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预测4: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超预测4: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线索

怎样通过“试错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预测能力。这里的关键一是开放,二是坚持。唯有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追求最好,只追求更好,才能坦然地拥抱失败,并对失败充满了好奇。而只有有了韧劲儿,才能保持对目标的激情,遇到失败也不会退缩。有一种计算机程序,编程人员不打算将其作为最终版本发布,而是不断地使用、分析和改进,它有一个绝妙的名字:“永远的贝塔”。超级预测家就是永远的贝塔。

内容

我们正在讨论如何预测未来。我给你推荐的书是《超预测》。提高预测能力,要在反复试错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磨练。要是想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个开放的心态。

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培养成长型的思维模式。

1.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

预测者完成初始预测后,很可能会遇到新的信息,这个时候,预测者就会面临两种危险。一是没有给予新信息足够的重视,这是反应不足。二是对新信息反应过度,过度解读它的意义,导致调整预测的幅度过大。

我们先看看,为什么会反应不足呢?这往往是由于陷入了知识的诅咒。我们会发现,刺猬型的专家更容易冷落和他们的原有判断不一致的新信息。对这些专家来说,承认自己犯错误太难了。这就像在酒吧里玩的抽积木,游戏一开始是用积木搭建好一座小塔。玩家轮流从小塔上抽走积木,当有人移走积木后小塔倒塌了,那游戏就结束了。

对于专家来说,他看自己的每一个观念都像是靠近小塔的底层的积木。这块观念积木支撑着许多观念,移走它,专家们就会感觉无所适从,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连想象一下都不愿意。正是由于这种知识的诅咒,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很多时候外行会比专家的预测更准。他们不是专家或者专业人士,故而作任何预测时都怀着谦卑之心。这些外行反而更容易做到凯恩斯所说的:“当形势变化时,就要改变思维。”

那为什么会出现反应过度呢?由于细节多了,你就能在心中描绘出一个更具体的形象,于是,你会觉得这些细节能够提高你预测的自信心。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稀释效应,也就是说,信息太多了,结果是其中的噪音多了,反而稀释了真理的比例。

反应过度会给我们带来高昂的代价。在20世纪90年代,有一项关于股票市场的研究。该项目针对66000个家庭进行了长达5年的追踪调研,发现:当时市场年均收益率为17.9%,而那些交易最频繁的家庭年均收益率为11.4%。后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频繁交易,但越折腾收益率反而越低。还有一项研究发现,男性股民的换手率更高,因为他们总是以为自己能够在低点买入、高点卖出,最后,这些股民赔的钱更多,女性股民平均而言换手率更低,收益率相对更高,所以,让老婆管家里的钱是有科学道理的。

2.向气象学家和桥牌高手学习

我们应该怎样避免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

我们来看看超级预测家是怎么做的。他们会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呢?会的。事实上,他们改变观点的频率高于其他预测者,但是,他们的调整幅度也更小。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最佳的。那么,为什么这种方法更有效?原因并不神秘。不会根据新信息调整预测观点的预测者,无法抓住新信息的价值,而对新信息太敏感的预测者,又会浪费了旧信息的价值,而这些旧信息正是之前预测的基础。超级预测者总是会小心翼翼地在新旧信息之间寻找平衡,喜新又不厌旧,尽可能把有用的信息都纳入自己的预测之中。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是迈小步、勤更新。

一般来说,人们很容易过分自信,但是,有两个职业的人普遍没有这个毛病,一个是气象学家,一个是桥牌选手。这又是为什么呢?你有没有发现,这两种职业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能很快地得到明确的反馈。如果气象学家预测第二天有暴雨,但一醒来看到阳光普照,他就会知道自己预测错了。桥牌选手估计能赢多少“墩”之后,在每一盘结束时就会知道结果。相对而言,经济学家或是国际政治学家更容易过度自信,比如他们预测,美国会衰落,这个预测很难被证实或证伪,这个预测的时间跨度太长,所以,专家们就会用各种证据为自己辩护,说到最后,连他们自己都信了。

说到底,失败对于提升我们的预测能力是必须的。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在失败的时候及时知道,然后才能摆正态度,向失败学习。这就是我们时时处处都要用到的“试错法”。没有犯过错、不肯承认错的人是不可能找到正确答案的。这个过程就是统计学中讲的贝叶斯定理。

简单地说,贝叶斯定理是说,你在作预测之前先有一个判断,这是你的先验判断。然后,你得到了一个新的信息,通过评估这个新信息,你要再回头修正自己最初的判断。贝叶斯定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根据新证据的重要性,持续不断地更新预测,一步一步地接近真相。

3.成长型思维模式

有些人更容易做到这一点,有些人就不行。那些更容易做到这一点的人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这是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概念。德韦克对这种心态的定义是:相信自己的能力主要是努力的结果,相信自己可以通过“成长”达到一种更佳的状态。你可能会说,这不是太容易了。我就是这样的人啊。不是的,德韦克的研究指出,“成长型思维模式”绝非普遍现象。

很多人有的是另一种心态,也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有这种心态的人相信自己出生时就已定型,能力只能被发现,不能被培养或者开发。比如,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说:“哎呀,我不行,我从小数学就差。”他们认为这是个人特有的固定属性,如同一个人是左撇子或是高个子一样,是不能改变的。陷入这种心态的人会变得更消极。他们就算知道自己的答案不对,也没有兴趣了解正确答案。那些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呢?他们并不在意自己的答案是不是正确,考的分数是高还是低,他们的想法是,这个东西太有意义了,我得来学学。对他们而言,学习才是优先考虑的事,因此,他们才会密切注意能够拓宽知识领域的信息。

零秒思考

1.贝叶斯定理,先有一个先验判断,然后,得到新信息后,通过评估这个新信息,再回头修正自己最初的判断,要根据新证据的重要性,持续不断地更新预测,一步一步地接近真相。

2.有了贝叶斯定理打头阵,还要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通过学习,能具有某种能力,而不是固步自封,自我设限。

3.学习成长才应是优先该被关注的事情,不断拓宽知识领域,培养超预测能力,作出准确的判断。

你可能感兴趣的:(超预测4: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