把嘴一撇:“哎呀,懦夫之见也。”何进不但不听,还说陈琳软弱无能,是懦夫之见。陈琳两只手一抖,心说:这可怎么办?我说得够明白了。这时,旁边有一个人鼓掌大笑:“哈哈哈哈……不就是几个小小的宦官吗?宦官之祸,古今皆有,是当权者把权力给了宦官,才使得宦官势大。要想治他们的罪,除去首恶元凶就行了。您想把他们杀尽,能不走漏消息吗?一旦走漏消息,此事必败。大将军,这件事太好办了,您把这些中常侍的首恶元凶全都抓起来,然后用一狱吏就可以除去,又何必招外兵呢?”何进一看,嘿,又是这个小辈曹操曹孟德。其实曹操的话确实有道理,你把这些中常侍逮起来,掐监入狱,让狱吏下点儿毒药,全毒死就行了。没事儿你非要把所有的宦官都杀了,消息一旦传出去,你何进就找倒霉吧。隔墙有耳,能不走漏风声吗?所以曹操的话确是金石良言。
何进说:“既然你们都没有异议,那么陈主簿,你就发檄文传于天下。”曹操看了看何进,心说:怎么说他也不听啊。没办法,曹操一跺脚:“唉!”“呵呵,孟德。”何进心说:你祖上也是太监啊。“你难道怀有私心吗?”他认为曹操向着太监。曹操站起来,转身形走到门外,站在台阶上:“乱天下者,必何进也。”使天下大乱的人必是何进。曹操走了。何进让陈琳发檄文,陈琳写好了,何进过目,然后派兵到各处传檄,等于檄文是从将军府发出的。头一个接着檄文的是谁?西凉刺史鳌乡侯前将军董卓。这段书叫“董卓进京”,董卓进京可不得了,天下大乱。
董卓是陇西临洮人,也就是现在的甘肃岷县。董卓年轻时去过羌人居住的地方,跟羌人头领交了朋友。董卓这个人很外场,善于交朋友,也能说,但也狠毒,羌人又喜欢他,又怕他。董卓特别胖,胖到什么程度?腰大十围。我查了查历史,还真查不出来,是十个人搂不过来,还是这一围是多少呢?我没查到。总而言之,董卓上秤约一约,怎么也得四五百斤。别看他胖,力大无穷,总带着两个箭袋,双臂能开弓。董卓为什么得到朝廷的重用,他是什么出身呢?六郡良家子弟。在六个郡的良家子弟之中选,选中的年轻人送到御林军。董卓就是如此。董卓很会行事,官运亨通,后来当了并州刺史,当了河东太守。因为在灭黄巾的战役中打了败仗,所以被革职不用了。那后来朝廷为什么又起用他?因为西凉有人造反,朝廷重新起用他,拜他为中郎将,让他征讨西凉。朝廷给他配了一个人,就是张温。当时张温在朝中也是司空之职,三公之一,朝廷让他当车骑将军,带兵十万,跟董卓一起去打西凉。董卓想办法把这些胡人、羌人都拉拢过来,打了一个大胜仗。成功之后,董卓官复原职。而且他知道十常侍在朝中有权,就拉拢十常侍,送去美女,送去古玩,送去金银。十常侍很喜欢他,所以董卓就升为鳌乡侯西凉刺史。董卓还有一个职位是前将军,前将军是三品官。说书老说六部九卿,位列三公。三公之下是六部九卿,六部九卿之下头一个将军就是前将军。董卓官拜三品,率领二十万人马镇守西凉,因为他平灭西凉有功,所以封他为千户侯。董卓有两个姑爷,武的是牛辅,文的是李儒;手下有四员大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
董卓接到檄文之后,非常高兴,马上传令,升帐办公。李傕、郭汜、张济、樊稠众人参见刺史,然后分列两旁。董卓立刻传令:“点兵二十万,兵发洛阳。”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齐声喝喊:“遵令!”这时候,李儒来了。“大人,慢!”众战将一听声音,就知道是董刺史的姑爷。您要听西河大鼓,有一名段叫《凤仪亭》,说的是吕布刺董卓,鼓词编得非常好,唱着也好听。我给您唱几句:“董卓奸佞世所无,欺君罔上霸西都。文仗李儒藏锦绣,武凭吕布敌万夫。”(听众鼓掌)多好听啊!不是我唱得好听,是西河大鼓的韵律好听,将来有时间请西河大鼓艺术家绳宝珍老师给咱们唱唱这段。下回书就该说吕布了。
李儒非常聪明,细高挑儿的身材,白净的面皮。两道眉毛长得特别,又细又长,两道眉毛当中间儿全都有一个旋儿,这旋儿拧,拧到后边儿翘。眼睛也特别长,而且特别细。高鼻梁,小薄片子嘴,一嘴的齐牙,三绺墨髯黑胡须。头戴学士巾,身穿蓝袍,腰系丝绦,白袜云鞋。这个人走道高抬脚,轻落步,说话慢声细语。“刺史大人。”“哦,贤婿有何高见?”董卓挺待见他,他有主意。“大人,您现在准备急行军遘奔洛阳?”“是啊。何进既然发来檄文,却不是朝廷的旨意,这里面必然有事。”“我说的就是这件事。何进发檄文,朝中却没有旨意,外任官员带兵进京,如果朝廷怪罪下来,可是砍头之罪。”“哎!何进是大将军,他下的命令。”“您要知道,何进不敢明着发皇帝诏,说明宫中必有暧昧之事。现在何进跟这些中常侍明争暗斗,争夺权力,他既然发出檄文,让外任官员勒兵进京,那就是用我们来对付十常侍啊。刚才我说了,没有旨意,外任官员带兵进京就是砍头之罪。大人,何进让您暗自带兵进京,到了京城之后,朝中如果有什么变化,您掌握得了吗?”“依你之见呢?”“他来暗的,咱们就来明的。既然他暗中发檄文,就必有为难之处,为难之处就在于中常侍。您不如明着上表请示朝廷,告诉朝廷,我接着檄文之后进京就是要保汉室天下,为了除掉中常侍。您应该先奏明朝廷,然后再进兵。”“好!”董卓一挑大指:“你这是让他檄文暗来,让我领兵明去,老夫要坐收渔人之利。”
这是李儒给董卓出的第一个主意。你们来暗的,我们来明的,一上表章奏明朝廷,天下人都知道我董卓大张旗鼓,指挥兵将,奉大将军之命遘奔京师。干吗来了?除掉中常侍,保护朝廷。这样就能激起何进和中常侍之间的矛盾,两边一争斗,我董卓就可以静观其变,坐收渔人之利。
董卓聪明啊:“好吧,既然如此,你就拟字上表。”这个任务交给李儒了。“遵命。”李儒写好表章:“窃闻天下所以乱逆不止者,皆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之故。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臣敢鸣钟鼓、入洛阳,请除让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天下为什么这么乱?就是因为十常侍作乱。这儿有一锅开水,您点点儿凉水,一会儿还开。想要这水不开,您把柴火一撤,没有火了,就不开了。身上长一个疙瘩,怎么治?与其上点儿药,您不如把它扎破了,把脓挤出来,虽然比较疼,但强过于把毒养在身上。我董卓之所以敢大张旗鼓进兵洛阳,就是杀张让他们这些搅乱天下的中常侍。这样一来,是社稷之幸,是天下之幸。
董卓派人骑着快马进京,送到大将军府给何进。因为何进掌握朝权,不但是大将军,而且是参录尚书事。董卓把这份表章送走之后,马上发出探马打探军情,他要探一探其他外任官员是什么态度。光是我董卓一个人想进京吗?别人呢?我董卓必须抢先。然后他命兵将急行军直奔洛阳,毕竟西凉离洛阳比较远。诸侯们有没有动静?有动静。成皋,有人发兵了;泰山,鲍信在招兵买马,这是何进出的主意。还有丁原,也就是吕布的头一个干爹,奉何进之命,佯装进攻河南,在孟津放大火,火光冲天,京城的百姓都能看得见火光,为的是吓唬何太后,外任官员已然带着兵来了,你赶紧杀了中常侍吧。因为有了这些动静,董卓才要急行军。
董卓上这份表章就是为了激起何进和这些中常侍之间的矛盾。如果董卓暗着进京,那会儿不像现在,哪儿一动换,互联网厉害呀,当时就全知道了,那时候不行啊,非得走到洛阳边上了,才有人知道呢。这些中常侍在宫中也不发探马,成天就是瞎闹:“哎哟,这是谁来啦,哪边的人哪?”“只要太后喜欢咱们就行了。”天天就研究这个。所以说这份表章非常厉害,就是为了让十常侍知道,让天下人全知道,我董卓勒兵进京了。董卓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
何进看完表章之后,把文武官员全都召集来了,挨着个儿给他们看。众人传着一看:哟,董卓要来啊?您看,李儒的这个主意太好了,甭说何进跟十常侍的矛盾激化了,连何进府中都起内讧了。“诸公,看了董刺史的上表,大家感觉如何呀?董卓一来,中涓尽去。”何进认为,董卓一来,就能把这些中常侍都杀了。这时站起一位来,个儿不高,这人不太爱乐,整脸子,是搞司法的,可能搞司法的人都不太爱乐。这个人姓郑叫郑泰,官拜侍御史。据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年三十晚上郑泰乐了一回,后悔一年。“大将军,董卓是豺狼啊。您让董卓进京,天下必乱,他来到京城,必食人矣。”说得非常清楚。董卓豺狼成性,他来了,准得吃人。
郑御史这一说话,大家伙儿都信。为什么呢?汉朝三公,大将军、大司徒、大司空,大司空有时也叫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职。御史大夫手下有个四品官员叫御史中丞,就是往下布置工作的。侍御史就是御史中丞手下的办事人员,官居七品,品级不大,权力可大。御史大夫相当于现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两权合一。他手下的御史中丞往下传令,您别瞧侍御史是七品官,可以调查天下的官员,谁好谁坏,谁贪污谁受贿,他管的就是这个。而且他还有一种特殊的权力,可以审判,可以给犯人判刑。所以他的工作就跟整脸子有关系,又搞司法,又搞监察。您说,这人总跟别人嬉皮笑脸的行吗?“嘿,我说哥们儿,呵呵,你贪了多少?你哪天哪天开party去了?”不行,必须是整脸子。“说,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我就干不了这个,我老乐;王玥波也干不了这个;梁彦好像差不多;我老伴儿也行,您看,他坐在那儿,老不乐,也不知道看见什么才乐呢,一看人多,他就乐了,他就愿意听众多。
侍御史郑泰有这个权力,他了解董卓,所以这一说,大家全都点头。底下人就聊上了:“董卓一进京,如同豺狼,那那那……中常侍不就如同狐狸和耗子吗?欲去狐鼠,乃召豺狼,天下变矣。”了解董卓的人全都一哆嗦。没想到何进用手一指:“郑御史,像你这种多疑之人,怎么跟你共大事啊?你凭什么怀疑董刺史啊?董刺史勒兵进京,是为了社稷,为了汉室天下。”“唉!”郑泰不言语了,一歪头,看见卢植了。前文书说过,中郎将卢植是刘备的老师。因为在灭黄巾的时候得罪了黄门从官,革职不用了,后来又官复原职了。卢植是个直人,站起身形,一抱拳:“大将军,郑御史说得太对了。董卓面善心狠,如果他进京,朝廷必乱,您不如阻之不来。”别让他来。“像你们这些人鼠肚鸡肠,多疑多虑,怎么跟你们说呀!”其实是他什么也说不上来了。卢植一生气,心说:我不跟你说了。卢植转身形走了,郑泰站起来也走了,两个人马上辞官不做了。他俩这一辞官不要紧,朝中的文武官员辞去一多半儿,不止百分之五十,起码有百分之六十六点六,辞职不干了,没法儿干,都知道董卓进京,天下必乱。所以说李儒出的这个主意非常高。何进还问呢:“董刺史现在兵在何处?”“大将军,董刺史二十万人马,兵扎渑池。”“哦,到渑池去迎接。”
董卓兵扎渑池,这就是李儒给董卓出的第二个主意。董卓发出探马打探军情,在得到孟津放火、泰山招兵买马,以及成皋发兵这些消息之后,董卓跟李儒一商量,李儒说:“您别进兵了,兵扎渑池,静观朝中之变。”董卓就问:“倘若这些人先于我到京城怎么办?”“那都是小打小闹,谁也比不了您,您有二十万人马,谁也干不过您,您就兵扎渑池。”渑(mǐn)池是什么地方呢?古音念mǐn,实际就是渑(miǎn)池,渑池会,三国时这个字念mǐn。兵扎渑池,朝中知道了,必然会打起来,只要一打,你就能坐收渔人之利,这是第二步。
果然何进的府中乱了,很多人辞官不做了,宫中这些中常侍也知道了。张让马上传话:“小的们,马上把这哥儿几个给我找来,开紧急会议。”张让、赵忠、程旷、段珪、曹节、侯览、夏恽、郭胜,全都来了,坐在一起开会。“现在事情紧急了,何进这回可是跟咱们哥儿几个玩儿上啦,命董卓进京干吗呀?要杀咱们。咱们还能等着挨宰呀?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咱们可不能受这个。你们说该怎么办?”“那还不是得听您的吗?”“听我的?好,把咱们平常训练的五十名甲士叫来。”您看,太监在宫中还训练甲士。“欻”的一下儿,五十名甲士来了。好家伙,一个个膀大腰圆,劲头儿十足,天天训练,老给好的吃。张让往下布置,让这五十名甲士到何太后住的长乐宫,宫门叫嘉德门,埋伏在嘉德门内;然后按照何太后的口气下谕,口谕的谕,就是太后有话,宣大将军何进进宫,太后要见你。这些甲士们全副武装,埋伏好了,就等着何进来了动手杀他。
张让带着这几个中常侍,来到长乐宫,进去就全趴下了。“我等参见太后老千岁,千千岁。”“哟!”何太后看见这些中常侍就高兴。“你们有什么事吗?”“太后,请您垂怜,请您赦免,请您救我们一命吧。”“怎么了,谁跟你们为仇作对呀?”“太后,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惹着大将军了,蹇硕已然死了,全族被诛了,没事儿他召西凉刺史董卓进京,扬言要把我们全杀了。老千岁垂怜我们吧,您得救救我们。”“哎呀,不就是这么点儿事儿吗?大将军是谁呀?我哥哥。去,你们上大将军府,跪在他面前说几句软话。他一见你们求饶,就高兴了。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家的富贵。你们去吧。”“哎哟,娘娘,我们可不敢去。我们在您跟前,您护着我们,大将军还杀不了我们,可他调来了二十万兵呀。您想,我们要是再去大将军府,那还不得把我们剁成肉泥烂酱啊?”“那你们说怎么办呢?”“娘娘,您宣大将军入宫吧,您劝劝他,他要是不听,我们就死在娘娘的面前。娘娘,请您垂怜施救。”几个人趴在地上就磕头。“好吧,别哭了别哭了,你们哭我也受不了。你们先退出去,马上宣大将军进宫。”
书说简短。有人到大将军府传旨,太后有口谕,命何进进宫。何进说了一声:“遵旨。”马上穿上官服,迈步往外就走。陈琳一伸手,把他拦住了:“大将军,您哪儿去?”“进宫啊,太后千岁宣我进宫。”“您别去啦!这不是太后的主意,必是中常侍之谋。您去了,必然有祸!”“哎,太后是我妹妹,她能听中常侍的吗?”陈琳心说:你对付了半天中常侍,就不知道他们能左右你妹妹?怎么那么糊涂啊?我真应该把你胸口扒开看看,是不是心中如漆。陈琳真着急,可他一个文人墨客,说不出什么来。“您不能去。”“哎,太后宣我,我必须得去。她是君,我是臣。”这时袁绍过来了:“大将军,现在您发出檄文传外任官员到京,就是为了要杀这些中常侍。董卓来了,而且他上了表章,朝廷跟文武官员全都知道了,中常侍能不知道吗?太后肯定是听了他们的话,要对您不利,您千万别去。事情已然败露了,您还敢进宫吗?”“啊,焉能不敢?”
袁绍说到这儿,一抬头,正好跟曹操对上眼光。曹操迈步过来了:“大将军,您要打算奉谕进宫也行,我给您出个主意,您先把中常侍召出来,让他们到宫外,然后您再进宫。”您看,曹操就是曹操,这个主意可以暂时救急。您打算进宫,不能违抗太后的口谕,就先把中常侍召出来,他们出来,您再进宫,起码能解燃眉之急。“孟德,我能这么怕吗?我大将军八面威风。”袁绍说:“您一定要去?”“我一定要去,太后有谕,我必须得去。”“那好吧。既然如此,我们带兵相从,您看怎么样?”“好,那就以防不测。本初,你挑出五百精兵;孟德,你也挑出五百精兵。由谁带着呢?”袁绍用手一指:“让我兄弟带着吧。”袁术抱拳拱手:“末将愿往。”“好吧。公路,你带着这一千兵,跟着我到皇宫的青琐门外,排班列阵。有你们守着,这些中常侍能把我大将军如何?”
这样,曹操出了五百精兵,袁绍出了五百精兵,因为他们都是校尉,手下都有兵。袁术顶盔贯甲,罩袍束带,拴扎什物,全身披挂整齐,带领一千精兵,弓上弦,刀出鞘。袁绍说:“我愿随公前往。”曹操说:“我也去。”两个人全副武装。一边是袁绍袁本初,一边是曹操曹孟德,保着大将军何进。何进身穿官服,您别瞧他是个杀猪的,但这块头儿还不错。三人出府上马,袁术袁公路带着一千兵跟着,直奔青琐门。
袁绍和曹操保着何进,来到宫门外甩镫离鞍下马,两个人陪着何进进了青琐门,直奔长乐宫。走到长乐宫嘉德门外,里边太监出来了,用手一拦:“慢!”何进说:“奉太后谕,进宫面见太后。”“大将军,奉太后口谕,只准大将军一人进去,其余人等不准入内,这是太后亲口说的。”曹操一听,攥着拳头一愣;袁绍一看,也是一哆嗦。何进一晃身形:“好,能把我何进如何?”他认为自己是大将军,掌握兵权呢,了不起。这边曹操刚要拦,那边袁绍刚要拦,何进已然迈步进去了,你再往出揪也揪不出来了。这样,曹操和袁绍就被拦在嘉德门外。何进不在乎,我是大将军,掌握全国的兵权,又是参录尚书事,我妹妹是皇太后,我外甥是皇上。何进“噔噔噔”迈步进来,一晃身形,嗬,大将军八面威风。就在这时,旁边过来人了,“咣当”,就把宫门关了,上闩上锁。何进一愣,回头一看:“呀……”对面殿前台阶上出现两个人,一个是张让,一个是段珪,两个中常侍。
张让用手一指:“对面可是大将军何进吗?”“张让,你这阉竖,敢把我如何?”他为什么这么问?旁边五十名甲士弓上弦,刀出鞘,全都瞪着眼看着他呢,他已然知道不妙了。张让微微一笑:“何进啊何进,你说你身为屠户,没有我们,你们家能够享受这么大的荣华富贵吗?你妹妹能够受到先帝的宠爱吗?万岁驾崩了,她现在身为太后,没有我们行吗?嗯?何进,你要知道,鸩杀董后是多大的罪过啊!董后犯了什么法,你竟然把她杀死在河间?国母埋葬期间,你说你有病,我已然问过了,你血压也正常,血糖也不高,你是吃饱了撑的呀!何进,你说我们脏,不办好事,你又办什么好事了吗?好哇,现在你勾来外兵要杀我们,今天你还跑得了吗?”太监也敢瞪眼。张让这一说,何进知道不妙,转身形要走。《三国演义》有评点:“真小儿之见。”两个小孩儿打架,一个三岁,一个五岁。五岁的机灵,把三岁的诓到他们家去了,他们家养活了三条狗,一关门,就把三岁这个吓哭了。“呜呜呜……我要走……”这就是何进。到现在都给你堵里头了,你还想走?何进一跺脚:“我把你们这些阉竖……”“哈哈,晚啦,上!”这些甲士一拥而上,一下儿就把何进砍为两段,人头割下。
这时间可就长了。虽然外面看不见,但有声音渺渺茫茫传出来,也知道里头不太妙啊。袁绍急了,冲着宫门里就喊:“请大将军上车。”小太监跑过来禀报张让:“外边喊着让大将军上车呢。”“好啊,扔出去,让他上车吧,这车就轻省了。”小太监明白了,提溜起何进的人头,这位在宫中是链球冠军(注:包袱儿),揪着发髻,“啪”,往出一扔,正扔在袁绍脚底下。“呀!”袁绍一看,可就急了。里边喊上了:“喊,告诉他们:何进已然受诛,只要他手下人顺从朝廷,不跟着何进作乱,一律免罪。”小太监们喊上了,声音真是不太好听。“外边的人听着……”一个人喊还能凑合听,大家伙儿一起喊就不知道是什么腔儿了,但外边的人全听见了。
现在何进的人头落在袁绍的脚下,虽然里面这么喊,但袁绍心里明白呀:这些中常侍好惹吗?杀了何进,大权在握,我们全都跑不了啊。再说,身为男儿,血气方刚,眼看大将军被杀,人头被扔到脚下,此仇焉能不报?袁绍袁本初双眉倒竖,二目圆睁,脸上颜色更变:“给大将军报仇,杀尽阉竖之人!给我杀!”一声令下,袁绍指挥人马杀进宫中,曹操也进去了,袁术带领一千精兵也进去了,逢人就杀,遇人就砍。砍的是谁?都是没胡子的。外边何进的心腹大将吴匡放起火来,一把火可就烧起来了。董卓进京,文仗李儒,武仗吕布,馈金珠李肃说吕布。谢谢众位,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