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公开批评《三字经》和《弟子规》是毒药,他为何这样说?

文·段宏刚

《三字经》由南宋礼部尚书、著名学者王应麟撰写,三字一句,读起来顺口好记,通俗易懂,内容涉及文史、哲学、天文地理、道德伦理等多个方面,自成书以来,一直是历朝历代重要的国学启蒙读物之一,深受少儿的喜爱。1990年,《三字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

《弟子规》由清初学者李毓秀所著,同样是三字一句,把儒家的道德规范用三字一句的形式概括出来,可以看作是儒家的简化普及版,读起来朗朗上口,对幼儿了解儒家学说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在民国以前,《三字经》和《弟子规》都是中国常见的儿童启蒙教材。如今,随着“国学热”不断升温,像《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这类经典的国学启蒙读物,重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成为当代幼儿学习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书目。


易中天作为当代著名学者,对这两本书的经典地位应该一清二楚,然而,他在一档电视节目里,回答现场观众的提问时,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三字经》和《弟子规》,他说:现在的孩子不要再学习《三字经》和《弟子规》,那些都是毒药。如果你的孩子不想学习《三字经》和《弟子规》,那么我为他鼓掌。

有一位母亲说他们家孩子才3岁,不想学《三字经》和《弟子规》,她跟老师沟通能不能让孩子不学?老师说要从娃娃抓起,母亲听后浑身哆嗦,后来直接转园了。

易中天听到这个消息,当下表示:给孩子读安徒生,不要三字经》、《弟子规之类的书,那是毒药,是放了三聚氰胺的奶粉。

易中天为何要将这两本经典读物说得一文不值?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其一,《三字经》作为启蒙教材,包含了“儒家思想”的精华,教育意义非同凡响,但内容稍显复杂,小朋友们未必能理解它们。

《三字经》被誉为“微型百科全书”,把宋代之前的儒家思想的精华全部包含其中,涉及了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古代,它跟《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其文化魅力和思想价值历来被人们所称颂,一直被历朝历代看作是经典读物而经久不衰,它的经典性不容置疑。

汉文化圈内,《三字经》也是大名鼎鼎的经典。

从近代开始,随着印刷业越来越发达,《三字经》被传播到海外,成为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学习汉文化的必备教材。日本早在江户时代就直接把《三字经》列为他们私塾教育的课本。


从世界教育史来看,作为启蒙教材,《三字经》创造了使用时间最长,传播范围最广,影响国家最多的记录。

《三字经》虽然以文言文写成,但每句只有三字,并且采用韵文的方式进行编排,读起来具有音乐的韵律,非常顺口,非常适合人们记忆和背诵。即使把这本书放到现代,在易读、易记等方面也是出类拔萃的。

古代小朋友们通过阅读《三字经》,再加上私塾先生的讲解,完全可以普及到大量的知识,对小朋友增长见识大有益处。

易中天说《三字经》是“毒药”,显然是言过其实了。

不可否认,如果把《三字经》作为课内书,有两个明显的缺陷。


一是《三字经》总共有1145字,篇幅很长,现代小朋友的学习任务本身就很繁重,如果按照老师的要求,死记硬背下这一千多字,显然会增加孩子们的学习任务,弄不好会让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我觉得,把《三字经》当成现在孩子们的课外读物,效果或许更好一些,谁喜欢谁可以多读、多背。

二是《三字经》的内容包罗万象,稍显复杂,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即使强迫孩子们把它全部背诵下来,孩子们不理解书中的内容,这样的学习实际上用处并不大。

据说,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把《三字经》分成各种科目,按年级循序渐进地给孩子们教授。


其二,《弟子规》里的局限很多,有断章取义的部分,存在“恶”让家长们难以放下心。

《弟子规》成书于康熙年间,当时朝廷出于政治需要,对一些儒家精华故意进行了阉割和篡改,这样得来的书,多多少少会禁锢儿童的思维。

《弟子规》最明显的缺陷,就是向少儿灌输了“愚忠愚孝”的思想,容易让孩子自小缺乏主见和思想,比如,以下几句: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说,对父母的话要言听计从,并立即付诸行动,面对父母的教训,要虚心接受和顺从,不能顶嘴。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思是说,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地去除。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亲的话有时也可能是错的,如果按照错误的指示是做事,岂不是荒谬。

对孩子们来说,“好奇心”是促进学习的原动力,但《弟子规》里却说“邪僻事,绝勿问”。意思是说,孩子们对那些奇怪、不合常理的事情,不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这分明是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力的做法。

《弟子规》里“好”的部分,教人“诚实守信”、“尊老爱幼”、“不要偷东西”、“便后要洗手”,等等,这样的教育,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就可以完成,何必再花时间和精力在先生那里学这些。

现在的孩子是家里的“掌中宝”,几乎每个家长把全部的希望押在了孩子身上,想方设法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设想去成长。


但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傀儡,若用《弟子规》里的“坏”与“恶”来教育孩子,无疑等于把孩子培养成了没有思想和主见的玩偶。

易中天把《弟子规》说成是“毒药”,应该指的是书中存在的那些会禁锢儿童思维的“坏”与“恶”,如果他的本意是这个,我觉得他说得不算过分。

相对来说,《三字经》是一本中规中矩的好书,《弟子规》好坏参半,里边既有营养也有“毒药”。当代家长没有必要把这两本书当作教育孩子的灵丹妙药,把它们当成普通的课外读物就可以了。

易中天说《三字经》和《弟子规》是“毒药”,显然只说对了一半,有些以偏概全的意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易中天公开批评《三字经》和《弟子规》是毒药,他为何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