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2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
一般组织与企业组织
管理学的研究体系

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西方工厂制度早期的管理思想
现代管理学的萌芽与发展

管理学的学习意义与发展

了解管理的一般规律
形成理性分析能力
提升我们以直觉判断为基础的决策或决断的能力
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

方法

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基本指导
管理的直接目的是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
用科学的方式思考管理实践的特征
科学的管理思维是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底线思维的统一

管理实践的描述,管理问题的分析,管理理论的抽象,管理演化的预测

名词解释

群体活动
是指由一群人完成的活动
管理活动
是一个由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所形成的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组织活动
是指整合相关资源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思想
是不同时期人们关于管理活动思考的结晶
管理理论的丛林
为了解决管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矛盾,许多研究人员就企业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下经营进行了许多探索,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不同的理论观点,美国经济学家孔茨将其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辩道顺道
是指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在客观规律的要求下设计和完善社会或组织运行的规则。

组织的特征

  1. 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组成的
  2. 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
  3. 组织具有特殊的活动
  4. 任何组织都是在一定程度上独立的,与社会有明确的界限

企业的经济活动(三个环节)

资源筹措、资源转换、产品销售或成果处理

管理的内涵

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特征

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手段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
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管理是一个包含了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管理的本质

管理是对人或人的行为进行管理。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毫无疑问是科学的,或者可以是科学的。而管理实践则表现出艺术性的特征。

原理

人本原理、系统原理、效益原理、适度原理

管理者在选择组织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通常以理性分析为基础,或者以直觉判断为依据。

名词解释

管理
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人员利用相关知识、技术、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的过程。
组织
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是以人为中心,要求对组织活动的管理既是“依靠人的管理”,也是“为了人的管理”。
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以取得控制权为目的的国际资金流动,控制权的获得是通过股权的占有来实现的。
信息化
信息化既是一种过程,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成对象或领域(如社会或企业)发生转变的过程,也是一种状态,指对象或领域因信息技术的应用所达成的新形态或状态。
市场化
市场化是指在开放的市场中,用价格机制而非行政命令实现资源配置

填空

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巴纳德
韦伯提出三种类型的权力: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法理型权力
巴纳德提出正式组织其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沟通
等级制度是从组织的最高权力结构直至最低层管理人员的领导系列
赫伯特西蒙对古典决策理论中运用“最优”和“绝对理性”为决策依据提出了挑战,他提出了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
与历史上的其他组织类型相比,韦伯认为科层组织是最理想的组织管理形式
业务流程再造观念由观念再造,流程再造组织再造和试点和切换和实现愿景目标五个关键阶段组成
管理是一种思维方式,影响管理者思考管理问题的基本方式系统思维权变思维

名词解释

统一指挥
统一指挥是指组织内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人的命令
例外管理
企业上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物交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保留对例外事项或重要问题的决策与监督权。
差别计件工资制
即在计算工资时,采取不同的工资率,未完成定额的按低工资率付给,而完成并超过定额的按高工资率付给。
个人魅力型权力
是建立在对某个英雄人物或具有神赋天授的品质的人物的个人崇拜基础之上的权力
法理型权力
法理型权力是对标准化制定的规则的信念,或对那些按照标准规则提升至领导地位的人的权力的信念。这是一种对由法律确定的职位或地位的权力的服从。
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是指例行活动,对于一些重复出现的工作,利用既定的程序去解决,不重新研究。如订货,材料的出入库等
合法性机制
是指制度环境诱使或迫使组织采纳被外部认同的组织结构和行为的机制
业务流程再造
是针对当前企业业务流程方面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取得在影响企业发展的某些重要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 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
② 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③ 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

法约尔对经营和管理的分析

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是经营的一部分。除了管理外,经营还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以及会计这一系列职能。作为经营的职能之一,管理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方面构成
法约尔指出,这六个方面的活动,在任何组织的任何层次都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组织中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都应根据任务的特点,拥有不同程度的六种职能活动的知识和能力。

填空

决策要素可以分为有形要素无形要素两大类
决策的核心要素是决策主体
决策者可以通过行动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满意程度以及在组织中产生的结果来评价和选择方案
根据环境与因素的可控程度,决策问题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三种类型
确定组织目标和拟定行动计划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决策
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群体决策
一般而言,程序化决策涉及的问题属于例行问题, 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问题属于例外问题
不确定性情境下,决策方案的选择有四个基本准则,即
乐观准则,悲观准则,等概率准则,最小后悔准则

名词解释

决策
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在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确定型决策
决策者掌握准确、可靠、可衡量的信息,能够准确地知道决策的目标及每一备选方案的结果,常常可以很容易地迅速对各个方案进行合理判断
风险型决策
决策者虽不能准确预测出每一备选方案的结果,但却因拥有较充分的信息而能预知各备选方案及其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不确定型决策
因面对不可预测的外部条件或缺少必要信息而对备选方案及其可能结果难以确切估计
乐观准则
决策者认为无论他们采取什么措施,无论别人采取何种策略,事情总是朝着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向发展、
最小后悔准则
决策者总是选择与最好结果偏离不大的行动方案
等概率准则
决策者认为各个可行方案的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概率相同,进而选择期望值最大的行动方案的准则
非程序化决策
旨在处理那些不常发生的或例外的非结构化问题

决策的六个步骤

  1. 识别问题
  2. 诊断原因
  3. 确定目标
  4. 制定备选方案
  5. 评价、选择方案
  6. 实施和监督

群体决策优缺点

优点:

  1. 有利于集中不同领域专家的智慧,应付日益复杂的决策问题
  2. 能够利用更多的知识优势,借助更多的信息,形成更多的可行性方案
  3. 有利于充分利用成员不同受教育程度、经验和背景
  4. 容易得到普遍认同,有助于决策的顺利实施
    缺点:
  5. 速度、效率低下
  6. 容易被个人或子群体左右

影响决策的因素

环境、组织的历史、决策者的特点、组织文化

填空

  1. 环境是由众多因素交错而成的整体,主要分为一般或宏观环境,具体或微观环境,组织内部环境 三个大类
  2. 组织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
  3. 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理论提出的
  4. 在企业经营环境中,能够经常为企业提供机会或产生威胁的因素主要有潜在进入者,替代产品,买方议价实力,卖方议价实力,行业竞争者
  5. 决策者把学习、记忆、习惯等心理学因素作为决策的行为基础
  6. 行为决策理论认为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非理性之间
  7. 活动方案生产方法主要包括5W2H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强迫联系法
  8. 决策树的构成要素概率枝,方案枝,状态点,状态结点

行为决策代表性模型

DHS,HS,BHS

名词解释

PEST分析
是从政治与法律环境(P),经济环境(E),社会与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四个方面来探察、认识影响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
SWOT分析法
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和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分析方法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定性化的方法,具体做法是请一定数量的专家,对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状况做出判断
德尔菲法
依靠专家背靠背地发表意见,各抒己见,管理小组对专家们的意见进行统计处理和信息反馈,经过几轮循环,使分散的意见逐步统一,最后达到较高的预测精度。
领导集体决策模型
认为政策选择是建立在领导者优秀的素质和治国经验的基础上,由领导者或领导集体依据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判断力进行决策。
脚本法
又称情境分析法。情景一词有电影脚本、梗概、情节或情况等意思,该方法既可以应用于环境预测,也可以应用于决策方案的形成。
行为决策理论
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即人是有限理性的,这是因为在高度不确定和极其复杂的现实决策环境中,人的知识、想象力和计算力是有限的
归因偏差
当事件与决策者的行动一致时,决策者将其归结为自己的高能力;当事件与决策者的行为不一致时,决策者将其归结为外部噪声。

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

  1. 一般环境分析法。最常用的时PEST分析法
  2. 具体环境分析法。五种力量模型,即本行业中现有的其他企业,供应方, 买方、其他行业中的潜在进入者和替代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组织
  3. 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法。分析外部环境同时,必须分析其内部环境,SWOT分析是最常用的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技术
  4. 针对环境变化的分析方法。常用的是脚本法,分为定量脚本法和定性脚本法。

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理论

  1. 决策者是有限理性的
  2. 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策者即使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也只能做到尽量了解各种备选方案的情况,而不可能做到全部了解,决策者选择的理性是相对的
  3. 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而在对未来的状况做出判断时,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分析方法的运用。
  4. 决策者对风险的接受程度将会影响其对具有不同风险的方案 选择。
  5. 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

填空

  1. 计划工作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这反映了计划工作的首要性;同时所有层次的、不同职能的管理人员都要做计划工作,这反映了计划的普遍
  2. 计划编制的方法主要有滚动计划法、项目计划技术、计划评审技术、甘特图四种
  3. 目标制定与展开是目标管理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上下协调,制定好各级组织的目标
  4. 根据所涉及活动的内容,可以把计划分为 综合计划,专业计划,项目计划
  5. 开展决策追踪与调整的基础是资料和数据
  6. 根据计划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间长短的不同, 可以把计划分为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作业计划
  7. 基于组织决策的追踪与调整方法主要有 鱼刺图、雷达图、趋势图
  8. 按预算的内容,预算可分为经营预算管理,投资预算管理和财务预算管理

决策与计划的联系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相互渗透

计划的编制过程

  1. 制定计划目标
  2. 估量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3. 预测未来情况
  4. 制定计划方案
  5. 实施和总结计划方案

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
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
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
管理人员和工人靠目标来管理
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奖惩和考核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填空

  1. 组织设计涉及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一是静态的组织结构设计;二是动态的组织运行制度设计
  2. 工作任务的分解包括横向分解纵向分解两个方面。纵向分解是根据管理幅度的限制,确定组织系统的层级关系,并根据组织层级确定管理人员的职责。
  3. 组织协调的具体内容涉及职权分配、确定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
  4. 影响组织结构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一般环境任务环境。其中任务环境是与组织活动直接相关的环境
  5. 组织层级与组织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组织结构形态:一种是扁平型的组织结构形态;另一种是高耸型的组织结构形态
  6. 职权分为三种形式: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职权
  7. 非正式组织是以人际关系和谐为导向,以非理性为行为逻辑,受潜在的不成文规定约束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8. 有效的管理幅度需要考虑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工作内容和性质,工作条件和环境、成员的差异性

名词解释

激励设计
激励设计是指组织为了调动组织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而进行的制度性安排,包括激励制度和惩罚制度
有机式组织
是一种松散、灵活的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结构形式,它追求的目标是动态适应中的创新
柔性经济原则
组织设计需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机构和人员做出调整,通过对层级和幅度,人员结构和部门工作流程的合理安排,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
权责对等原则
组织中各个层级的管理者需要拥有开展工作所需要的相应权力,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参谋职权
组织中的参谋人员拥有的某些特定的权力,如建议、审核和对直线职权的评价等,是对直线职权的补充
授权
是组织中的管理者将部门职权授予下属或参谋,由其代为履行职责的一种形式
正式组织
由两个或以上的人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并经过有意识的、处于系统关系的物的要素的、人的要素和社会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层级整合
组织在纵向设计中需要确定的管理幅度、层级数量以及体现了不同集权程度的各层级之间的权责关系

填空

人员录用流程包括四个阶段:录用准备,录用甄选,录用实施,录用评估

名词解释

内部选聘
通过对组织内成员晋升、职位调动和工作轮换等形式,选聘组织发展需要的人员。
外部选聘
管理者通过对组织人事资料的检索,查明和确认在职人员中确实没人能胜任和填补职位空缺时,从社会中选聘员工
在职培训
针对在职员工进行的培训,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以更好地协调组织的运作及发展。
人员选聘
组织为一定的工作岗位选拔出合格人才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是把优秀、合格的人才引进组织,并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进行工作的过程,是现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公开选聘
组织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和海报张贴等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开宣布选聘计划,为社会人员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从而择优录取合格人员的选聘方式。
录用评估
是录用活动的最后阶段,主要是对录用活动作总结和评价,将有关资料整理归档。
考评
是对一段时间内个人的工作能力及工作绩效进行考核
工作业绩
是工作目标完成、准确度、效益和对组织的贡献

人员配备的原则

  1. 任人唯贤原则
  2. 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3. 因事择人、因材器使原则
  4. 量才使用,用人所长
  5. 动态平衡原则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1-12 管理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