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说七月流火,李白说时当大流火,被现代人已经忽略的早秋星辰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先秦诗经《七月》
”七月流火“,很熟悉的四个字,在暑热中的公历七月,往往被现代人形容成无处不在,如火燃烧的热浪,流动在空气中。往往为了表达这种炎热,当代人会加一句,自古都是这么说的,以表示笃定。
七月流火,的确是古书有的,甚至起于古书记录之前。我们知道上古没有文字,靠口口相传的事多了,比如农历,节气,重大的人物历史事件。重大的人物历史事件,流传后代缺少人证物证,比如尧舜禹,比如夏,但是农历和节气却顽强地保留下来,我们常会在古籍中看到一些词,夏历,周正。而农历的月份,节气,也就是至少在那个时候,就有并流传至今。
先秦时代的诗经,是记录七月和七月流火最早的文本。
但农历的七月,不是公历的七月,农历的七月是秋天的开始。这里的流火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的流火,是指的天象。
在生产力和科学文化不发达的上古,人们依据星辰日月,判断自己所处在一年中的哪个时段,对自然分外留心。基于对日月星辰的神秘和崇拜,会有观察天象的祭司,当一颗火红的星星,开始向西移动位置时,正对应秋天的到来。这颗星,命名为火星,对应着火神。
有专门的祭司人员,祭祀它,以求得秋天的丰收。
普通的人,看见天边火红的火星渐渐西移的时候,结合习习的凉风,就知道进入秋天了,这个时候开始考虑秋冬的冷暖,男女采集有纤维的植物,开始纺织,花上一两个功夫,布匹做成,就可以裁剪衣裳。
七月火星流转到天际将要下沉,九月的衣裳就会做好。
此时秋风从冷会转向寒风刺骨。
如果不在七月里开始准备做衣裳,那么何以度过今年的寒冬?
没有衣裳,会冻死的啊。
七月流火,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天气转凉。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唐朝刘言史 立秋
火星的移动,代表着秋天的到来。在晚夏初秋,北方凉爽的空气南行,驱逐了夏天多雨低沉的云雾,天空逐渐清朗高远,有凉风习习吹来,人们很自然仰望星空。
在灯火并不如当代璀璨的古中国,除了经济发达的城市,会有油灯蜡烛在夜晚照明,很多时候,人们珍惜物质,爱惜天光,无数的夜晚,更多是在月亮星辰的光芒里度过。
古人领略夜色之美,之寻常,是他们的生活。所以除了悬梁刺股,日理万机的人,绝大多数人的颈椎都没毛病,因为时常要看天走路。
月光和星光里行走,实属正常。
在这样的前提下,对于星辰的了解虽然不比现代人更有知识,但是他们是最亲近星辰的人。
比如立秋这天,会看到红色的火星,挂在西南,有凉风吹动,同行的人肯定会心,这是季节秋天的到来,听,星朗风来,树林有哗哗的风吹声。
秋天终于来了。以星辰之有规律的移动,也让人心安稳厚重。大家活在一个安稳的,有规律的,永恒的世界里,夏去秋天,星辰虽然移动然而久远。
火星是季节里一个参照,一个坐标。
”前庭一叶下,言念忽悲秋。
变节金初至,分寒火正流。
气含凉夜早,光拂夏云收。
助月微明散,沿河丽景浮。“唐朝敬括《省试七月流火》节录
以七月流火,作为唐朝举人的考试题,证明这考题,在唐朝,没有错误。不要以为这是录用诗经随机的一个题目,以唐朝发达的天文农业和经济,选拨人才并不是只要文采好,天马行空就可以达到进士标准的。首先题目要没有丝毫问题。
这证明”七月流火“这种说法,官方认可。七月,就是火星西沉或者西流的时候。题目出了,就是考生围绕七月和火星展开自己的才华了。
前厅飘落一片叶子,这是秋天的到来,但是请不要无故悲秋。
这个时候正是季节的转换,金秋刚刚到来,不信你看看,带着寒气的火星,正在流动西沉。
夜晚的空气已经凉爽,而火星的照耀下,夏天厚重的云朵已经消散。
火星帮助着月亮播撒清辉,让水光沿岸都呈现出清丽的景象。
这首诗很好扣了题目,七月的火星,带来明丽的秋天,又有着自己的璀璨和大气。内容健康向上,清新大气。
官方的命题作文,要求把握季节的特征,条理分明,阐述透彻,又不能颓废。
这是作者的得意之作。一点毛病都没有,还非常诚恳地说,悲什么秋啊!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唐朝李白太原早秋
李白的身份是什么?出道前是庐山道士,少年侠客,中年被唐玄宗赏识,授翰林供奉,晚年正式成为高级道士,他在当时的人设就是谪仙。上知天文,下懂地理。
所以李白非常清楚七月流火的确切含义,那本来就是他最基础的道教工作的一部分啊。
所以这首早秋,开门见山就说了,这是很多草木都开始萧条不再开花的时段,天上有火星西沉。这是农历的七月或者立秋时段。
李白行走在北方太原,无论是离京城还是离他真正的家乡都远了。
一方面,他渴望继续北行,见证北国秋色,一方面又想家。
虽然每天都思念家园,但李白有这点好,惆怅归惆怅,那是一种难免的小情绪,但是旷远豪迈的北方辽阔的景色,依然是他停不下脚步的追逐。
时当大火流,在旷远的地方,看见早秋的星辰,天高地远,别有一种天地悠悠的壮美吧。
”支离卧病不知秋,暑退初惊大火流。
蟋蟀知时鸣近壁,银河照夜直当楼。“宋朝张耒《秋日即事三首》
宋朝废除了用诗作为科考考试项目,但是流火这个词,出现在作品里,更有生活气。
比如张耒,因为夏天生病,过得疲惫,且夏秋交际的时段并不明显,比如暑热会持续到农历七月中旬,所以没有留心秋天的到来。
实际晚夏初秋靠体感真的很难分清。除非一场大雨后,天气持续凉快。、
所以张耒意识到秋天来了的时候,也是因为感觉凉快了,而不是翻日历。日历这东西,当代人有手机,也未必能确切记得今日是何日。只是当代人翻手机总比古人找日历书快捷得多。
他是因为凉快登楼看天,惊讶发现了火星的位置,这不是已经秋天了?
然后在这种清凉的欢喜呀,听见蟋蟀鸣叫,仰头看见银河。
这是生病最好的安慰吧,到了凉爽的秋天,到了牛郎织女相会银河的时候,这病也该好了,也该到和爱人家人团圆的时候了吧。
初秋看见美丽的星辰,总是让心情舒展旷远的。这可不是夏天刚过又失火的灾难。
当代人不知道流火是指夏秋的火星,将七月流火形容 盛夏的炎热,从字面体感上来讲也没有错。不过,站在初秋上看星辰的美,才是古人的七月流火。
和心爱的人一起去看早秋的星辰,这浪漫古已有之。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比如看流星雨,更有情怀和清丽。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