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正在创业中的好友兴奋地向我推荐《流量是蓝海》这本书,那眼神就像得到了武林秘籍一样。
书的作者是毕胜,他是搜索引擎专家,百度元老级人物。
曾经独创多种营销模式,被业界誉为‘百度式营销’,仅用3年就把彼时默默无闻的百度打造成互联网第一品牌。那些年是百度的辉煌年代,流量稳居亚洲第一。
实在很好奇这位流量的‘超级玩家’眼中,在流量争夺已经白热化的今天,还说流量是蓝海。
1、再创业,曾经的流量“超级玩家”,惨遭时代抛弃
毕胜是典型的持续创业者,闲不住,当然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
2007年,已经因百度上市而实现财务自由的毕胜,听从雷军的建议创建乐淘网,做当时最流行的垂直电商,卖玩具。
但是很快发现他们售卖的版权玩具卖不过地摊货,于是果断转为卖鞋,这下营业额上来了,却发现赚不到钱。
2011年一位外国投资人,要求看看乐淘的库房,毕胜那时还带着纯互联网的清高,和做过一次成功创业大公司的傲气,从没看过库房的他,被场面宏大的满仓货物震撼到了!
回到公司第一时间叫来财务,虚心请教如何看财务报表。
毕胜对流量是精通的,辅以电商的财务报表,经过反复测算,他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高价圈来的流量,根本不够覆盖成本,做垂直电商永远也赚不到钱!财务负责人也点头称是:确实,永远赚不到钱!
这,太荒谬了!
这个结论和当时的电商投资圈的狂热成了鲜明反差,投资人说:管什么赚钱!先往前跑,圈规模。
看不到未来的毕胜坚信自己的推论,果断卖掉了乐淘网。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时候,天猫即将上市、京东巨额融资,两个电商巨头因为入局早,前期流量几乎是抢来的,成本极低,因占尽先机成了互联网电商里的独角兽,发展良好。
与此同时,2010年10月到2011年11月,我国注册的电商增加了2.5万多家,十年后的今天再看,活下来的又有几个?
接下来的两年间他不断地考察研究零售,得到的结论是,在中国从制造商到品牌到零售商一直到消费者,都惨兮兮的,没有哪一方获得好的利润。
为什么会这样?
几乎所有的常用的商品售价都是成本的五六倍。也就是500元的东西,成本也就100元,为什么这么贵还亏损呢?
毕胜应该记起了那次让他震撼的乐淘网仓库!
没错!库存犹如一道难解的方程式,为了不亏本,商家当然要定价成倍的高。
同样是看到库存的问题,所以那个时期唯品会、奥特莱斯异军突起。
但毕胜是个数学流的技术派,可能他自己都没有注意到,解开这道方程式,已成为自己的使命所在。
经过这两年的思考,消费者直连工厂的模型在脑海中浮现出来。
------集结顶级制造者,先下单,再生产,消除库存。
这是个宏伟的计划,零售小批量的订单,还要缩短生产周期,还要低价格,哪个工厂愿意做?更不用提顶级制造商了!
而且在传统制造商眼里,他只是动不动就喊着要颠覆行业的互联网界搅局者专家。人家不轰你出去已经是客气了,不用想也知道有多难!
毕胜的心是有底的,两年的研究,他看到了我们国家的那些优秀制造商,很多是长期给奢侈品做代工的,他们都有一颗自己做品牌的心,而不是受制于上游订单。
以此为突破口,毕胜一次次向他们谈起自己的构想,建议柔性生产线,勾画未来零售的蓝图。
可能是信念或使命的支撑,他全身心扎进陌生的制造业深耕5年。
他很江湖豪情地与人喝酒希望能建立感情,帮人贴最简单的二维码、管理货架来累积自己的信用;增设或改造柔性生产线,因为没有先例就全程参与研发改造,连续几个月住职工宿舍......最后甚至逼急了直接说亏了算我的,赚了一起分!
终于,被命名为必要商城的APP,带着当时仅有的4个制造商上线了。
2017年底毕胜重新开始接触流量,回到他熟悉的领域。
自信于曾经对传统流量的熟稔,他原以为可以像在百度时那样,轻易获取几千万流量。可事实是花了上亿元做广告,砸下去却没有半点声响,使出浑身解数,用户增长还是几乎为零。
被困住的同时,他也深感被时代抛弃了,导致之前已经痊愈的抑郁症再次复发,严重失眠,经常要去医院看神经科。
2、口碑传播成救命稻草,破解流量困局
因为实在没有预算做广告,买流量,于是毕胜就注册了一个实名的微信公众号,写了一篇日记。
讲他从互联网圈消失期间的心路历程,以及为什么创办必要商城的思考过程。第二天这篇日记达到了9.9万阅读,又写了几篇日记后,公众号增长了13万粉丝。
就这样靠着朋友,朋友的朋友之间的信任传递,为必要商城积累了第一批种子粉丝,实现了零的突破,必要终于活了出来。
有一位粉丝众多的台湾娱乐明星,因为是必要商城的忠粉,同时成了毕胜的粉丝,几经周折加了微信,对购物体验不吝赞美之词,并告诉毕胜他也是经朋友推荐,成为必要忠粉的。
口碑传播的力量之大引来了毕胜思考,他精于数学计算,数据分析。
他认为以前百度的打法是:流量即是曝光量,曝光量大流量就大,总会有客户停留,是互联网的蛮荒时代的跑马圈地,计算模型是漏斗形的,开口大结果小。
现在的打法是:先破零,让朋友成为客户成为第一批流量,当感受到优质的产品服务,经过口碑相传来扩大流量,计算模型是梯形的,开口小结果大。
毕胜总结,自上线以来,平台自身的成长基本上完全来自用户的信任和口碑传播。
同时验证这个结论的不止是必要商城,还有锤子手机,小米,微信公众号里的大咖们....
事实证明得到一群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得到他们的心,依靠口碑传播,就是拥有了优质流量,哪怕这群人很少很少。
费劲周折,最终竟验证了最俗气简单的道理。
是大家都不知道吗?当然不是!
大家拿不准的是信任带来的口碑传播力量的大小,不知道靠这些俗气简单的道理,是否可以抵抗扑朔迷离的商业环境,是否可以制衡又高大上的商业逻辑,是否可以撑起心中那个大大的商业帝国。
毕胜在序言里感慨提到:王阳明先生有诗云,‘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他受益于前面5年的深耕细作,受益于为零售创造价值的使命感发心,他自发地把信任的基础一再夯实,赢得了一群人的心,反倒在不觉中创造了引入流量的洼地!
他的流量观,正式改为:流量=人心。
3、信任力经济,是互联网后半场模式
现在大家的注意力已经极度稀缺,已经成为共识。
每天大家就这么点时间,为了求得关注获得流量,大部分APP都有开屏广告、都发垃圾短信;购物平台创造的购物节一个接一个,打折促销从年头到年尾,流量争夺残酷,是红海、是血海。
而毕胜因为收获了一批忠实用户的心,感受了信任带来的口碑传播好处,反而对盲目的流量争夺有了免疫力,他更相信自己的所见所知。
所以他没有为必要商城设置开屏广告,也没有给信任他们的用户发过一条垃圾短信;
为了这份信任,一开始就把商品做到最低价,没有促销活动,为的是用户什么时候下单都不会亏。
他坚定无比又小心翼翼地守护着用户的信任。
即使这样,必要商城发展受限了吗?
当然没有!
毕胜在书中加载了大量测算内容,甚至公开必要商城的内部开源资料,用他一贯的技术派作风来佐证他的观点。
并直言,信任力经济,是互联网后半场模式,流量依旧是蓝海。
《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说:一个创作者,比如艺术家、音乐家、摄影师、工匠、动画师、设计师、作家(也就是任何创作艺术作品的人),只需要获得1000位铁杆粉丝信任就能维持生活。
同样的观点,个人适用企业也适用。
犹如王阳明先生的另一句诗: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4、开启流量新玩法,畅游流量蓝海
信任带来口碑,口碑带来流量。
这个过程是被动的,除了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不代表营销上就故步自封。
反而摒弃了盲目圈流量的行为,营销才更灵活多变。
毕胜有一个9.9元手冲咖啡的销售案例,特别能说明这一点。
他曾经写过一篇《把咖啡卖给星巴克的人》,里面爆了不少料,从咖啡的产地、品质、以及他们10个月搭建的柔性生产线等等都有详细介绍。
9.9元一杯的价格,成本一目了然,利润降到了只有3毛钱!更劲爆的是,咖啡杯上可以印用户发来的图片,这是定制自己的咖啡?
是的,可以这么理解!
实践表明用户更有创意,印祝福语做礼物送人,印公司logo做接待,甚至有餐厅大批量定制,因为自己做成本太高,这个便宜又好还有范....
这应该是柔性成产线的自有营销模式吧!
类似的还有高品质网印定制T恤,这些商品因为有了自我属性,很多人都喜欢拍照发朋友圈,推荐给身边的人,最终形成口碑带来了流量;
必要商城有拼团的模式,即用户买一样商品前可以发起拼团,2人即可成团,可以有些优惠,虽然不多,也是必要商城从微薄的利润里让出来的。
这个成团的模式,不仅活跃了用户,从品牌商方考虑也是同时间增加了同样商品的订单,有利于生产。
毕胜提到,很多人局限于外部获取流量,对于自己平台内部的流量挖掘毫不知情。
认为一定要关注好每一簇用户的行为,因为如果平台的流量规划得不合理,用户很容易就流失走了。
于是他们认真规划页面路径,从每一个细微处考虑用户体验;
顾及到我国南北温度气候不一样,按照地区优化算法推送,哈尔滨页面是羽绒服、广州页面是衬衫、杭州下雨页面就是雨伞。
为了提高用户体验,他们开发了AR技术,当用户买眼镜的时候,可以点击AR试戴;
当买沙发的时候可以点击AR虚拟地放在家里的环境看效果。
也是用户的创意,把沙发放在了意想不到的地方,发朋友圈发社交媒体,引起了毕胜的注意,他和团队决定干脆组织一场有趣的比赛,看谁放的最有创意。
这种细致的优化,有趣的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留住用户的心......
围绕着流量,玩法层出不穷,却始终不离初衷。
毕胜这个流量是蓝海的观点,就像给大家打了一针定心剂,世界虽纷扰,但请不要乱了自己的步伐。
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把用户的信任始终如一地维护好,并尽一切努力留住用户。
就可以创造自己的流量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