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的初高中学生来说,每天晚上写作业写到11、12点,基本是习以为常的操作,而且总是处于睡眠不足的情况。但很多人忽略了,这种方式看起来很努力,实际上有大量的时间被浪费。
这种学习方法帮你把4小时的作业1小时完成,节省出来的时候,多睡1、2个小时,让你的精力更充沛,学习效果更好。
正确的循环是:
+ 70%远在自己能力水平之下的作业直接抄答案
+ 20%会做但是还需巩固的作业扫一眼,做一些有意思的题目,其他抄答案
+ 10%难题着重思考,不仅做,还想多种解法做,一边看答案、看同学解法一边思考
当老师在闲聊或者说你已经掌握的知识点的时候,你做作业;
下课放松活动完的富裕时间,你做作业;
自习课身边同学都在说废话的时间,你做作业。
这样别人放学花4个小时写作业的话,你1小时就能做完,然后保证娱乐和睡觉时间。
(如果作业你不会的题特别多且量大,更应该放弃大部分题,腾出所有时间,每两天针对一个专题查漏补缺,直到达到上述水平为止)
错误的循环是:
+ 40%远在自己能力水平之下的作业慢慢做,一直做一直爽
+ 40%努力就能完成的作业由于时间不足,着急赶工,其中一半的题没做出来
+ 20%的难题,反正肯定有人没做我也不做了,考试也不见得考
当老师闲聊给大家放松的时候,听得特别起劲;
当老师讲重要知识点的时候,好困想睡觉;
下课时间聊八卦;
自习课玩手机;
放学后躲在外面吃鸡农药;
晚上10点:卧槽,这么多作业,今晚又要熬夜了!奋斗,努力!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能行!!
总结
许多老师奉行庸才教育,把学生当成不思考、不主动学习、需要设置任务才会运转的机器。这只能让不上进的学生达到二本水平,绝不能让上进的学生成为真正的强者。
你是人,你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模式,哪里是你的薄弱环节,你应该最清楚。如果你不清楚,就花时间去把它搞清楚。
学习是一项不断突破、不断改变的工作,而大部分老师和家长,正在从事一项永恒不变的工作。他们想当然地认为,我1小时搬800块砖,10小时就搬8000块砖,学习肯定也是一样。
完全不一样好吗?学生的知识水平每上升一个层级,学习方法都要改变一次,更不用说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方法。学习时时刻刻都要思考,而大部分熟练工的工作状态都很机械。
如果你总能敏锐地制定非常适合当前情况的学习战术,那么我相信你至少超越了95%的学生。
对于学生,疲劳作战绝不是一个好的模式。
我上文说到了两种循环,并不是说第二种人就不努力,只是两类人已经适应了两种不同的模式。
长跑不变的规律就是平衡。你熬夜多做了功课,总是会在白天通过睡觉和娱乐找补。更何况睡眠不足的人本身自控力和注意力都会降低。
你觉得自己熬夜状态好,很可能是一种错觉。因为你突然开始不熬夜,白天可能还是会疯狂玩农药或者睡觉。
但是你要去克服。所谓习惯,陋习是有惯性的。譬如跳高,习惯跨越式的人,刚开始练背越式,可能连1米都过不去。但如果你想突破你的瓶颈,就必须从这个1米重新开始。
改变是很难的事情,但想要提高,首先要跳出惯性、从众的思维。
学习方法要自己试,不试怎么知道合不合适呢?一般坚持1个星期,看自己的状态就知道方法对不对了。
最后
1.请正确理解“远在自己能力水平之下”的含义
特指抄写类作业(有胆子就交空白,没胆子就鬼画符吧),和一看就知道方法、只缺计算、如果考试做正确率超过90%的题目。
还有一种,就是知道这一专题自己的掌握程度远超出班里同学,可以不做题,等老师讲题时看看老师提到错误率高的题。
很多人说自己看题时看不出来哪道简单哪道难,在我看来这类题都不叫“远在能力水平之下”,而是属于第二类“会做但是还需巩固的作业”。
2. 上述比例问题
比例是一个参考值,我写答案的时候没有考虑太多,请根据实际情况为准,并不是说一定让你跳过70%的题。
可能很多人达不到这样的比例,大概只是30%远在能力水平之下,40%会做但是还需巩固,30%难题不会做。
这种就像一些评论说的,好高骛远追求难题反而会让那40%的分丢掉,所以千万不要忽略基础概念。
3. 注意看上文加粗部分,理解时间分配的概念
你觉得你不会的东西特别多,老师布置的题都不会而且根本做不完?那就是另一种情况,即对你来说老师布置的难题太多,没时间看书理解概念。
你自己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断做题好,还是花时间归纳总结、查书和教辅的知识点、并辅以少量题目好?
我这是讲时间高效分配的回答,不是教学生如何偷懒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