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风波”与教培“震荡”

很不凑巧地,在上周的文章当中我写到了在惠州买房的故事,以为会鼓励一批新鲜的韭菜们上路,没想到事情发展的太快了,现在楼市可能出现了小问题。

首先是某大,具体经过网上有,大致讲的是被约谈了,甚至还有某站博主贴出某大的某工地已经没钱支付给该工地的新闻。稍后,深圳推出教师轮岗的试点,将教育资源在全市范围内调动,争取做好比较均衡的分配,让所有适龄青少年都能接受到相对公平的教育,这直接打击到学区房。最后,某站上面有博主分析惠州的大亚湾和惠阳房子也会受到影响,因为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将大幅提高及3年内限售,这可为难了深圳客们,尤其是其中的投资客们。

整个一套组合拳下来,我在惠州的房子可能不会按照我预计的涨价了。

学区房作为本次房价问题和教育问题的结合点,本来作为居住属性的房子在被赋予了投资价值的同时,更关联了教育价值。作为外地务工人员的我,因为抱着家里的一点点土地和农村户口,没舍得将户口迁到深圳,当然主要还是因为也买不起房,所以小孩的教育是让我很头疼的一件事情,学区房不敢想象,连普通的、郊区的房子也不能想象,作为务实的人吧!既不放弃奋斗,同时也要知道大致的方向和天花板长啥样子。

与地产一起动荡的是教培行业,东北某家长利用小孩将老师暑期补习时上课录音并举报的新闻让我大为吃惊。被教培行业引导的全民鸡娃的“内卷游戏“,终于能告一段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太多利益裹挟,已经远远不是他们本身所能承受的。“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学生们期待已久的福音。


同时,在这个问题上,我也在思考,对于“寒门出贵子”的问题,现在究竟是一个什么状态?在一篇文章中看到zjdx的辅导员在评论区留言,8月20日开学后视察寝室,发现很多大一新生的父母都是教师、医生、公务员、律师、企业家或高管等等,只有极少数学生的父母是农民或农民工。想想我09年刚进大学时候,全班有7成以上都是农村户口,当年申请贫困指标40多位同学中有近一半同学都提交了申请。

我老家在江西NC,也不算是太偏僻和贫困的地方,村小学在我们上学时候有200多人,现在只剩下20多个学上,6个年级,每个年级不到5个人,老师6-7位。二弟的女儿7岁多了,在村里上了一年小学,非常调皮捣蛋,在今年暑假,接到NC市区二弟开小饭馆的地方附近去找了一个公立学校,想把小孩送去读书,结果在入学考试的时候没考好,没办法入学只好回到村小学,继续5个人一个班上课。农村人口的严重流失,有很多年轻人在镇上和县城买了房子把老人和孩子接过去了,剩下没买房的老人就带着小孩在村里。“小镇做题家”在今时今日从农村读书能读出来,比我们当年的难度只多不少。

二弟的儿子,暑假在幼儿园做托管,一直到8月20日才回到家里。现在读书也不算太厉害,如果考不上市区的小学,估计也只能在村小学上课了。

回到我自己的小孩,虽然他只有2岁,然而我已经在为教育问题而操心。在深圳买房已然无望,我将大部分的希望和精力放在东莞买房上面,希望能以夫妻两人的能力,5年内在东莞买一个小房子,当然东莞到手没有学区房对我是个利好消息,但我们准备得按最差的情况来,按照目前均价3w的水准,我们的第二套房即使买50平小公寓,房价不涨的情况下也要75w首付,5年攒够75w似乎是一件不太可能完成的事情,如果完不成,我们的下一步打算就是将小孩送到NC老家去读书,并至少安排一个大人回家去照顾他。

房子和教育问题已然占据年轻人的大部分的精力和思想,每天工作之余思考的都是这些问题。不敢奢望能把小孩培养成多么聪明、多么成功,首先得承认他就是一个普通人,拥有着普通人的长相、身材、智商、思想和一切。其次,我们作为父母也希望小孩能超越自己父母一代,哪怕是进步一点点。不管是在学习上、考大学上、找工作上、买房上、找对象上,结婚上等等,最后他也能有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干他理想中的事,实现他不平凡的一面,比如可以轻松地来个新疆五日游,比如学一门剪纸的手工技术,只要不违法不违道德,而且这事对他有益,对旁人有益,他爱干什么,就干点什么。至少,我不想让他完全重复我们走过的路,虽然我们不能替代他做出很多决定,但可以帮助他提高做决定的水平及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基础,而不是全部从0开始或者注定要面临与他无关的非公平竞争。

你可能感兴趣的:(楼市“风波”与教培“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