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单”引领下的深度学习——以“圆的认识”为例 原创

【摘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深度学习是当前课堂变革的方向,它需要基于教材与学情研究,并以学习单为主要载体进行高品质的学习设计。本文选择学生在几何概念学习里的疑难为研究切点,以“圆的认识”为例,通过教材研究整合单元学习内容,通过学情分析确定课堂学习路径,通过创设情境感知概念,对比辨析生成概念,基于操作固化概念,借助想象深化概念,巩固拓展应用概念等策略转学生变学习方式,以学习单为载体引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概念本质。

【关键词】深度学习;学习单设计;几何概念

深度学习是高层次、高品质的学习,其对概念的理解也是深入的。本人在执教小学六上“圆的认识”做前测时发现学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在几何概念(圆、半径、直径)理解与表述上存在困难;其二,画圆操作不能与圆的概念产生联系;其三,空间想象能力不够,不清楚圆的半径与直径有多少条。因此,笔者深入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利用三单“课前诊学单、活动导学单、巩固拓学单”重构设计,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深度理解几何概念。

一、教材研究,基于核心概念,整合单元教学内容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其呈现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圆的认识》作为单元起始课,涉及到众多概念学习。而圆的概念作为本单元的知识生长点,也是大概念,教材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概念含义。

图1 人教2014版《圆的认识》

以人教2014版为例(如图1),创设生活情境,出示生活中各种形式的动态或静态的圆,然后直接过渡到用圆规、带圆三角板,茶杯盖等不同工具画圆。继而出示圆的各部分名称,最后呈现圆的对称性。但如果未生成圆的概念,又如何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子概念呢?可说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一)纵向对比,追根溯源

人教2006版

人教2014版

表1 纵向教材对比

相比之下,人教2006版则直接画圆引入,然后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最后教学用圆规画圆。可以说2014版更注重生活情境,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但值得注意的是圆的概念依然未给出。教材一直未给出圆的概念,是什么原因呢?

笔者翻阅《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和过往的教学大纲,发现各个时期对圆的认识的要求、层次是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四种对圆的认识的要求的表述方式:

1.掌握圆的特征(1963年大纲);

2.掌握圆的特征,能够画圆(1978年和1986年大纲);

3.认识圆,会画圆(1988年到2000年的大纲);

4.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2001年和2011年课标)。

由此可看出,1988年之后课标或大纲对圆认识的教学要求是从“掌握”圆的特征与“能够”画圆,变成了“认识”圆与“会”画圆。也就是说,在基础技能不变的情况下,虽然增加了过程与方法,但对基础知识“圆的认识”的教学要求是在下降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教版教材安排确实符合课标,但由于未经历圆概念的生成过程,学生对圆的概念的理解流于浅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单”引领下的深度学习——以“圆的认识”为例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