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你的孩子,一定要管理好这种情绪》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当人在生气时体内会产生毒素,这种毒素可使水变成紫色,且有沉淀。

如果把毒素注射到老鼠身上,可置其死亡。

生一次气所消耗的能量不亚于跑了一场马拉松。

可以说生气对我们身体健康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

它不仅侵害着我们的身体,也波及到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尤其是孩子。


1.

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压力加大。我们每天要处理大大小小,里里外外的很多事情,神经高度紧张。长时间得不到缓解,便会在某个小事上一触即发。

我相信很多为人父母的朋友都有过对孩子发火、吼叫甚至是体罚孩子的行为。

这背后的原因真的是孩子做了多么不可饶恕的事情吗?我想大多数情况不是。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经历。以前我是一个十足的暴脾气,控制欲超强的一个人,总是希望别人都按照我说的那样去做。

有了孩子以后,我开始去学习相关的育儿知识,因为我希望给到孩子最好最正确的东西。

有一次我正在做饭女儿跑到厨房里玩,不小心把豆子洒的地上到处都是,当时我锅里炒着菜,看到这一幕砰的一下就炸了,不仅大声的训斥了她,还把她关到屋里,不让她出来再捣乱。

她哭喊着拍打着门,叫“妈妈” “妈妈”,我不开门,她更用力的拍打和更加心撕心裂肺的哭喊,突然我的心咯噔了一下,意识到自己可能做错了,她还太小。

随即我打开了门,看到她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心里真不是滋味,我叫她把弄洒的豆子捡起来,她很听话的去捡,嘴里还不停的在抽泣着。

那一刻我觉察到我仿佛变成了我妈妈,而那个门内的孩子就是我自己,好可怕。

记得有一次跟一个同学聊天,她也向我吐槽自己在面对孩子捣乱时感觉跟她妈妈附体一样,如出一辙。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成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样子,延续着我们最痛恨的方式对待我们的孩子。


2.

我一想到对女儿大吼时她惊恐的看着我的样子,想到这样会对她幼小心灵造成的伤害。我就深深的自责与内疚,并暗暗发誓以后不再吼她,有什么事好好的说。

可往往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或者说我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怎么去跟孩子说才是对的,仿佛只能用愤怒来表达自己。

樊登老师讲过,当你吼孩子的时候他是听不到你说了什么的,他的大脑是暂时关闭的。

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就得吼,一吼就听话了。

其实孩子被吼的当下是害怕的、不知所措的,所以暂时听你的话,但他本根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所以这种方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会带来很多副作用。

比如孩子会变得胆小,自卑,成为讨好型人格,或者长大以后变成另外一个你。

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的脾气性格源于我的妈妈,因为她就是一个脾气暴躁,性格强势的人,从小我也没少挨打。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走上了爆发的路,青春期特别叛逆,摔东西砸门都是家常便饭,而那个时候父母已经管不住我了。

而我们又能通过暴露压制孩子多久呢?

经常生活在语言暴力的环境中,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社交和婚姻生活都有很多负面影响的。

其实在我的内心里是明白父母都是爱我的,这世上又有多少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呢?

只是我无法接受他们爱我的方式,一种站在他们立场为我好的方式。

长大后的我为了摆脱那种木偶般的牵引,在很多重要决定上我总是对立着父母,这也导致我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苦。

后来的后来我才明白,重要的事情父母的意见一定要认真的去听一听。


3.

说到这里可能有很多人都跟我有相似的经历。

以前农村受教育人群普遍不高,我的妈妈那一代很多人都没上过学,不认识什么字也不太懂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现在的年轻一代最低也是初中毕业了,虽然我们比父辈们的文化水平提高了

但大部分的父母还在用这种世代沿袭的方式去管教自己的孩子。轻着吼叫,重者打骂,他们依旧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从未真正证实过的老人言。

而这种教育方式正在一步步的毒害着自己的孩子。

之前在微博看过一个视频,在学校的走廊上,周围都是学生,一位愤怒的母亲对着自己15岁的儿子上去就是一巴掌,随后就气愤的走了。这期间男孩一直低着头,大概一分钟后他便纵身一跃,从楼上跳了下去。

我想男孩在那个当下真的是感到绝望了,才会选择轻生,而这位母亲也一定会追悔莫及。

但是没有后悔可言,生命只有一次。

可能有的人会说,这点事就跳楼了这也太脆弱了。

在我们看来好像是不值得为此去付出生命,但又有谁能体会男孩当时的心情呢?

鲁迅说过:“没有什么可以感同身受,除非你成为他。”

在我们身边类似的事件真的还有很多,在当今社会教育孩子成了一大难题。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老师曾说过:“没有问题的孩子,只有问题的家长”。

为人父母是一辈子的必修课,也是这个世上最难的职业。

我想我们应该拿出平时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孩子,不敷衍、不吼叫、不打骂。


4.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愿意不断的去学习进步和孩子一起成长。

在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中我找到了正确的引导孩子的方法。也是樊登老师极力推荐的一本书。

书中说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是错误的。

我们在和孩子的沟通中,一般有三种方式:

一是严厉的方式。

后果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愤恨、报复、反叛、退缩,让孩子的自尊水平大幅下降,没有自律性。

例如:我数一 二 三,你给我放下,要不然我就打你。

二是娇纵的方式。

后果会使孩子不知道行为的边界,没有自信。

例如:好,别哭了,给你买,要什么都给你买。

三是正面管教的方法,即和善而坚定。

例如:语气平缓的对孩子说:“宝贝,现在是吃午饭时间,如果你选择去玩的话,那么错过饭点就没有食物了,你要等到下一顿饭才行,而且没有零吃可以吃”。

当我们面对熊孩子的时候,很多情况都会让你忍无可忍,这个时候要暂时的回避,等到你冷静下来再找孩子聊这件事,表明你的态度,这样可以避免发生正面冲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我知道了如何避免发生冲突,但也有会控制不住的时候。

作者在书中坦言,自己也有斥责孩子的时候。值得注意的是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

作者说我们首先应该诚恳的向孩子道歉并获得他的原谅,即使孩子很生气,但只要向他道歉,孩子都会原谅父母。

孩子远比父母想象的那样爱自己!

还有就是要学会原谅自己,要和内疚自责的自己和解。

脾气大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无法改变的。

结婚三年,第一次听到婆婆说我变了好多。(意思就是脾气收敛了很多)

一个人的改变,只有你身边的人才最清楚。

每次成长的点滴,都会在不经意间,潜移默化的朝着美好的方向改变着。

《山月记》里有一句话,分享给大家。

“世界上每个人都是驯兽,而那匹猛兽就是每人各自的性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了你的孩子,一定要管理好这种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