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泰国传来的两则新闻,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则是,暑期高高兴兴出游,却没能平平安安回家的,凤凰号游船上的游客,其中包括十几名儿童。另一则是被困18天后,奇迹获救的足球队,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未成年人。
读绘本为逝者难过,为生者开心,但内心更多的却是一种不平静。读绘本真的会担心,我们的孩子在遇到突发紧急事件时,是否能够冷静,理智的正确应对。
数据往往最贴近事实的真相:
1.40%的城市儿童,在遇到意外伤害时,是在家中或者自己熟悉的环境里。而假期则是意外伤害陡增的日子。
2.在意外伤害发生后,美国孩子自救,正确的自我保护,以及有效求救的能力,远远超过了中国的孩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要知道数据上的差别,可是以孩子们鲜活的生命为代价的。对比国内和美国的儿童安全教育理念,读绘本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一来,因为美国校园枪击案频发,所以学校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救能力的培养,那绝对走的是专业路线。
二来,平日里家长对孩子们,在安全教育方面的言传身教,从理念到行为规范上,两国间有很大的不同。
读绘本无力改变大环境,所以本文想跟大家聊聊小环境,也就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就会在安全教育问题上,给自家孩子挖的那些坑。
1. 切记:警察/医生/老师通通不是坏人
读绘本知道,在国内这已经不是什么新的育儿理念了。但另读绘本诧异的是,几个月前回国,我还是能在周围的朋友中,听到类似“再吃冷饮,就要闹肚子去医院啦!”这样的表述。
这种表达方式,其实就是家长在安全教育上,给孩子挖的一个大坑。试想一下这句话的逻辑关系。1.家长的本意是要提醒孩子注意,吃太多冷饮,会导致身体不适。2.之后的“去医院”,目的其实是为了,缓解孩子因吃太多冷饮,而导致的身体不适症状。可见,去医院这个行为,本是对身体不适的孩子,采取的有正确措施。它跟要求孩子停止吃冷饮,并无太多关联。
但家长的表达方式,却会让孩子跳过“再吃冷饮就会闹肚子”这个信息,而将重点放在对“去医院”的恐惧上。
这种做法绝对是得不偿失。相同的情况下,美国的父母更可能采用,如下表达方式:再吃冷饮你会闹肚子,生病难受的话,我就必须带你去医院看医生,才能让你好起来。
同样一件事,不同的表达方式,带给孩子的信息,其实是有很大差异的。国内家长无形中促使孩子形成的,对警察/医生/教师等专业人员的恐惧,很有可能导致孩子在危急关头,对原本最能够帮助他的,专业人士产生不信任感,从而给救援工作带来严重困扰。
毕竟被困18天的泰国少年足球队,是抱有救援队的警方和医护人员一定能够救出他们的坚定信念,才撑到最后的。读绘本根本不敢想象,如果平日里,孩子们对上述人员,持有强烈的恐惧和不信任感,救援结果会是怎样。
2. 声明:有危险要告诉孩子
又像是一句废话对不对?哪个家长眼瞅着自己孩子有危险,会坐视不管呢?别说,很有可能您就是那个预见到危险的可能性,却有意不告诉孩子的家长。
读绘本家的小姑娘,上周参加了一个啦啦队夏令营。其内容无外乎,教练带着孩子们,跳跳舞,喊喊啦啦队口号之类的。但重点是,在开营前我收到了的一封邮件,那是一封要求家长签署的知情声明,也就是上图右侧的文字。
RISKS OF INJURY图片里的这几个加黑单词,只是冰山一角。训练过程中,有可能造成的意外死亡,高位截瘫,脑震荡,骨折。。。等等信息,整整占据了半张A4纸。
试想,国内有几家夏令营机构,会在孩子进营前,把这些发生概率极低的风险,摆在家长面前并要求签字?又有多少家长,会把孩子送进一个,典型的“小姑娘臭美”营之前前,跟孩子讲清楚这些安全隐患?我猜大多数家长说的,只会是类似于“去吧,可好玩了"这样的句子。
而在美国,夏令营和家长必须如此行事。这张知情同意书上,最另读绘本震撼的一点是,年满12岁的孩子,必须自己签字表示知情。是的,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本意,不光是让家长知情,更是要让孩子自己知道,可能会发生的危险。
在读绘本拿英文和中文,跟姑娘解释了半天后。6岁的小家伙也终于认识到,除了漂亮的裙子和蝴蝶结外,听从教练安排,不盲目追求新动作的重要性。而在,周一早上临出门前,姑娘竟然冲我大叫“妈妈,我的运动鞋在哪里?信上说了,我不能穿露脚趾头的凉鞋去参加夏令营!”
从这次夏令营活动中,读绘本深切的体会到,永远不要高估,孩子防范危险的安全意识;但也不要低估,他们在了解了安全隐患后的自我保护能力。还是那句话:作为家长你要告诉他危险在哪里,他才能知道要如何保护自己。
“安全第一"永远不该只是一句口号,尤其对于自家宝贝,家长朋友们就更不能在关键时刻,给娃挖坑了!所以,请把本文转发给你身边的每一位家长吧,读绘本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一个,快乐平安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