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昨天聊了关于心理舒适区的话题。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心理舒适区的存在,并且知道跳出心理舒适区,我们就可以创造新经验,用正确的行为方式带来我们整个状态的更新和调整。那么为什么,跳出心理舒适区是一件这么难以做到的事情呢?
其实心理舒适区,不仅仅是一个我们对于环境的一种惯用的,应对方式,同样隐藏着自己的爱和怕。
心理学家罗伯特凯根曾经提出了一个关于心理免疫系统的概念,通过四栏表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心中的爱和怕。
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理解这个四栏表,接下来我将用我朋友的例子,来和大家说明。
我们就叫她小妍吧。小妍呢,她是一个,非常有自己态度和想法的人,在学校里也有非常出彩的名企的实习经验。但是奇怪的是,就在我们以为她毕业后都会选择一家大公司,干出一番成绩的时候。他却选择了一家非常小的公司,去做了一个很普通的和专业相关的编辑工作。
在这里,她其实每天都过得并不开心,因为接触到的,也不是她自己很喜欢的内容。总是专业性很强,然后让她自己会更加偏好于那种传达态度和观点的内容,在这方面的文章也写得不错。她非常的多才多艺,有很多技能,然而这种优势并不能运用到他自己的工作上,所以呢,这让她觉得非常的苦闷,一直在纠结要不要跳槽。包括她所在的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也并不是很好。
我们作为朋友就十分奇怪,我们都能明白,这家公司并不是很好。为什么她纠结犹豫了这么久,仍然没有作出决定。所以,在学习了这个心理免疫的X光片之后,我找到小妍,和她一起讨论了到底,她的爱和怕是在哪里。
第一个问题: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
她最先和我说的目标是,要去某某公司,要达到多少的收入。但这是一个结果的目标,而并不是,行为的目标。
所以在调整了表述之后,她告诉我他想要的目标是,找一份能够做他喜欢的感兴趣领域的内容,输出观点和态度,影响更多的人,成为一个优秀的表达者。
第二个问题:正在做哪些和目标相反的事
小妍告诉我的是,他目前的现状就是仍然留在不喜欢,但对口的行业里,留在一家稳定的朝九晚五的小公司,做着自己,并没有兴趣的内容。
第三个问题:这些与目标相反的行为,有哪些隐含的好处
见到她一时没想起来,我就换了一个问法问他,如果不这样做,她会面临的最糟糕的结果会是什么?他就告诉我,最糟糕的结果就是失业啊,没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可能没有稳定。
但实际上我了解到她其实并不止这一份收入来源,也并不是一个特别为钱感到焦虑的人。家里人也会很担心啊。
因此好处就是,有一份体面的朝九晚五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就不会很焦虑,家人满意和放心。
第四个问题:让这个好处成立的潜在假设是什么?
小妍仔细想了想,告诉我:潜藏在她心里的,那个假设应该是没有稳定的工作,就是失败者的表现,自己就会焦虑和恐惧,就会让家人担心。
谈到这里,她告诉我,她从小就成长在一个封闭和保守的家庭,爸爸妈妈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不鼓励探索和冒险。家里有很多的亲戚,都是公务员。所以,在爸妈的概念中,是非常推崇和羡慕公务员这种工作的。从小给她灌输的就是公务员,这样稳定的朝九晚五的工作才是好的工作,在外面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没有那样稳定,而且压力大。所以长大之后,即便她对于公务员这个,职业有本能的排斥,但是,这种追求稳定稳定等于好工作的概念却一直埋在她的心中。以至于,在毕业的时候没有选择挑战更大,成长更多的名企,而选择了来到一家稳定的朝九晚五不加班的小公司。
尤其,她的爸妈,每次在谈到一些家里的有些亲戚,比如哥哥姐姐。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的不顺利,或者说,面对空档期,没有工作的时候就会流露出明显的担心和忧虑的那种状态。谈论外人的时候,同样也会,在她印象中很深的就是妈妈在谈到,某家的谁谁到现在还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那个时候就甚至会流露出一种鄙夷的神情。
“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样怎么能行哦。”这个点,在她的生命中反复出现,所以对她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以至于形成了一种观念,就是没有稳定的工作,就是失败的表现。
而这就如同一个自我催眠的咒语一样,伴随着那种焦虑的情绪,刻在了她的脑海里。让发生在她身上的一切的选择都有了合理的解释。她沦陷在这种一边踩油门,一边踩刹车的挣扎中,也就不难理解了。
通过心理免疫的x光片,小妍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发现了自己真正的爱和怕,告诉我她要重新整理自己的人生。
但如同陈海贤老师所言:“我们不能去责怪这些阻碍我们改变的行为,更不能去责怪,曾经保护着我们心理免疫系统。她就像一个称职的老奶奶,曾经保护了,或许现在还在保护着,那个弱小的,害怕受伤的我们。”
但是我们终将离开,这位老奶奶的怀抱,去踏上我们人生勇敢的征程。
下期预告:
我们已经了解,改变不了的源头在于根植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限制性思维,那么我们又将如何应对呢?
明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