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俗事见真知——读《兄弟》后感

    少时读狄更斯的小说是个什么滋味,年近不惑读余华这本书亦是如此。


     从60年代至21世纪之初,经历半世之久的年代岁月浮沉之书,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大量描写,对一个个令人瞠目的场景描述,尽显荒诞、无奈、可笑以及“性本恶”。全书虽无甚华丽辞藻地平铺直叙,却又将充满年代气息的场景跃然纸上,余华老师实在担得起中国当代荒诞小说第一人。


     全书分为上、下两部,以文革的技术作为时间线的中间节点,又以两兄弟因女人的分离作为人生两段。我不想对人物有过多的分析或对小说情节设计置评,在我之前,相信已有很多优秀的书评,因此就谈谈自己从中理解的一二吧。


     李光头,彻头彻尾的俗人,他唯爱有三:钱、人才和女人,但又不乏因贫穷而生的精明,这和一般所说的“小聪明”又不同,他自以为是却也懂得求人成事;宋钢,承了其生父宋凡平的一丝书生气,又承了他继母的善良与寡言,唯唯诺诺循规蹈矩,一心为了自己爱的人而活,慢慢忘了最该爱护的是自己。


      两兄弟性格迥异,本应互补共成长,可因为一个林红,就此分道扬镳,我既为林红的真心感慨,又为李光头的重色轻友气氛,但这兄弟俩生命中若没有林红,也注定会因其他事而分歧,这也是各自的性格使然。因为宋钢无论再如何心疼弟弟,也总会有自己在意的事情,有自己的底线。人与人之间,再亲密也有自己的底线不是吗?在维系一段感情的同时,最重要的,也要给对方留有一方隐私空间,一旦闯入,伤人伤己。


      起初,我为李光头因“承袭”其父偷看女人屁股而再次打击李兰,对这个角色产生了厌恶;继而,又因李兰婚后的种种变化和继父、兄弟的真诚相待,原谅了这个从未得到过父爱的不懂事男孩;后来,我又为他总能乐观对世,夹缝中找到生路,最终一一得偿所愿而感佩。坚韧这个品质,的确不是人人皆可习得。所以,何以见得“三岁看老”?事有两面性,人则多面性,不应当通过某件事去评价一个人的好坏,本身好与坏就没有绝对的界限,只需端看这个人如何看待他自己的所作所为,又在未来的生活中做了哪些改变。


      看到宋凡平和李兰这对平凡夫妻的恩爱故事,我想到了严歌苓的《陆犯焉识》,看到宋凡平在被认作“地主的儿子”抓捕后强颜欢笑仍对儿子们悉心教导,我想到了电影《美丽人生》,这些故事在对历史背景下人性的刻画皆很透彻,既血淋淋地揭露了最丑恶的一面,又将最美好的一面呈现在读者面前。“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了给人看”,但我认为,更令人扼腕的便是那不可逆的“历史背景”——何尝不是“时势造悲剧”?当这样的时势到来之时,世间没有幸运者,没有欢笑,活着的只是幸存者,带着一段悲伤记忆的幸存者,劫后余生罢了。


      全书除了这些浓墨重彩的主人公的故事,书中也浓缩了一个个小小人物们的平凡故事,诸如刘作家、赵诗人、童铁匠、余拔牙、王冰棍、小关剪刀、苏妈母女、孙伟父亲等等,或谄媚或善良或贪财或正义或怯懦,人性之复杂,人物选择诸般不同,却共同映射了一个时代市民阶层的缩影——愚昧、无知与偏执。虽然都是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一段段不值一提的平凡故事,却又让读者在这些俗人俗事中获悉真知,由人推己,感慨良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俗人俗事见真知——读《兄弟》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