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类社会各个文明,以古希腊哲学开始的思,是爱智慧的模式。而在同一时期的印度、中国,也存在着一批思想者实践者,但是思和思不一样。在黑格尔看来,中国是没有哲学意义上的思的。让我们客观公正的剖析一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儒家在宋代的名言,基本可以代表了儒家的思想境界。连战访问大陆时,就是铿锵有力的诵读的这四句,以表明两岸的文化共源,听者无不动容。
但是我们凭心而论,去仔细分解这几个意思
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而人有心,以克己复礼为仁的仁心,塑造成天地的根本秩序。
所以这是在说,儒家最大的价值就是塑造了天地间万物的仁爱的根基,道德的基础。
这是思?还是用呐,是一种思考,还是一种实践呐?
这似乎是类似宗教的信仰的确立一样。
为生民立命,这似乎是儒家的一种社会责任,承担着普罗大众的救赎。
这似乎也不是思,而是诚如政治家一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往圣的绝学,是什么?是如亚里士多德一般的把世间的万物的知识梳理成,物理、伦理、政治等学科,似乎没有,而只是伦理道德的规范典章。
为万世开太平,似乎真的想多了。不仅万世都不好想,即是是在纷乱的春秋战国,象征着儒家的王道思想是最没有市场的,所以孔孟之道终究是一介的闲人而已。
思,是从万物的存在,到世间的各种的知识体系。
存在-是-知识,政治-经济-数学-物理-化学-心理-生物-,乃至到今日的人工智能-大数据-vr技术,又或者如正义-自由-民主,这些概念也同样的,中世纪开始近代哲学-现代哲学。
所以,实话实说,中国文化里,果真没有思。
所以没有思,就意味恰恰是对思的伤害,也就是没有思的意识是最容易被说服的。
所以不仅儒家没有思,而且是扼杀思的本源。
2
何以构成知识?什么是知识?
知识就是我们对于世界、存在、自身、宇宙的认识,并且是得到基本验证的,符合逻辑和常识的。所以这里面,既有验证,也有逻辑,和常识,所以知识必然是一个现代文明的概念。
那么古典时期,没有知识吗?
自然也会有,希腊人、罗马人、汉人、匈奴人,每一个人类社会必然会形成不同的生存技能,这个技能就是知识,所以我们对于知识的定义,也会随着文明的进步,有所不同。
而且印度、日本、英国、缅甸人的知识体系,也即是生存技能必然也不一样。
为什么?因为环境,雨林地带和酷寒之地和温暖的地方资源都不一样。
而这样不一样,会在近代开始进行融合,这就是亨廷顿的文明之间的比较的理论出发点。
而在近代的知识的融合,就会出现有文明的高低不平,这个高低不平,就是知识体系本身的价值,和这个文明的进步程度。
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创了现代学科基础框架的希腊欧洲的文明,必然是先了一步。
中国自古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和内地农耕文明的战争,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十字军东征这些都是文明之间的战争侵蚀,融合,消灭。
最大的一次就是近代的全球化,开始于此,结束于二战。
二战后,文明世界的格局是人类社会的新的文明格局。
所以中国自清开始,是被更先进的文明裹挟前行的。
3
所以知识是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不代表思。
从知识的形成的过程,就要从最初的本源开始。
存在-(人类的社会生活)-积累-经验-验证-知识;
知识-传承-融合-变化-演进
所以知识演进的过程,就是人类社会的演化过程。
所以这个演化的开始,就是从最初的存在开始的。
存在-这个概念,是西方哲学里的概念,而非其他文明的概念。
所以,知识的来源,如果是从对存在思考开始,就会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思想的猎场。
没有边界,在奔驰,所以思想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而知识一旦被固化,为一个符号,则社会会围绕着这个符号所衍生出秩序
符号-秩序,我们发现这个符号越强大,这个秩序越牢固,则这个思想的闭合越是封闭的。
所以宗教,就是一个思维闭合的秩序,所以任何一个以宗教立国的社会,其思想是固化的。
所以依据儒家思想所建立的闭合秩序的社会也是一个闭合的,是固化的,所以在这样闭合固化的社会,演化就会很慢。因为思想是不自由的。
所以我们发现,宗教社会,儒家社会,都没有自由二字,这也恰好是这样的社会最不需要的。
所以,在此我们彻底的完成了这个论证。
知识固化-秩序强化-固化-思想不自由-没有思想-实践者;
所以大家都变成了实践者。
4
知识体系不是思。知识体系是应用。
明天一早我们走哪一条路线是最高效率的?我们中午吃什么可以保持最佳的营养获取,而又不胖呐?显然这不是思,这是需要判断,运用我们的知识来解决。
我们的产品有没有优势?现在的客户在哪里?未来的客户在哪里?如何保证我们的产品始终的优势,我们的商业模式可以基业长青?
这也不是思,这依然是应用,我们的知识体系。
我们如何和家人朋友相处呐?如何保持婚姻的祥和幸福?如何保证生活的质量?
这也不是思,这依然是需要我们的知识体系。
所以我们可以如何在这个社会立足,如何养活自己,如何可以安全的活到老,如何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都需要我们有丰富的知识和经历,所以一个人的教育背景,家庭背景,性格特征,决定了这个人在这个社会里的现实结果。
但这都不是思。
那么思是什么?
思,是因为对于存在的的追问,也即是人为什么会存在,存在又是一个什么概念的理解,时间和空间与我们的意义。
这是哲学式的发问,我们来自哪里,去向何方,我们存在的意义。
所以思的开始是形而上学的发问
而后,我们在这个社会,知识和思的划分,就出现了一个自由的概念
社会-知识,有诸多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正义的问题,比如自由的问题。
所以思想从形而上学开始,然后在正义-自由,然后在理性-自我
思想有开始,而没有结束。
所以思不等同于知识。也就是思想不等同于看书,书籍是完善你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思-则是你的属性和行为。
所以看书,要是完全的被所牵引,那么这书就会变得有问题,除非是完全的一本工具书。
所以你可以说自己很有知识,但是在说自己很有思想前则一定要好好想想再说。
5
就像一个人的行为思考的模式其实在早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一样。每种文化的思考模式也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
这个时间大概就在第一次的智慧大爆发的时期,公元前几世纪,轴心时代。所以我们现在的思考模式,是在道、儒,后来的佛的影响下形成的。
所以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你发现哲学里经常会谈论思考的,存在-时间-空间-理念世界-理性-知识-自由-爱情-幸福,而中国文化里经常谈到的,仁、德、中庸、修身齐家、修养身心、成就。
这里面的不同,就是所谓哲学-爱智慧,是从事物本身,去发现实在的规律,所以这是一个求真的过程,所以在这个求真的过程里,才会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
而中国文化,则是更多的追求一种感受,一种体验,所以感受和体验是没有标准的,都是自我的感觉,所以中国文化更加强调的身心的互动。
道可道非常道,那说不清楚道了,就不去说了,而更多的意象。
佛教为什么可以在中原大地生根,就是这个原因,是因为佛教也是讲的生命的体验,从生命体验里去感受人生。
所以,中国更喜欢去西藏,找人生的觉悟,人生的体验。而不是更喜欢巴门尼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所以当下的社会里更喜欢成功学,所谓成功就是最大化的人生体验。
然而这与哲学的根本的问题,我来自哪里,去向哪里,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何以实现真正的自由。
如果对于存在和自由,根本就没有过发问,那么也就是不会思考存在,和自由的深邃问题。
然而存在思考则是科学的基础。
所以中国文化在近几百年里没有出现过对于现代文明有过任何有建树的理论,思想,观念,大抵的原因,就是思考模式的不同。
6
你了解红酒的来龙去脉、成分构造,和你最终可以和几倍红酒无关。也就是你在了解红酒的工艺,红酒喝多了也会吐。
这就是为什么,你了解了很多的道理但也许依然过不好人生一样。
为什么?
因为你了解的很多道理是知识的范畴,而你过人生则是需要体验的。
这似乎就是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但是中国文化里的知,是从事情里的觉悟,顿悟。悟这个字,其实还是从事上磨砺出来的,所以中国文化里的,知依然是行的附属。
而真正的知,是对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探究,所以是从逻辑中啦。
逻辑这个概念则是完全的西方哲学里的概念。
从巴门尼德开始的存在的探究,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再到康德,从本体,到认识论。
所以哲学-科学,科学是从哲学中完成的。
所以很多时候,一边探讨着逻辑知识,一边是顿悟觉醒,是完全的两个不同路径。
你可以明白,和你可以过好人生,是两个不同事情。
所以你仔细看很多哲学的生活,是不美满的,甚至是很悲催的。但是你不可否认的这个世界的解释,这些哲学家是最清晰的。
7
我们今天的生活,不管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处境里,都会和几百年前有着很大的不同。
科学的发展,把我的生活变得和之前的生活方式完全彻底的不同。
我们的思想,也变得像雨后的花园一样,靓丽清新并且色彩斑斓。
而人类的这一根本性的变化,或者是进化,则是源于现代文明的出现。
现代文明-就代表着科学、自由、进步。
而现代文明,我们发现,是源自基督教和哲学思想的纠葛而形成的。
哲学是从古希腊开始,从巴门尼德的是的思考开始,到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知识体系的建立开始。
是-理念世界-形而上;知识体系,
这给了我们最初信仰的种子和科学的萌芽。
基督教,则是在奥古斯丁和阿奎纳开始不自由的走向和哲学的融合。
奥古斯丁-以哲学的形而上的模式来解读上帝,也就是用上帝的精神开始浇灌信仰之种子。
到了阿奎纳时代,则是把上帝的信仰从理念世界,拉回人的自然世界。
至此,最关键的,信仰,和我们地位智慧结合,所以上帝的存在成为了核心。
而上帝成为核心,参与到了世俗世界。
而如果上帝是智慧的源头,那么我们的知识必将来自上帝。所以以我们的知识体系,开始寻找上帝之旅。
这似乎就是科学的开始,科学的开始,是证明上帝的存在作为契机。
所以我们发现,基督教和哲学,是催生现代文明的两个精神源泉。
我们假想一下,哲学和佛教、伊斯兰的结合,或者基督教和儒家的结合,或者基督教和印度哲学的结合会是什么结果呐?
8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在最初的古希腊哲学中有两个大的派别,一个是自然哲学,以世界的构成元素,开始思考,这是唯物的初始;一个就是巴门尼德-存在论,在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背后才是宇宙的真正的规律。
从巴门尼德开始,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从存在-理念世界-形而上学,在这个时候西方哲学形成了。
最关键的就是,确认了在我们所看到,体验到,的世界现象之背后有一个独立于物体的规律,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学问。
而在苏格拉底时代,其击败了以诡辩术为主的哲学另类,所以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才建立起正式的爱智慧,这是哲学的本意。
中世纪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神学融合,这个时候哲学和神学走到一起。
正如康德所说,必须给上帝留一个信仰之所。
印度哲学、中国道、儒、都是意见,而非思,所以不是真正的智慧。是对世界的直接的解读,就像道势术,才是中国思想的核心。
所以日本在明治维新才明确,走出朱王之学,走向现代文明。
所以没有-康德-黑格尔-英法德哲学-现代科学-胡塞尔-海德格尔-罗素、维特根斯坦-杜威
没有这一个系列的出处,你根本无法理解什么是现代文明。
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杜威的中国学生胡适是20世纪中国最有智慧的人,但是也很难成海德格尔-伽达默尔-杜威-维特根斯这样的人。
这是哲学方面,在科学方面,更是缺少像爱因斯坦、普朗克、波尔这样的人。
所以没有如此的语境,没有如此的思考知识体系,就根本无法进入到深度思考之中。
甚至于中国远不如日本和印度聪慧,从实际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
9
从上帝是否存在,我们发现,即使上帝存在,上帝也不是终极,而只是高于物和人维度的存在。而上帝之上的维度,则是存在。
所以,什么最艰难。是知识的基点。没有基点,那么在此之上所构建的都是浮萍。
所以任何的认知体系,你追索到其根本的原点,则都是在逻辑上成立的闭环。而并非是事实的依据。因为没有事实,没有真相,最根本的真相是蒙圈状态的。
所以我们的认知,就是在意识和经验之间的徘徊。
意识是我们头脑里的设想设计想象,但是我们是无法突破自我,上帝的智商是我们的外延。
而我们的经验,则是从我们的简单的存在,到借助意识和经验的相容的模式,也只是在我们的意识的外延的内存。
所以,我们所面对的认知能力,则是在上帝智商之内。
当然这不排除,人类的发展突破了最终的极限,而达到了一个新的认知体系之中。
这像什么?就像人类所研究的人工智能,直到有一天人工智能的繁衍不在需要人类,并且人工智能的智慧突破了人类所给人工智能所设定的边界。
这是有可能的。
那是会出现一个新的人种,智能人。
所以,我们再来看,我们的所有的知识体系。
数学、物理、化学,政治、经济、计算机技术
我们现在的所有的学科体系均是在这些基础学科的基础建立起来的。
自然的学科,不用讲,是研究物的,其终极则是万有引力-量子力学,也就是其终极会回到最初的设定,物-虚空-存在。
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这是从物发展起来的,从物到物-人的结合,是未来科技的方向,这是人类在向上帝-虚空-存在的挑战,所以这是一个综合的,既要懂技术,也要懂人类自身,同样要懂上帝-虚空-存在,所以计算机、心理、哲学是工具。
还有社会学科,政治、经济,这是关于什么的,秩序。
对于人类的秩序,或者归于上帝自身,或者我们从觉悟开始,还有就是从逻辑展开,也即是宗教-哲学非理性的儒家、道、佛,这是三个层次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