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喜喜过大年

欢欢喜喜过大年


文字|司马喆


今天已是腊月十八,再有四天立春,再有十二天就是辛丑年的初夕。

年终岁尾,欢欢喜喜过大年;新气新风,春节将至 。

天蓝了
苗绿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听着这名字就给人以无限遐想,蓬勃的春天,万物萌发,欣欣向荣的景象 。

“节”是庆祝欢乐的代称, 春节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场景呢?怎不叫人翘首期盼 。

儿时的春节如数家珍,在豫北大平原的农村,那时候人们并不富裕 。七零后的人们都记忆犹新,刚有“万元户”,一般人家一年收入八九千块钱也是好的,大多数家庭都养牛,驴耕地。养几头猪,七八只羊,一群小鸡,一只小狗看家护院。小雪就能杀羊,头蹄下水羊骨头整整烀了一大锅肉,那时候奶奶还健在,大(家乡方言,父亲的意思)总是先给老人端上去一大碗,回来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羊肉。寒冷的冬天,热乎乎的羊肉,别提吃的多畅快了。

将近腊月,就开始杀猪,杀鸡,做豆腐,蒸豆包,做年糕准备过年。每天都忙忙碌碌,小孩子们放假了,也帮着忙前忙后,腊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三,送灶王升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天也是小年,必定吃饺子,除尘打扫,家里上上下下都要焕然一新,拆洗被褥洗窗帘。过年了,就要有新的气象。

春节买鞭炮,写春联,是头等大事。那时候大在大队里跑事,还是村里的电工,在村里也算有点脸面的人,他便会到村东头的学校里去找“秀才”老师,他平时没时间功夫的(就是谁家有事都帮忙干活)。秀才老师文笔好,每年都给村民们写春联,一写就是两三天,乡亲们拿来两张大红纸,他们喝茶聊天。大总是风风火火挤在最前面,手里持着工工整整的给裁剪好了的几副红纸对联,然后请秀才老师用墨笔狼毫写下:“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横幅,喜迎新春;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横幅,春满人间,什么,万象更新,抬头见喜,出门见喜。金鸡满架,肥猪满圈,车行万里路,人马保平安。……”这都是一些充满着祈盼的吉祥话,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与憧憬。

偶尔会传来一阵一阵的鞭炮声,告诉人们春节马上就要来了,这鞭炮声给人们带来振奋,激动,喜悦的心情,听着就提神。

腊月廿八这一天,大,他会早早地起来,用母亲熬好的面酱蜊贴春联,粘挂钱,换年画,年画有四大美女图,穆桂英挂帅图,鱼和娃娃图……这也有着对世间一切美好的展现,年年有余的期盼。

初夕傍晚的饭食,有整满碗猪肉饺子吃,饺子寓意元宝,发财娇子;也有吃面条的,长寿面,长命百岁。这一天,孩子们说话要讲究,不许说忌讳的,认为过年了,百神下界多说吉祥话,才一年顺利。

孩子们也是焕然一新的,新衣服,新裤子,穿上各自妈妈亲手纳的千层底布鞋,喜气洋洋,出去玩,三五一群,各家各户串门子笑呵呵不亦乐乎!

大人们则在堂屋的桌上摆上水果花生瓜子,你来我往热闹喜庆,中午吃一顿大餐,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喝葡萄酒、白酒,酒红映衬的笑脸更红,一声声祝福,祝长辈和老人们健康快乐,弟弟妹妹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大年三十(小近是廿十九),晚上时要守岁,大人们是不出门的,孩子们则会东家串西家,放鞭炮,玩乐。每家院子里都放芝麻杆,踩上去寓意节节高,孩子们聚在一起放小鞭,呲花五彩斑斓,眩目的光转瞬即逝,孩子们笑脸冻得通红,眉飞色舞就知道乐,不知道冷了,欢乐的气氛,浓浓的年味,充满天地之间。

三十晚上发纸贴,烤旺火,用事先准备的大块木头燃起篝火,越旺预示着来年的日子越兴旺发达,人们把买来的烟花,二百响,三五千响的小鞭,钻天猴,都拿出来,十一点半以后就开始燃放了,有的早点,有的晚点,噼里啪啦声络绎不绝,天空中色彩斑斓,烟花四散。鞭炮声沸腾了人们的心也跟着沸腾了,到处是欢乐的海洋,春节的喜庆欢乐达到高潮。给火神爷敬三杯酒,越烧越旺,锅里煮好的饺子也放到火上几个,年年有余。把火熄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年夜饭,吃到饺子里钱的就吉祥有钱花,大多时候都被大(da,方言:父亲的意思)吃了,他是一家之主,辛勤赚钱,他有钱了,我们一家都富足了,好日子就来了。

不知不觉几十年过去了,回忆童年时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情景,有说不尽的欢快和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欢欢喜喜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