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母亲一起做整理

上回帮母亲家做整理和收纳应该是十个月以前的事情了。我的记忆是预算和结果都是不平衡的。首先明显的是时间和效率跟不上。结果是自己亲手做的效果自己都不满意。唯一可以量化出来的就是真的可以清理了一大堆东西出来,东西也有模有样地梳理整齐一遍了。

于是回来的时候,我快速地做了复盘。得出以下关键:关键一:还是在于沟通。真正有效的沟通是双向的。也就是有问,有答,再有问。特别是年纪较大的人,他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肯定比较缓慢,问对方问题时候一定要加倍耐心。做好笔记。关键二: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整理流程。因为不管什么门派的整理上门,都会有固定的一套整理流程。细细做下来当然少不了花时间和耗体力。但当我们对着不同人群的时候,要按实际情况落地。比如老人家是绝对不够体能的,我们要在做整理方案的时候更加详细地介绍以及合理分工。关键三:及时抚平对方的情绪。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任何人做有改变的事情都需要勇气和毅力。他们有情绪是很正常的,我们也要有足够的包容和调解能力。

母亲的家,一百平方内,两房一厅一卫的旧式公寓,家电齐全。老两口带着旺财(旺财是我们家的忠犬),按道理空间是足够的,况且还是双阳台。但是老人的家依旧住得满满的,一眼望过去,房子越来越显得小。上次的整理收纳维持了不到三个月基本又再乱了。

已经有过一次经验教训的我决定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

做整理收纳基本流程:第一上门预采。第二设计方案并确认。第三上门服务把物件整理分类与筛选并做好登记然后收纳。第四步完毕调整,完成整理报告。

首先和母亲唠嗑一下,测探对方的心理接受能力。幸亏母亲是感受过被整理后房子的舒适度会明显改变的。她乐意接受,于是提前三天左右时间,我就登门拜访,不能偷懒地和她一起参观她的房子。尽量说一些愉快的话题,让母亲更加放松地说说最近的状态。因为这样有助于我更理解她生活习惯,身体体能和需要。提前三天互相约好各自时间。这个看是很小的问题,但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小细节提前预热事后更加容易撮合。比如:温馨提示对方需要预留的时间长度,需要提前做好哪些识别标签,以及对方哪些方面需要配合你的。也给自己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整理完善的方案。虽然是自己的母亲,但当我也用这样细心的态度跟她沟通的时候,她反而更加乐意和开心的。

整理方案的设计这是我这次需要调整的部分。一份整理结果的程度就来自于整理思维的发挥。我们怎么样的把人、物和空间三者关系处理,以及用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这份关系都在里面。前面我有讲到“优化”。这次我把它运用上了。

整理可以分层次地一步一步做到美好。尤其对于没有接触过整理的家庭。大致上我分成了四个等级:一般家居,初级美化,中级美感,高级欣赏。上一次,我是没有考虑到这点。即便我做得再细心和设想得再好,我的父母是属于有年龄距离,时代距离,他们不容易从一个没有规律的家庭整理概念一下跳跃到设想的那么美好的。所以我也容易在安排的时候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他们解释沟通,即便用上合适的收纳体,他们依然没有办法适应使用。这次做整理的目的再次提醒了我,我是再帮父母做整理。他们的适应度和他们舒适度才是有意义的。我把这些纳入整理方案。并详细地阐述给我的母亲知道:这次我们是做简易的家居整理,基本不打乱他们固有的位置为主,优化是体现在物件的量调整和摆设方便拿取的方式。因为有过一次的整理尝试,母亲笑着点点头又自然地添多了一句:记得要把我的牛仔裤全部放在衣柜的第一排。我非常开心。显然母亲已经有意识地知道整理的好处了。

整理前


整理后


把用不上的清走吧


接下来就是上门实操了。上次的经验是:父母都在家,自自然然会想帮忙,多插嘴,爱问一堆不一致的问题。我一一有经验回绝他们的好意。让父亲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为先,不要影响他们的生活习惯。保留需要母亲在旁边帮忙筛选物件。其实双方一起动手做的整理收纳更有意义。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也是一种情感的增进。母亲开始看着我把所有的衣服全部依着次序地搬空出来。她也会惊讶:哦,原来这个领子在这里,找了我很久都没找到。哦,原来这里还有一个包等等。对比第一次她的表情是:这么大工作量阿,太麻烦了,随便叠一下衣服不就好了吗?

整理方面我个人的意见是:由里面到外面做起。物件从量多到量少地做起。同类的东西一起做,做到柜子一定要清空到底,再分类和筛选。

很快就三小时过去了。母亲体力有限,说要歇歇。然后剩下我继续干。每件衣服她也会看一遍,我还是会尊重她问她:经常穿吗?码数合适吗?一起帮她做决定。她在看到衣服的时候也会回忆一些过去的故事,看到怀旧的衣服,看到纪念性的衣服......这些都增加了我对现在的母亲的了解。母亲她是朴素的女人,颜色不喜欢花俏,但是款式喜欢有时代感,剪裁简约。如果她三次以上都不肯丢的东西哪怕很破旧,我都不会改变她意愿,先放起来找个更合适的位置处理。

整理的过程还有一个逃避不了的现实。就是很快就一堆多余出来的东西。单是母亲的一个房间二十平方,居然腾出了三大袋子的必须丢弃的物件。这时候可焦急了我老爸。他看到几大袋子的东西要丢,他赶紧从厨房蹦出来说:“哪里丢这么多东西阿。全部都是花过钱买的,这些衣服哪些有问题?这都是可以用的。还有这些都没拆过呢。我没有反驳他。我跟他再讲解一遍物件分类和处理的方法。并主动要求他自己看看物件的真实性。千万不要催着他们,更不能以你的立场帮他们决定。让他们看到真实。他都打开看了。我丢的全都是烂了或者用不上的或者不合适的衣服以及更多是过期的药品和食物等等。其实这个过程对于第一次整理的家庭需要更多耐心沟通。我们是做第二次,所以他们情绪慢慢恢复。

按照同样的方式,我挨着一个房间接一个房间的收拾着。最终用了16小时,完成了全屋的整理和收纳。最后,我带着母亲巡游房子一周,一一和她再核对物件摆放的位置和做二次提醒,提醒她量的多少,避免下次重复买了更多。提醒她哪些位置容易藏灰层,要经常打扫等等。

这次整理专业度来说不算优秀。但是对比我自己和家人来说都进步了,让我非常愉悦。看到了母亲豁然轻松了许多,心里无比安慰。

很多人问我会不会担心又乱了。会乱是必然的。我们是每次按实际情况精进一点点,越来越接近那个更有规律性的生活而已。并不是把整理讲得那么神秘,讲得那么高科技就是案例。行动起来的,有对比的都是案例。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母亲一起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