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化叙事理论———《林海雪原》

“狂欢化”这一文化美学及诗学命题,是巴赫金提出来的。所谓狂欢化,是指一切狂欢节式的庆贺、仪式、形式在文学体裁中的转化与渗透。


《林海雪原》是一部革命历史小说,小说充满了革命豪情与自由狂放的意志。首先,狂放的场面。《林海雪原》中描写了刘勋苍与敌人搏斗的场面:刘勋苍向旁边一闪,躲过匕首,飞起一脚,向匪徒还没收回去的右手踢去,正中匪徒的右腕。那把匕首发出铮铮的哨声,向一旁飞去,正刺在一棵树上。这样的拼杀场面,彰显了英雄人物的生命强力,展现了生命的狂放姿态。


其次,狂欢化的语言。在《林海雪原》中,在邵建波姐姐被害时,邵建波王团长都举起拳头高呼:“彻底干净消灭国民党匪帮为死难者报仇…”“报仇,报仇…”这些“狂欢”语言强力的渗透在人们的思想和精神上,激起战士的革命斗志。“狂欢”化语言产生于革命战争,革命战争本身就是一场红色狂欢。


第三,集体的狂欢。小说描写了大规模群体的参与,构成了战争对立的敌我阵容。战争滋生了狂欢图景,反映了我军整齐划一战争意志和乐观的理想主义豪情。

狂欢化语言为革命提供诗意与想象,为革命战争奠定激昂、乐观、热烈的基调。狂欢化叙事为革命战争提供超越障碍的动力。战争是和流血死亡、政权更迭、国家倾覆等现实联系在一起,战争过程中死亡、流血的残酷结果和战争个体恐惧、紧张、压抑的心理都是战争,挥之不去的阴影与痛感。在狂欢化叙事中,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能够超越现实,以一种轻松的氛围走向革命的终极理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狂欢化叙事理论———《林海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