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5


过度自信与极度悲观


巴菲特有句名言,“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这句话真正实行起来是非常难的,要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需要巨大的勇气。这句话里,包含了我们人类的一个特点;容易在过度自信和极度悲观里徘徊。


人为什么会过度自信?


你要是问一个司机车技如何,90%的人都会说自己再平均水平之上。这就是过度自信谬误。


我们的认知中还有一种缺陷——“事后诸葛亮谬误”。这种后见之明也会导致我们过度自信。它指的是,在事后我们会高估自己在事前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我早就说他们两会分手的”,“我早就猜到特朗普会上台的”,“我早就知道北京房价会再上涨的”。


我们之所以不愿意承认犯错,是因为害怕认知失调,害怕我们的观念和现实观念产生出入,我们会觉得非常痛苦。比如你一直觉得北大的人毕业之后都能够找到各种高大上的工作,但是我告诉你。有个北大毕业后去卖猪肉的人。你会不会改变你的认知?不会的,你会把这个“异类”从这个群体中剔除出去,继续固守你的认知。


讲完了过度自信,我们来讲讲为什么我们会极度悲观?


在《思考快与慢》里,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提出了损失厌恶这个概念。指的是,比起得到某件东西的快感,我们面对某样东西的失去时感受到的痛苦更强烈。


如果我跟你说,你这个手术的成功率有90%,你会很欣然地接受;但是我如果说,这个手术的失败率有10%,你可能就不是很乐意了。明明是一样的概率,为什么结果不同呢?这不是数学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心理特征。我们天生就讨厌失去。


作者还补充了一个“禀赋效应”。它是说,我们会高估自己认为有所有权的那些东西的价值。你的一张家庭照,对你来说意义非凡,是无价的,但是对其他人来说,它只是一张照片而已。“敝帚自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我们讲了为什么人类会过度自信和极度悲观,请你对照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这些认知错误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