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的市井

        有一种艺术,既无奢华明丽的藻饰,也没有娉婷袅娜的姿态;有一种艺术,既无晦涩难懂的议论,也没有高深莫测的哲思;有一种艺术,它属于市井,悲伤的市井。

        愚以为,市井艺术似乎是难以登上大雅之堂的,它不能为皇室贵胄、文人墨客吹捧赞颂。它的舞台,总是吵闹喧嚷的集市,亦或是行人匆忙的街道;它的观众,是在夹缝中苦苦挣扎的市井小民,是平庸无为的凡夫俗子,是不满现实而终日抱怨的可怜人。

        它的存在,是为了慰籍世间所有悲伤痛苦的心灵。

        尽管有时,它的演绎者是另一个孤独流浪的心灵。

        在民间盲艺人阿炳身上,这一点诠释得很好。《二泉映月》的乐声至今仍在江苏无锡的大街小巷中回荡,沉痛的曲调与江南的青砖瓦舍融为一体。

        他3岁丧母,12岁丧父,而立之年双目失明,流落街头。但《听松》豪迈激昂的曲调仍能将我们带回战火纷飞的南宋,照见岳飞北望的不甘背影。在最后一次演出时,他说:“我给无锡的乡亲拉琴,拉死也甘心。”

        市井艺术的魅力,并不是反映人活着多么艰难,而是展现所有平凡普通的市井小民的伟大之处——无论是演奏者,还是倾听者。所以令人感同身受,令人为之动容。我也坚信,艺术永远属于悲伤的市井。

你可能感兴趣的:(悲伤的市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