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上学时起,耳边就不断响起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感觉所学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分数,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虽然,近些年国家一再提出要给中小学生减压,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但现实情况却是不仅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重,还要参加各种特长班,无形中给孩子和家长增添了更多负担。
虽然我们对现实的教育环境存在诸多不满,但不难发现,仍然有很多学霸脱颖而出,而往往这些学霸们不仅成绩好,而且兴趣爱好广泛,无论学什么都快人一步!
通过我们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及统计,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虽然学霸们的思维方式各有不同,但他们的学习方法却如出一辙:所学习的一切知识都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正所谓“无理解,不记忆”不要试图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学习的过程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读书听课:
读书听课对任何一个学生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考试题目再难,也会围绕课本进行,只要能够吃透课本,考个好成绩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彻底理解:
刚刚我们提到:“无理解,不记忆。”任何记忆都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我们所说的记忆法,谐音法,代替法等等这些方法只不过是记忆的一种工具而已,无论记忆什么知识,都需要先理解。没有理解的记忆都是在浪费时间。
寻找规律:
真正有用的知识,都是有规律,有意义的。思维导图的方法虽然不能用来记圆周率、扑克牌等竞技类或表演类记忆项目,但却能用来轻松应对中考高考等各种考试,也可以用来解决其它实际问题。寻找知识之间的规律,根据规律来记忆,是一种最重要,最高效的记忆方法。我们的学习过程,不管是看书、做题、记忆还是其它,最终都是为了完成知识的实际应用。
记忆复习:
记忆由“记”和“忆”两个字组合而成,“记”的意思是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的本意是指思念,回想,还有忆想,留在记忆中,记住,回忆,追思,思议等。这里我们所指的是对以往学习内容的准确提取。因此我们不仅要做到记住,还要能做到忆出。思维导图就能够同时帮助我们完成这两个步骤。
除了记忆外,另一个重点就是及时复习巩固知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古人把经常复习当作是一种乐趣,能达到这种境界是非常不容易的。复习在学习中起到了巩固、强化的作用,是将知识掌握的一个重要环节。“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学习中,只有把学过的知识经常的复习,才能牢记在心中。
解题拿分:
以上所有程序都是实现解题拿分的重要步骤。记忆的基础是找出知识的规律,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记忆才是最有效的,才能转化为解题拿分的能力。对知识的彻底理解是找出规律的基础,只有彻底理解了,才能找出规律。这其中的任何一个过程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跟其它环节一脉相承。
我们以《燕子》一文为例,学习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分析、理解、记忆文章。
《燕子》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熟读几遍课文,不难判断出整篇文章的主题关键词是:燕子。(通常文章的主题关键词会在题目中体现)。全文总共四个自然段,我们在每个自然段中分别提取了一个最能代表其核心意义的关键词:第一自然段通过对羽毛、翅膀、尾巴的描述塑造了燕子的外形。第二自然段重点通过细雨、柳丝、草、叶、花描述了一幅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第三自然段用了大量的动词描写燕子的动作,正是这些动作才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第四自然段通过静态的画面表达了对燕子的赞美,用原文中的“赞歌”一词作为关键词再合适不过了!如此分析完之后,整篇文章的框架就呼之欲出了……
外形具体是什么样子?春天是怎样的春天?生机是如何体现的?燕子和赞歌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从原文中找到相关内容补充到相对应的主干下,形成了一幅思维导图的简图。
按照简图复述文章,将遗漏的内容填充进导图内,重要内容转化图像,运用色彩进行完善,绘制出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
对照完整的思维导图再尝试复述文章,直至能够流利讲述文章内容,吃透每一个细节,学习、内化、分享,最后请将思维导图保存好,以便于后期阶段性复习。
文章的形式较多,内容也各不相同,《燕子》这篇文章层次清晰,适合使用自然段关键词,有些文章则较为适合层次关键词,具体文章还需具体分析,但建议大家从简单的文章入手,循序渐进逐步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