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一个人完全按照自己心目的理想型去选择对象,是否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韩国的一款社交APP就发起了这样一项活动。
让一名女性按照自己心中的理想标准去筛选面前的35名男性,看看最终的结果如何。
活动方采访面前的姑娘,问她觉得有多人能够坚持到最后。
女生不确定地回答5个吧。
至此,理想型的匹配正式开始。
女生将依次说出自己的十个喜好,不符合要求的男生都会起身离场。
从各种标准中挑选出最志同道合的那个人。
俨然一副相亲大会的现代翻版。
35名男生围绕女生坐成一个圈,每提出一个要求时,这个圈都会缩小一点。
而剩下来符合要求的的人也越接近女生的理想型。
细数一下女生提出来的十个要求:
1.愿意和我约会;2.喜欢自拍; 3.没有纹身; 4。希望他在公共场合是个王子,但在床上像野兽; 5.喜欢穿着搭配的男生,穿衣不随意;6.上过大学; 7.有工作; 8.月收入在1500美元(约为1万人民币)以上; 9.男生要有过感情经验; 10.不抽烟。
在女生说完十条标准后,现场35名男生最终只剩下1个。
完全不及女生之前预测的5个。
这一结果也从侧面印证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如今人们对于自己的择偶标准总是觉得很合理,但事实上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严格。
再联想到这是一款社交APP制作的短片,为了符合社交平台的调性总要留下配对成功的例子。
如果发生在真正的现实中,说不定结果会更现实。
姑娘提的要求单拎出其中任何一个都还算合理,找到适合的那位不算太难。
但如果从符合每一个标准的人群中找出这十个标准里的交集,这些要求就显得很苛刻。
毕竟每一个要求都会筛选出一部分人,要求越多,剩下的人越少。
这里存在一个矛盾,每个人都希望对方符合尽可能多的标准,要求当然越高越好。
大家都想找到更好的人。
导致的后果就是,你希望找到比你更优秀的人。
而比你优秀的人希望找到比他还要优秀的人。
最终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对象。
不只是片中的女生,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套择偶标准。
想要追求那个完美对象,反而错失了适合自己的机会。
许多人在完美和适合两者天平的选择上失衡。
片中的女生提到过其中一个要求:月收入要达到1500美元(约为1万人民币)。
这一标准背后的考量是希望拥有更好的生活水平。
与男方的个人性格特征无关,仅仅是个人财富的衡量。
从这点可以看出社会地位也被纳入了择偶标准之中,这当然是锦上添花的一项。
但考虑得如此全面,你是在寻找真爱,还是寻找一块没有瑕疵的标准模板?
如果另一半只是符合标准的合格品,那我们就不必再谈什么寻找真爱,不如统称为择偶。
标准只是在帮你缩小范围,但真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正因为没办法被量化,才让人们向往着妙不可言的爱情。
在短片中,双方的交流以及筛选的过程,全部用手机上的APP互动完成。
这场景颇有点像是非诚勿扰的社交网络版。
只不过不是灭灯,而是不符合要求的人直接起身离场。
男女双方的互动方式也从线下现实中转换到社交网络上。
自从互联网在我们这几代开始普及,“网恋”也开始越来越普遍。
这里的网恋不单是指从网络上发展的陌生人关系。
而更宽泛地指向如今的社交网络中,恋人们现实相处的时间可能还没有在社交网络上交流的时间多。
成为社交网络化的恋爱关系,简称网恋。
在未来,宅男或成最大赢家。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最影短片电影(moviest1),了解更多精彩短片视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