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有人说: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20多岁时,我也追求“”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通宵打游戏、想刷剧到深夜、想睡到自然醒,我想现在的年轻人应该也是这么想的吧。

年轻人之所以渴望自由,因为有些必须去做的事情,比如工作,使自己不能随心所欲,被迫工作就必须早起,不能熬夜太晚,想而不得,便不自由。

假如所求的统统实现了,每天可以通宵游戏、刷剧,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这种生活过多了会怎样?空虚、无聊。

受困于心灵的空虚,就真正自由了吗?不工作必然贫穷,贫穷又陷入被迫工作、想而不得的循环,终不得自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所追求的自由发生了改变,变成了:从愤怒中解脱,从悲伤中解脱,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很多人觉得情绪不由自己控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可以控制情绪,只是需要一些方法。

从不良情绪中解脱,需要我们先要觉知,好像自己是一个旁观者,在愤怒开始的那一刻,察觉到自己在发怒,然后冷静的分析愤怒的原因,寻找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这时你会发现怒气全销了。

摆脱情绪的控制,可以获得身心自由。这种自由没有被迫的成分,是自主行为。

佛教里有一位“观世音菩萨”也叫“观自在菩萨”,而“观自在”是佛教里非常重要的理念之一,自在就是自由,缘起缘灭,静静的看着,不产生一丝情绪,这不就是不受情绪所控制吗,与从不良情绪中解脱是一致的。

刚开始摆脱不良情绪,可能要花上几秒钟的时间,慢慢的随着这种反应变成习惯,可能1秒钟就能挣脱,看起来情绪好像自始至终没有波动。一旦解脱,便能获得自由自在的感觉。


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追求的是身心合一,内心与外在的无拘无束,纳瓦尔有个习惯,他不喜欢等待,痛恨浪费时间,比如她参加活动、聚会、晚宴时,如果意识到那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他就会马上离开,从不管什么社交礼节。

反思自己,曾经为了得到一份工作,在门外等待了几个小时,才得到了一次见面的机会,中间好几次想离开,都坚持了下来,浪费时间的事情,纳瓦尔一定不懈,我说我是生活所迫,他可能会说这与财富无关。

理论上,当你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你不再为了生活而奔波,便可以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事实上,即使很多人已经衣食无忧,依然达不到这种自由,因为他们的欲望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财富,即便拥有了很多,但欲望迫使他们继续做不愿意做的事,以获取更多。

“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与财富无关,与欲望有关。降低欲望,即使在有限的收入里,自己也会有很大的腾挪空间时,自由就实现了。

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这种状态,可能就是无拘无束的感觉吧。

佛讲究无欲,而我们讲欲望小于收入。本质也是一致的。

理解这两种自由,是不是有一种开悟的感觉。所谓悟道,不一定要去深山,留意身边种种,道自在其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