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 修身篇:静时息非心

2022.05.12周四阴D132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631

《菜根谭》 前言

一位平凡的人,用一生的时间,写了一部神奇的书:

    书以菜根为名,400条语录形似一部小品文,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齐家,人世中的大道几乎无所不包。它称得上是文坛上的奇迹,那最长不超过三行字的家常话,带给我们的却是另一个美丽的世界:它充满了哲学的思辨,充满了禅的诗情画意、儒家的为人哲理、道家的处世思想,还有佛家既入世又出世的修身之道。

    当我们处身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城市喧嚣,身心与日俱增变得焦躁不安以至于一天天心慌失眠时,它仿佛一汪清泉,涤去我们心中的焦躁;它又如一缕清风,吹去我们心中的烦恼。

    ——这本书就是《菜根谭》。这个人就是洪应明。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大约生活在内忧外患渐现端倪的明朝万历年间。史料上关于他的事迹没有太多记载,然而,他的旷世之作《菜根谭》却透着禅的意蕴,藏着道的机锋、儒的世事,读后使人氤氲蒙蔽的心灵豁然开朗。

    洪应明说:“自老视少,可以消奔驰角逐之心;自瘁视荣,可以绝纷华靡丽之念。”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人才能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那些不能向内观照,一味地向外追逐名利的人,则永远生活在空虚与烦恼之中,“一场闲富贵,狠狠争来,虽得还是失”。反之,只要拥有平常心,“宠辱不惊,闲看庭外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就能做到心静如水、不为利害所动,进入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坦然境界。

    宋人汪信民说:“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明人孔兼称:“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读懂了《菜根谭》,体会出人生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急雨斜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菜根谭白话全译前言<<在处世方面,孔子的观点是:“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把本领收起来放入怀里,指退隐)”。像这种富于变通的处世方法在《菜根谭》里无所不在。诸如:“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末世)当方圆并用”;“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无炎凉”;“进步处便思退步,着手时先伺放手”。灵活机动,随机应变才是智者的做派。

    然而,人的欲望大得可以吞下天地,有谁能甘心过一碟菜根的生活。但是,孔子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他们“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洪应明也说:“世人以心肯处为乐,却被乐心引在苦处;达士以心拂处为乐,终必苦心换得乐来。”君子忧道不忧贫,菜根事小,求道事大。能否啃下菜根,是检验一个人可否成就大业的基本气候。

    一部《菜根谭》,道尽了世间的冷暖,纳尽了人间万象。

第一章 修身篇 

01 烈火炼真金,成事须用功

    原文: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译文:想成为拥有优良品德的人,那就要像真金不怕火炼一样,经受种种艰难困苦的磨炼;想建一番惊天动地的功业,那就要像每天走在薄冰上一样,战战兢兢,时刻小心。

    解读: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论身处什么时代,要想成为卓越杰出的人才,都需要有坚毅顽强的品格,超人的耐性;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更需要有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放眼看去,古今中外品德高尚、成就大事业者,无不经艰难困苦锤炼。兢兢业业,以如走在薄冰上的谨慎态度自律与做事,方成就大业。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30年时间,走遍中国大江南北,采集标本。马克思写《资本论》用40年时间。司马迁身经酷刑,写出《史记》。诺贝尔经过8年煎熬,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不受邻居欢迎,坚持研制无烟炸药。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研究培育杂交水稻,亦是克服无数困难方才成功。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研究著书,离不开坚毅的精神与时刻自律。

02  一念错皆错,万善全方全

    原文: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译文:一个念头错了,便觉得几乎所有行为都不正确了。所以要提高警惕,谨防一念之差。对于差错的提防,就好比对待渡河用的皮囊,不允许有一个针眼大的裂缝。都去做各种各样的好事,才能无愧于此生。就像那西方佛地的宝树靠众多树木扶持一样,修身也需要人们多多积累善行。

    解读:一念之差,悔之晚矣。可见人生在世当步步谨慎,错不得一步;各种各样的好事都做过,德行才算圆满,一生可谓无愧无悔。中国春秋时期,吴国与越国进行了一场战争。吴国大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成为吴国的俘虏。勾践小心服侍着吴王夫差,千方百计讨夫差欢喜。夫差得意之下,不顾老臣伍子胥的劝阻,允许勾践回到越国。勾践回国之后,对内励精图强,发展生产,勤练士兵;对外送美女西施与众多奇珍异宝给夫差,使他沉溺于奢侈享受的生活中。越国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后,与吴国又进行了一场战争。这一次越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终于洗刷了昔日的耻辱。吴王夫差十分后悔当初没有听伍子胥的劝告。一念之差,纵虎归山,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03 闲中消忙错,静时息非心

  原文: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译文:在忙碌时做事情,常常在空闲时先检查反省,这样错误的行为自然会减少。行动中产生的想法,预先在安静时仔细考虑,不良的想法自然会消失。

    解读:俗话常说忙中容易出错,正邪只在一念间。在忙乱中我们做事情,有时候并没有经过仔细思考。在一时冲动中产生的想法,有可能是错误的想法。忙乱的时候做事情要提前反省,冲动中产生的想法在安静时要仔细考虑推敲。这样做可以使我们在做事情、想问题时,不感情用事,冷静理智行事。有许多事情,我们在事后反思时,感觉十分后悔。世上没有后悔药,但是我们可以在念头产生后、做事情之前,预先仔细反复考虑,这样做可以使我们少犯错误。

  04 扫事境尘氛,忘心境芥蒂

    原文: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译文:能够轻视富贵,却不能够放下轻视富贵的念头;能够重视名誉节义,却又过于强调重视名誉与节义。这样的情况说明人在为人处事时,还没有完全摆脱世俗各种欲念影响,内心依然存在世俗种种欲念。这些欲念如果没有被清除干净,恐怕会像石头下的草,当石头移开时,草又会生长起来。

    解读真君子不重视富贵,也不会时时执念于自己轻视富贵的姿态;真君子重名义,这种重视渗透于言行举止,而不是时时将重名义的念头放在心上。

    有一个故事讲两个同朝为官的人,一同到王爷府游玩。王爷府陈设十分华丽,金银珠宝、古玩玉石摆列出许多。王官人对这些宝贝视而不见,张官人则仔细鉴赏着宝物,不时发出赞叹之声。张官人并不贪恋这些宝物,鉴赏过之后,就把这些宝物忘掉了。王官人表现出并不贪恋宝物的样子,可是相比之下,表现得过于刻意。眼中无视宝物,未必心里不惦记着财宝。说一个人轻视富贵,常说其视黄金如粪土,视功名利禄如粪土。其实真正轻视富贵,不必视其为粪土。黄金自是黄金,粪土自是粪土。若刻意强调粪土黄金之分,心中还是存有粪土贱、黄金贵的想法。真正不重视富贵,也就不必刻意强调黄金如粪土。

05 不忍伤残念,不为贪冒心

    原文: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便可为民物立命,为天地立心矣。

    译文:一点慈悲恻隐之心,是使民众生存、万物生长的基础;一种“君子有所不为”的风骨节操,是支撑天地的柱石。所以即使是一条虫、一只蚂蚁那样小的生物,君子也不忍心伤害它们;一丝一线的财物,君子都不会贪为己有。这样就可以使民众安乐生活,使万物顺利生长。在天地间树立一种精神,使民众与万物顺应自然规律而生存。

    解读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优良传统的古老民族,善良与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物,我们都不缺少同情心与慈悲心。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老百姓常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在天地之间,正因为我们有慈悲之心与善良之念,才使世间万物生养繁殖,使老百姓能安居乐业。

    人们具有善良的品质,是人类社会与世间万事万物生存发展的基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气节风骨,则是支撑天地的基石。符合道义,可为人类社会发展添砖加瓦的事情应当做。只谋求自己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这样的事情就不应该做。一个没有气节傲骨的民族,一个没有道义廉耻的社会,不可能长久存在与发展。中华民族历来不少有气节的人。正是这种气节风骨,支撑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菜根谭》 修身篇:静时息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