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刷爆朋友圈的「地图」引发的产品思考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从六一儿童节开始,就有一张“地图”刷爆了微信朋友圈。火热程度堪比这两天蹭蹭的气温。  短短1.2天实现了点击突破1000多万的病毒传播。客观的讲这个制作“足迹地图”微信小程序没有什么技术难度,甚至于有些“劣制”。包括城市地点有遗漏,足迹不是GPS定位的,完全是用户点选的。具体数据是否客观真实都有待考证。后来还爆出了有可能被起诉的负面新闻。

然而就是这样一款小程序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裂变效应。点击量成几何倍的上长。作为一个表产品狗对于这个应用咱们先不说它数据准确与否,是否有隐私泄露的风险。只说说它为什么在极短的时间成为“爆点”,背后有怎样的一套传播逻辑。

社交属性的最大化发酵:大家应该知道说到GPS定位、专业、技术就必须要说一款地图应用「百度地图」了,它的足迹功能要早于这个应用好几年,无论从专业性,准确性,可靠性来讲这个小程序都跟百度地图不可相提并论。但是为什么百度地图却了解和常用的并不多呢。这就是微信小程序借助微信这个强大的社交平台拥有强大的社交属性。这是百度地图无法实现的,也注定不可能像小程序一样造完成病毒式传播。 所以在这个案例上社交属性才是关键。

那好,说到了社交属性咱们就应该分析一下用户的社交心理了。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3类,

用户的怀旧心理:这个小程序会引导用户认真的回忆自己都到过什么地方,会关键性的想到自己在那个地方都做过什么,做一次真正的怀旧之旅。也会总结自己还有那些地方没有去过,所以一般这类用户都是在认真的勾选。仔细回忆,做一次放空的心灵之旅。同时再加上微信小程序的社交属性,用户会很乐意的发到朋友圈让自己的朋友,同学,同事跟他们一起分享。并且会跟这个地方有关系的人产生共鸣。这也是这个应用的真正的出发点和价值。

用户的求关注炫耀心理:这类用户往往数据提交都有偏差性,他们关注的是怎么让自己的足迹地图发出去获得更多的关注,甚至于炫耀。而应用中可以不根据GPS定位随意让用户选择到什么地方。完成一张足迹很广,漂亮的地图。获得虚荣心的满足,并且一张游历天南海北的地图很容易让人获得关注。这也是这类用户参与进来的动力。

用户的从众心理:这部分用户就是在这个应用已经形成话题的是时候,盲从进来的。因为朋友都在发,自己如果没有参与进来的话,好像跟朋友圈脱节了一样。他们很乐意的跟上步伐,打个比方前段时间的「旅行蛙」游戏很火的时候,后期的用户下载量很多都是这个原因累计起来的。还有「战狼」这部电影之所以取得那么高的票房,除了本身电影质量过硬之外,还有就是已经成为了全民话题,自己如果没看过。就好像跟社会脱节了一样。

以上是对前两天刷爆朋友圈的小程序一些自己的看法。它可能是不完美的,但是从传播这个角度来讲,它至少抓住抓准了用户的心理。无论是有意或是无意。单从这点来讲它是成功的,当然从做产品角度来讲,它还有很多不足也有一些警醒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张刷爆朋友圈的「地图」引发的产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